開言談“紅樓宮夢”這個詞,便如飲酒,微醺薄醉。
有那樣一壇好酒,自釀成之始,便酒香濃烈、酒意醉人。是誰釀造的她?因何釀造的她?如何釀造的她?她為何隻有半壇?那半壇更令人沉醉的哪裏去了?於是乎,圍著這酒壇,來來往往、眾說紛紜,其中不乏星光熠熠的大師級人物,諸如胡適、周汝昌、張愛玲、俞平伯、馮其庸、劉心武等等,徑自成了一個學派。
此酒便曰《紅樓夢》,此學派便是那全世界唯一的以一本書而形成的學問,專業名詞叫“紅學”,其中又分化出曹學、版本學、探佚學、脂學乃至秦學,並延伸成評點派、題詠派、索隱派、考證派、解夢派、辯偽派……
他們說,開言不談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
小女子自幼酒量頗佳,淺斟薄醉間,不小心也逃脫了“枉然”的行列,一頭紮進紅樓之中,再不得出來。
與我一樣為她而醉的人,以億計。自從網絡文學的大門向大眾開啟之日,那涉紅——比涉黃要好些——的文字作品,便如那雨後春筍,刹那間便長成了濃密竹林,鳳尾森森,龍吟細細。有人前穿後穿、正穿反穿,讓那寶黛釵時空遊走、叱吒職場;有人牽線搭橋、紅繩狂係將那大觀園眾兒女與皇室阿哥喜結良緣;有人玄幻仙俠、刀光劍影把那才子佳人化了江湖兒女……真真一部紅樓夢,萬人齊唏噓。
那日不小心,沉迷書頁間醉眼迷離時,猛然看到一個“宮”字,皇宮的宮,深宮的宮,宮廷的宮,宮鬥的宮。一驚而起,細細翻閱查詢,終於發現,啊哈,原來如此!原來還可以如此!原來竟是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驚喜之下,便動了機,於是開篇這套《紅樓宮夢》。
自然從《紅樓夢》的原型研究寫起,誰寫的這部書?為何要如此寫?誰是林黛玉的原型?誰又是賈寶玉的原型?這書完稿了嗎?這些故事,都在《熙嬪傳》中一步步揭秘了。
《純妃傳》乃是第二部,如果你讀了第一部《熙嬪傳》,那當然最好,來龍去脈、人物關係,全都了然於心。如果你沒有讀《熙嬪傳》,隻讀這《純妃傳》,那更好,開篇便懸念叢生、跌宕起伏,保你不會看的睡著了過去。
《紅樓夢》這書,的的確確寫完了,卻少了結尾部分;現通行的版本,乃是以怡親王弘曉抄寫的己卯本《石頭記》為藍本;純妃之子永瑢一度曾是乾隆最健康的長子,卻過繼給熙嬪之子允禧為孫,將帝位拱手相讓;純妃之女和嘉公主並非最年貌相當,卻下嫁給小她一歲的傅恒之子福隆安;乾隆帝弘曆與傅恒之妻的呢呢喃喃、卿卿我我,緋紅得連《清史稿》都變得旖旎,乃至皇後之死成了千古謎題,傅恒之子福康安便是乾隆私生子的話題甚囂其上。乾隆朝文字獄盛行,卻有人將《紅樓夢》呈上,因此這書才得以被篡改及傳播至今。
上述,皆是史實,見《清史稿》《起居注》《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等。
但是,為什麼?這其中古怪糾纏、大不合情理之處,所為何來?
這為什麼,請見《純妃傳》,我寫的,杜撰,但是人物、時間、大事件,全都與史書嚴絲合縫、精確無誤。
一個身世迷離的女子,突然間變成了已有六歲皇子的純妃,周遭是她從未見過的雕梁畫棟、錦衣玉食,也是她從未經曆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是誰翻雲覆雨間,將她命運的軌跡扭轉?是誰彈指一揮間,將她悲涼的宿命驚醒?她是誰的棋子?誰來賭這場輸贏?經過了萬千波折,看過了名利權勢,感知了千古一愛,有了皇子和公主,她仍執著地固守著她那冰肌雪骨的處女之身,固守著她那冰清玉潔的赤子之心。直至謎底揭曉的那一日,她才知道,原來世間萬般,最終,都是那《紅樓夢》裏的一段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