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段潁字紀明,武威姑臧人。以舉孝廉入仕,任憲陵園丞、陽陵令,遷遼東屬國都尉,後拜議郎。永壽二年(156),出任中郎將,大破東郭竇、公孫舉起義,封為列侯。延熹二年(159),遷護羌校尉,大破燒當諸羌。斬首二千級,俘獲萬餘人,後又出塞二千餘裏,連破諸羌,延熹四年,遭涼州刺史郭閎陷害,被收入獄。複任議郎、並州刺史等職。延熹六年,段潁再為護羌校尉,率兵進討諸羌,輾轉山穀,無日不戰。至永康元年(167),終於將西羌平定。共斬首二萬三千級,俘獲人口數萬,得牛馬羊等牲畜八百萬頭,以功封都鄉侯,食邑五百戶。隨後,率兵萬餘進討東羌。建寧二年,又平定東羌,共經一百八十餘戰,斬首三萬八千六百,獲牛馬牲畜四十二萬七千五百餘頭,開銷軍費四十四億,拜破羌將軍,封新豐縣,食邑萬戶。此後,段潁入朝,任侍中、執金吾、河南尹、司隸校尉、潁川太守等官,建寧四年(171),遷太尉,始為三公,光和二年(179),複為太尉。段潁為將英勇善戰,與士卒同甘共苦,故能百戰百勝,多有戰功。但他為保全官位,阿附宦官甘為中常侍王甫黨羽。光和二年,被司隸校尉陽球劾,與王甫一同下獄,畏罪自殺而死。
根據記載,其家屬受牽連,被發配邊地。本主人公定為段潁之子段煜。因段潁建寧年間曾為潁川太守,作者故把主人公定在潁川出現,也為了下文的開始,請大家諒解。
屋裏,一青年,二十有餘,一副娃娃臉,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則小幾歲,長得眉清目秀,著黑色休閑小西服,藍色牛仔褲,看上去文質彬彬。青年放下手中筆,嘴角微微露出了一絲笑容。
2015年3月25日
開始前想說的話
我從小就是個三國愛好者,一直有個夢想,寫一部屬於自己的三國小說,不管寫得怎麼樣。每當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在黑夜下,對著電腦碼字,那是多麼的寂寞。可能沒人支持我,也沒有人過問,理解我,唯一堅持的隻有自己一顆心靈。從始到終我都沒放棄,寫小說是條很艱難的道路,我不是唐家三少,也不是什麼天蠶土豆。我就是我,寫出來的東西,不管好和差,也不在乎別人說三說四。寫一些東西隻是寫出自己的心靈。好啦!不多說,今天是寫作的第一天,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正文正式開始!
夕陽西下,黃昏下的漢室,顯得格外昏暗。漢室幾百年的統治,走到現在已經快到了盡頭。此時已到東漢建寧年間,皇帝劉宏昏庸,臣官和宦官爭鬥不休。昔日威震邊疆的平羌大將段潁,已經在朝廷為官。
建寧三年(170)春。段潁喜得一子,取名段煜。朝廷文武官員,特來賀喜。到場的有宦官曹節、王甫等人,也有長期跟隨段潁平定羌族的大小武將,其中田晏,夏育最為顯著。而清流黨羽卻沒到幾人。可萬萬沒想到的是皇甫規也到場了。還有皇甫規堂弟皇甫嵩,但卻不見張奐身影。段潁,皇甫規,張奐三人在當時並稱“涼州三明”。但張奐和皇甫規都和段潁不和,在早期針對羌族,鮮卑的問題上就明顯意見不同。段潁主張剿,張奐,皇甫規主張撫。而如今在朝廷做官後,各自立場也大不同,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但今日皇甫規卻來給段潁道賀。在皇甫規心裏還是把段潁當成朋友,就算不是朋友,也至少沒有對立。此日此時的段府,熱鬧非凡。百官慶賀。宴上段潁一直滿臉笑容。田晏舉起酒杯笑道:“恭喜將軍,喜得貴子。這杯酒先敬將軍。”段潁也舉起酒杯,笑道:“好,我們幹了。”隨後接二連三敬酒道賀。
宴會很晚才散。眾人散場後,段潁卻悶悶不樂,憂心忡忡。身旁的妻子關心的問候道:“夫君,你這是怎麼了?今日應該高興才是。”段潁愣了好一會才開口說道:“今日來的人,宦官占了一大半,很多是曹節,王甫的黨羽。難道我真的是要阿附宦官,保全自己的官位和富貴嗎?”段潁妻子拉著段潁手默默說道:“夫君選擇的路,我會支持你。”明月當空,一絲月光照進屋裏,段潁望著屋外,默默歎息。這是一條不歸路,這是一條最終會身敗名裂的路嗎?但是自己也是無奈之舉,無路可走。臣官一直反對,厭惡我殺怒過重。我無路可走,隻有投身宦官,保全自己的富貴。可段潁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小兒子,自己的小兒子段煜才剛出生,往後還有很多路要走,想到這裏段潁深深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