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內科患者的精神障礙及幹預(3 / 3)

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精神障礙的診斷往往不難。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可采用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射性碘治療。精神科治療以對症處理為主,精神症狀往往與體內甲狀腺素水平呈平行關係,隨著甲狀腺素水平的降低而好轉,尤其是焦慮症狀更是如此。

(四)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伴發的精神障礙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時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甲狀旁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過多,通過其對骨和腎髒的作用,導致高鈣血症和低磷血症。主要臨床表現為反複發作的腎結石、消化性潰蕩、精神症狀和廣泛的骨吸收。血鈣增高能夠影響人體多個係統,中樞神經係統可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定、輕度個性改變、抑鬱和嗜睡等。因精神症狀無特異性,患者可能被誤診為神經症。嚴重時可出現明顯的精神症狀,如幻覺、興奮、躁動,甚至昏迷。精神障礙的發病機製主要是高鈣血症,其嚴重程度與血鈣有明確的定量關係,當血鈣為12~16mg/dL時可出現情感性障礙和動力缺乏;當血鈣在16~19mg/dL時可發生急性腦器質性綜合征,表現為譫妄、幻覺和妄想;當血鈣超過19mg/dL時出現嗜睡和昏迷。有關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症伴發精神障礙尚缺乏係統性研究,病例報告研究發現情緒症狀在此類患者中最為常見,且往往隨血鈣水平的降低而好轉;認知功能損害雖然亦隨血鈣的降低而改善,但多殘留部分症狀。因此,該病的早期診斷有助於完全的康複,可以通過血鈣水平的檢測實現,治療以降低血耗治療為主。

(五)Cushing&aposs綜合征

Gushing&aposs綜合征與情緒障礙是已證實的軀體疾病與精神障礙聯係最密切的疾病之一,兩者存在病原學方麵的關聯,可能具有相似的易患性。多數研究顯示,50%~80%的Cushing’s綜合征患者出現輕度到重度的抑鬱症狀,其中中度、重度抑鬱症患者超過一半。許多患者可表現為精神病性症狀,如對刺激反應過分和情緒不穩定、不合作行為、突然暴發的活動過多等,隻是不像抑鬱症狀那樣常見。

血漿氫化可的鬆水平增高是Cushing&aposs綜合征患者出現軀體症狀和精神症狀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礎,通過外科手術治療或藥物控製過高的皮質醇是最終的治療手段。然而,伴有抑鬱症狀的Cushing&aposs綜合征患者,在積極進行外科或藥物治療降低過高的血漿皮質醇水平的同時,亦應用抗抑鬱藥物改善其抑鬱情緒。中度、重度抑鬱症患者可進行抗抑鬱藥物治療和ECT治療。輕度患者在進行內科或外科治療過程中,應進行必要的心理谘詢或認知行為治療,最後抑鬱症狀將隨著過高水平的氫化可的鬆被控製而改善。因此,氫化可的鬆水平過高的患者在服用精神藥物數月後可停止使用,以後精神症狀複發的幾率很小。

部分患者盡管血、尿氫化可的鬆水平增高,但軀體症狀少見,主要以精神症狀首發,因而與原發性抑鬱症鑒別存在困難。為明確診斷,可先予抗抑鬱治療,當抑鬱症狀改善後檢查血漿氫化可的鬆濃度,確定是否存在氫化可的鬆活動過度。如果抑鬱症狀消失,血漿氫化可的鬆水平仍然過高,則提示抑鬱症狀是由持續存在的過高氫化可的鬆所致。相反,如抑鬱症狀改善後,血漿氧化可的鬆水平降低,則須作下丘腦促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F)試驗鑒別。Cushing&aposs綜合征患者對CRF反應增強,ACTH水平增高,而原發抑鬱症CRF反應遲鈍是其鑒別要點。

五、係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精神障礙

係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結締組織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臨床症狀複雜多變,常有多係統、多髒器損傷,約40%的患者伴有精神障礙。J.Singer和Denburg(1990)的調査顯示:譫妄、情緒症狀、認知功能的全麵損害、癲大發作、複雜部分性癲發作和中樞神經係統彌漫性損害的症狀及體征是SLE患者最常見的神經精神症狀,其中情緒症狀的發生率最高。Yagnik和Cohen(1988)的研究結果亦顯示活動期SLE患者伴發的精神障礙多為短暫的反應性精神病或非典型精神病。

SLE患者伴發的精神症狀臨床表現多樣,依其發生率大小依次為:器質性精神障礙、神經症樣症狀、躁鬱綜合征、分裂樣精神病。器質性精神障礙多為急性器質性損害的表現,常發生在疾病的惡化期或活動期,持續時間較短,數小時至數日不等,患者常有意識模糊,時間、地點、人物定向障礙、精神運動性興奮、躁動不安,譫妄狀態者可有豐富的視幻覺、聽幻覺或被害妄想,內容片斷淩亂。神經症樣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昏頭痛、失眠多夢、注意力集中困難、健忘、情緒不穩定、焦慮、緊張或輕度的抑鬱情緒。躁鬱綜合征以抑鬱心境最為常見,患者情緒低沉、活動減少、思維遲滯、反應緩慢,嚴重者可有自殺觀念或自殺行為,同時可伴有焦慮體驗。類分裂樣症狀少見,多表現為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的特點,可見奇特的動作、聯想散漫、短暫的幻覺和片斷的妄想。

皮質激素治療是SLE患者的首選。SLE伴發精神障礙患者的精神症狀可隨疾病的控製而緩解,隨疾病的複發而再現,因而大劑量的激素治療亦是他們的首選。嚴重興奮躁動患者可適量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如氟呱啶醇、奮乃靜、利培酮、奧氮平、奎硫平(思瑞康)等,劑量宜小;抑鬱症狀明顯者,可選用新型抗抑鬱劑SSRIs治療,嚴重抑鬱者可應用ECT治療;伴有癲發作者,應選用抗癲藥物對症治療。

六、感染所致精神障礙

感染所致精神障礙通常是指由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全身性感染而伴發的精神障礙,是感染性疾病全部症狀中的一部分,隸屬症狀性精神病的範疇。精神症狀多發生在疾病急性期和/或恢複期。急性期發病者多以意識障礙為主,恢複期發病者多以類神經症樣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雖然不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不同,臨床表現各異,但伴發的精神障礙多具有共同的臨床症相。

1.意識障礙。是急性軀體感染時最常見的症狀。約3/4的患者在整個軀體疾病病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曆時長短不一,短暫者持續僅數小時,長者可達月餘。該意識障礙表現為意識範圍和清晰程度的降低,從輕度的意識模糊到意識混沌、譫妄、精神錯亂狀態,甚至陷入昏迷不等。其中意識模糊發生率最高,其次為譫妄狀態。意識障礙的發生、恢複與體溫呈明顯的消長關係,即意識障礙多發生在高熱期,隨著體溫的降低而好轉。少數患者的意識障礙發生於高熱後或體溫升高前。感染相關的意識障礙往往具有晝輕夜重的波動性變化規律,中間出現持續數分鍾至數小時的完全清醒期。

2.精神病樣症狀。感染性軀體疾病伴發的又一常見精神症狀是幻覺、妄想,稱之為感染性幻覺、妄想,多發生於急性期,在意識清晰的基礎上出現。幻覺以幻聽多見,內容較固定,接近於現實,長久存在,但多能自行消失。如聽見父母或家人、朋友在窗外叫他/她的名字,同學在議論他的事情等。感染性妄想內容並不荒謬離奇,有一定的現實情境,亦無精神分裂症患者典型的情感平淡或不協調,情感反應保持良好,症狀緩解亦較徹底。有些患者往往對幻覺、妄想具有一定的自知力,行為受其影響較小。

3.類神經症樣症狀。多在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後期或恢複期出現。其特征是軀體和精神的虛弱或衰竭狀態。往往表現為全身乏力、四肢酸痛、頭昏、頭痛、睡眠淺,並且多夢易醒,自感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集中困難,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亢進症狀亦非少見。情緒方麵多表現為煩躁不安、易發脾氣,容易激動、脆弱而易流淚哭泣。有些患者可出現精神委靡、情緒低沉、消極,嚴重者可呈明顯的抑鬱狀態,對外界反應緩慢,言語活動減少,聲音低微,甚至出現木僵狀態。上述症狀一般隨全身軀體症狀的好轉而好轉,此為與神經症不同之處。

4.智力減退和遺忘綜合征。僅個別嚴重急性軀體感染後患者出現智力障礙和記憶力減退,多見於軀體狀況較差的兒童或中老年患者。記憶力障礙主要表現對最近發生事物的保持和回憶困難,且往往隨軀體狀況的改善和感染的控製而恢複。兒童患者智力障礙可出現暫時的智力發育停頓或減退,對成年後的智力水平影響不大。

5.人格改變。常見於兒童中樞神經係統感染後,也可見於嚴重的軀體感染時。患兒主要表現為興奮、多動、難以安靜、行為粗暴、殘忍,缺乏同情心,在校往往曠課遲到,甚至長期逃學,打架鬥毆等。此類症狀往往長久存在,缺乏有效的治療和幹預措施而成為持久的後遺症。

感染性疾病伴發精神障礙的治療以控製感染、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營養和支持療法為主。精神症狀的處理主要是及時控製精神症狀,特別是興奮躁動、行為紊亂者,更應及早治療,以免增加消耗,加重軀體狀況。一般可選用地西洋類製劑、苯二氮類藥物或抗精神病藥物,如地西泮10mg,立即或每日2次肌內注射;氟呱啶醇或奮乃靜2.5~10mg,立即或每日2次肌內注射;能夠口服者,亦可給予阿普唑侖0.4~0.8mg,每晚或每日2次,氯硝西泮2mg,每晚或每日2次。

感染性疾病伴發精神障礙的病程和預後決定於一般軀體功能狀態、感染的性質、嚴重程度和治療及時恰當與否。其發生、發展、恢複過程一般與軀體感染性疾病的發展呈平行關係,在軀體疾病高峰期出現意識障礙和/或精神病症狀,疾病後期和恢複期出現類神經症樣症狀,隨著感染被控製和軀體功能狀態的恢複而好轉。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大部分能夠治愈,一般曆時短暫,多1個月內痊愈。但嚴重的中毒性感染及軀體功能嚴重衰竭者,預後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