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抑鬱是人體無能應付時的一種心境。但持續的與所處境遇不相稱的情緒低落,曆時數周、數月甚至更長時間則為病理性抑鬱。可以從高興不起來,無愉快感,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出現木僵狀態。其中最重要的特點是患者有喪失感(lose),如興趣、欲望(食欲、性欲、生存欲等)、自信心、前途、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喪失,常伴有思維遲鈍、少言、動作減少,對一切悲觀失望,對環境毫無興趣,嚴重者出現自殺念頭或行為。最常見於抑鬱症。
對於非精神科醫師來說,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抑鬱導致的軀體不適或功能的障礙,如頭痛、背痛、肌肉疼痛、失眠、疲勞、精力不足、食欲下降、性欲下降、消化不良、體重下降等,被許多患者歸因到軀體的原因,如軀體的勞累(如產後)、貧血,患了消耗性疾病如腫瘤等,很少有患者認為是抑鬱所致。因此,他們常求助於普通門診醫師,做各種檢查。即使體驗到了抑鬱,許多患者也不願告訴醫師他們很抑鬱、沒有自信心、性功能下降、想自殺等,因為他們覺得這不是醫師可以解決的,或羞於啟齒與醫師討論這些問題。因此,常常使臨床非精神科醫師感到困惑甚至導致誤診。
臨床各科所見到的抑鬱可見於3種情況:第一種是情感性障礙的抑鬱症;第二種是軀體疾病的一種並發症狀;第三種是患者對患病的一種應激反應。臨床上識別好這3種抑鬱對於有效的處理是必需的。
有報道,在住院患者和門診患者當中抑鬱的發生率分別達到了10%~14%和9%~10%。在內科病房中住院患者抑鬱的發生率為12%~36%。Moffic報道50例內科患者,入院第1周抑鬱發生率24%,第2周為29%。上海某綜合醫院957例住院患者中抑鬱狀態占17.3%,其中以腦部和腎髒疾病較多見,發生抑鬱的男女比率相仿。在晚期腎病患者發現重度抑鬱發生率為6.5%,輕性抑鬱發生率為17.7%。通過冠脈造影確診冠心病的患者當中,18%符合DSM-III重性抑鬱的診斷。癌症患者中重性抑鬱的患者發生率達25%~38%。腦卒中後抑鬱的發生率為30%~50%,在最初住院檢查時,有26%滿足重性抑鬱的診斷,20%存在輕性抑鬱,在6個月後的隨訪中,34%有重性抑鬱症狀,26%有輕性抑鬱症狀。在阿爾茨海默癡呆中17%有抑鬱症狀,而多發梗死性癡呆中26%有重性抑鬱,60%有抑鬱症狀。
遺傳因素在抑鬱的病因中起一定作用,特別是在雙相情感障礙的抑鬱症患者中。應激性生活事件與抑鬱症的關係也較為密切,在抑鬱的發生中起促發作用,如喪偶、離婚、婚姻不和諧、失業、嚴重軀體疾病、家庭成員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均可導致抑鬱的發生,社會階層低下者也易患本病。女性應付應激能力低於男性,更易患本病。在綜合醫院中,器質性因素,如神經係統疾病、軀體疾病、藥物等與抑鬱症的發生有直接的關係,當這些疾病控製以後,抑鬱狀態會得到好轉。抑鬱的發生與神經生化的改變有關,如5-HT功能活動紊亂,腦內DA功能降低等。
當抑鬱症伴隨軀體疾病時,抑鬱的嚴重程度和目前軀體疾病是抑鬱持續的主要影響因素。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其他急性危及生命的疾病、腎功能不全、癌症患者合並抑鬱者有更高的死亡率。
【臨床表現】
(一)抑鬱的主要症狀
抑鬱的主要症狀是以情感低落、思維遲緩、意誌活動減退為主。1.情緒低落。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鬱悲觀。患者終日憂心忡忡、鬱鬱寡歡、愁眉苦臉、長籲短歎。程度較輕的患者感到悶悶不樂,無愉快感,日常興趣顯著減退甚至喪失。任何事都提不起勁,覺得是一種負擔。患者感到悲觀絕望,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部分患者可伴有焦慮、激越症狀,特別是更年期和老年抑鬱症患者更明顯。內源性抑鬱具有晨重夜輕章律改變的特點,即情緒低落在早晨較為嚴重,而傍晚時可有所減輕。由於教育和智力水平所限,有些患者不能直敘他們的情緒,而問及主要症狀時,患者比較容易描述。
在情感低落的影響下,患者自我評價低,常產生無用感、無希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患者感到他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有時感到自己無能力、無作為,覺得自己連累了家庭和社會,常有一種失落感。並對過去不重要的、不誠實的行為有犯罪感。有的患者感到沒有精力,似乎生命之泉已經枯竭。他什麼也不想幹,根本沒有動力,即使勉強做點什麼也感到力不從心和十分困難。在悲觀失望的基礎上,部分患者亦可出現罪惡妄想、疑病觀念、關係、貧窮、被害妄想等,有的出現幻覺。
2.思維遲緩。患者思維聯想速度緩慢,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述記憶差,什麼也記不得,甚至完全喪失了思考能力,“連想都不會想”,腦子裏空空洞洞的。臨床表現為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患者感到腦子不能用了,思考問題困難,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
3.意誌活動減退。患者意誌活動呈顯著持久的抑製。患者活動減少,多終日獨坐一處不與他人交往,逐漸發展到不去工作、疏遠親友、回避社交,對過去的愛好和生活樂趣下降或喪失。嚴重者出現自殺行為以求解脫,其自殺死亡率可達15%~25%。患者往往疏於操持家務,重者連吃、喝、個人衛生都不顧。走路行動緩慢,嚴重時不語、不食、不動,可成為抑鬱性木僵。但仔細精神檢査,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鬱情緒。伴有焦慮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頓足或踱來踱去等症狀。
(二)抑鬱的其他症狀
1.生物學症狀。
(1)精神運動性抑製。患者感到精神和肢體的活動都很困難。患者的活動顯著減少而緩慢,甚至終日呆坐不語。嚴重者可陷於木僵狀態。
(2)睡眠和覺醒的章律素亂。典型的表現是早醒,至少比平時早醒1小時以上。有些患者經常在淩晨便醒來,醒後卻不能再入睡,患者感到很痛苦,心情極壞,晨重夜輕是內源性抑鬱特征性的表現。有些抑鬱患者不但不失眠反而睡眠增多。
(3)性欲減退或喪失。
(4)體重下降,不是疾病或營養不良所致。
(5)內髒功能下降。患者感到胸悶氣短,有時忍不住要歎息。消化道的分泌和蠕動普遍下降,患者感到口幹發苦,食欲缺乏。進食後感上腹發脹,腸脹氣,便秘等。
(6)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各種症狀。如頭痛、頭暈、心悸、心慌、出汗、皮膚冷熱感和發麻感,尿急尿頻等。
2.常見的伴發精神症狀。這些症狀總的說很常見,但都很少特異性。如焦慮,尤其是老年人;猶豫不決,強迫觀念;疑病症狀;人格解體;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主觀上感到思考困難和思想雜亂無條理;疲乏感等。
3.精神病性症狀。指妄想和幻覺等一類的症狀,內容是與心情協調的,且總是在抑鬱存在一段時間後才出現,且先於抑鬱心情顯著好轉前消失,這類症狀常造成診斷困難。
【診斷與鑒別診斷】
抑鬱狀態的診斷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做出有無抑鬱的診斷;二是對抑鬱病因的分析和做出抑鬱的分類,因為不同種類的抑鬱治療原則和預後可能是不同的。診斷抑鬱主要應根據病史、臨床症狀、病程及體格檢査和實驗室檢查進行診斷。心理評定量表,如Hamilton抑鬱量表、Zung抑鬱自評量表是症狀量表,對疾病診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作為診斷工具。
完整地收集病史對於診斷抑鬱狀態,並評估自殺的風險非常重要。另外,臨床醫師尚需對誘發抑鬱的心理社會因素加以注意。了解既往史和藥物治療情況可能會提供基礎病變的線索或幫助確定藥物所致的抑鬱症狀。既往史對於鑒別診斷很重要,大部分原發性抑鬱的患者既往有情感疾病病史,陽性家族史則提示原發性抑鬱的可能。在聯絡會診的精神科患者中,提示抑鬱的症狀為想死或自殺念頭,罪惡感,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和喪失信心,自主神經係統症狀比起不伴抑鬱患者的症狀更多樣化,也更嚴重。
非精神科醫師在做出抑鬱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時對下述情況要特別加以注意:
(1)食欲和體重改變:抑鬱可有食欲和體重下降。但應注意體重和食欲減退也可能由胃腸疾病、慢性疾病或化學藥物治療所致。食欲正常而體重減輕提示慢性疾病(如癌症)、甲亢或維生素缺乏。
(2)睡眠變化:抑鬱患者絕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尤以早醒多見。但其他軀體疾病也可出現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患者因為喘息和大聲打鼾夜間頻繁驚醒,典型患者白天嗜睡;夜間痙攣症的患者因為頻繁的腿部疼痛而驚醒;不寧腿綜合征的患者夜間感腿部深部一種不舒服的、蔓延的、煩躁的感覺,影響睡眠。甲狀腺功能低下、酮症酸中毒、尿毒症、肝衰竭、高碳酸血症、腦炎和臨近第三腦室外傷的患者常有嗜睡。其他影響睡眠的因素包括使用咖啡因、乙醇、煙草、興奮劑和類固醇激素。
(3)虛弱和疲乏:虛弱和疲乏是抑鬱的核心症狀之一。但也常由軀體疾病所引起,應認真鑒別。抑鬱引起的疲乏通常上午較重。
(4)與抑鬱病因相關的醫學情況:神經係統病變有腦卒中、帕金森病、多發性硬化、癲、亨廷頓病、癡呆;內分泌病變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綜合征、艾迪生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癌症;藥物所致包括抗高血壓藥(利舍平、甲基多巴、β受體阻滯劑)、口服避孕藥、類固醇激素、苯二氮類、組胺2(H2)受體阻滯劑(甲腈咪胍、雷尼替丁);癌症化學藥物治療用藥,如長春新堿;精神活性物質,包括乙醇、阿片類、苯西胺類或可卡因戒斷等。這些情況都可以引起抑鬱,是臨床醫師分析抑鬱病因時特別要加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