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型人生
楊瀾抒寫現代女性的陽光人生
楊瀾是當今中國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美麗、聰慧、優雅、知性,在早年就實現了許多人難以實現的人生夢想:考上了好大學,找到了好工作,嫁給了好丈夫,有了好兒女,開創了好事業,她的精彩人生抒寫了現代女性的新定義。
(1)主持《正大綜藝》
楊瀾上中學時並不是那種聰慧過人的女孩,當然也就不是那種巧解難題的高手,但頗為自詡的是:考試時基本分上從來一分不丟,地理、曆史這種需要死記硬背的科目,隨便問哪道題,她馬上就能說出是在哪一頁上。凡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她沒一樣不是完成得仔仔細細。
上了大學之後的楊瀾骨子裏是一個缺乏自信的人。你能相信楊瀾曾經因為聽力課聽不懂而特別沮喪嗎?那時好多同學聽力都能得A,而楊瀾老是得A-,B+什麼的,這讓她非常苦悶,每天晚上都在日記裏寫上:明天我要有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定要充滿信心地把自己提高上去。但是第二天一上聽力課,還是聽不懂。媽媽一度害怕楊瀾因為挫折感太強得了自閉症。半年多之後,楊瀾的聽力慢慢上來了,她才恢複了信心,她說:“我很羨慕周圍生活中一些棱角更分明、更有創見和個性的人。我經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有才華和極端聰明的人。”
決定楊瀾命運的一個契機,是《正大綜藝》在全國範圍內招聘主持人。當時的楊瀾並未意識到這次機遇對她今後人生道路的巨大影響,正是《正大綜藝》把她送上了一個更高的平台,讓她獲得了全國性的知名度和注意力,也正是主持《正大綜藝》的四年使她榮獲了中國首屆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
(2)製作《楊瀾視線》
1993年對楊瀾來說是幸運的一年。那年,正大集團總裁謝國民先生到大陸來,由於工作上的關係,楊瀾與謝國民先生一起吃飯,席間謝國民先生對楊瀾說:“你應該到國外去學習,你是一個很有潛力的主持人。”楊瀾當時沒有認真,半認真半玩笑:“謝先生讓我去留學的話,《正大綜藝》豈不是沒有主持人了?”謝國民先生聽了,很認真地回答:“我覺得一個節目沒有一個人重要。”楊瀾聽了很震驚,半晌問:“謝先生您需要我怎麼回報您呢?是不是回來為您工作?”謝國民先生告訴楊瀾,他所以資助她出國留學是因為看她有深造的潛力,有發展的前途,如果到時功德圓滿,就是對他最好的回報。就這樣,楊瀾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專業就讀。
在這個時期,楊瀾的視野開闊了許多,親身接觸到了許多成功的傳媒人士和先進的傳媒理念。
上學期間,楊瀾用業餘時間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聯合製作了《楊瀾視線》,一個關於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專題節目。《楊瀾視線》是楊瀾頭一回以獨立的眼光看待並介紹周遭世界。楊瀾同時擔當策劃、製片、撰稿和主持,並贏得了好幾個“第一”:內地的記者中,她第一個進入美國鳳凰屋戒毒所深入采訪,第一個親身采訪資深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博士。總共40集的《楊瀾視線》發行到國內52個省市電視台,雖然不免粗糙,但是楊瀾借此實現了從一個娛樂節目主持人向複合型傳媒人才的過渡。
(3)開創陽光事業
在1994年至1996年楊瀾赴美留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傳媒專業就讀,並獲碩士學位期間,她還與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合作導演了紀錄片《2000年那一班》,更為重要的是,在此次活動中楊瀾遇到了她今後生活的另一半——吳征,《2000年那一班》這部片子是以獨立製作人的名義與哥倫比亞電視台合作的,主要反映美國華人社會的變化,此片的大受好評使楊瀾具有了國際知名度。
1997年4月,楊瀾結束了在美國兩年的留學生活,正式加盟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並於1998年1月推出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自己既是製片也擔任主持人,采訪了多名著名時事人物,其中包括澳門特首何厚鏵、金融巨頭喬治·索羅斯、著名學者季羨林、著名華語作家李敖和查良鏞、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崔琦等等。同年4月,楊瀾應聯合國副秘書長之邀,作為東亞惟一代表,出席了聯合國世界媒體圓桌會議。同年的7月,楊瀾又被選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校董,成為這所美國長春藤名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董事。11月,又應邀出席聯合國“97世界電視論壇”。1998年4月,又主持開播了《百年叱吒風雲錄》,“引領觀眾走入過去時光,重溫100年來影響曆史進程的人和事”,節目大受評論歡迎和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