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清明又至(1 / 2)

又到了一年的清明。

按照去年清明的約定,梁伯昆在正午到達了華山之巔。

四周沒有一點動靜,連風聲都聽不到。

梁伯昆平靜了一下心緒,抬頭看了看天。蔚藍的天空,萬裏無雲,晴朗的讓人心悸。空氣裏隱隱透出一絲殺氣,這會是我的最後一個午後嗎?想到這,梁伯昆強迫自己搖了搖頭。

他知道,此刻在華山腳下眾多的武林各派人士也在忐忑中等待著。

十一年了,華山腳下的劍塚裏已經埋葬了十位當代劍術高手。今天會是終結,還是自己會成為第十一名埋進劍塚的人呢?

梁伯昆對自己的劍法造詣還是非常自信的,在當今武林的劍術名家裏,梁伯昆的成就肯定位列在三甲之內。更何況,在劍塚裏還埋著自己從小就仰慕的大師兄許一霖。但是,梁伯昆也知道,今天的結果對自己而言是九死一生。如果何天禪的功力不是已經登峰造極,放眼天下武林,又怎麼會莫衷一是,隻能被動的按何天禪的安排每年清明派人上山,而且還要提前選出下一年赴約的劍客呢?

此時,華山腳下的華陰縣裏,當今武林各派人士從四麵八方彙聚於此。在每年的這兩天裏,無論是哪門哪派,也無論之前有過什麼仇恨過節,大家都暫時放下糾紛,聚在一起,隻為等清明在華山之巔的一個結果。今年,在這些人裏心情最難平靜的當屬峨眉派的掌門果雲鵬了,如果梁伯昆今天了結了何天禪,那就是天下太平,他也可以回歸正常的狀態,而如果梁伯昆死於何天禪之手,那明年的今日就該是自己上山了。

在最靠近山腳的一個茶棚裏,當今的武林盟主少林方丈明覺大師與武當掌門了塵道長、青城派掌門孫三姑等人正和果雲鵬座在一起,焦急的等待著山上的消息。

而在距茶棚不遠的地方,各派人士三三兩兩的散落在各處樹蔭下、茶攤裏。在一棵大樹的樹蔭下,幾個漢子正聚在一起邊等消息邊聊天。當中的一個身著灰衣十五、六歲的少年問身旁留著絡腮胡子的漢子:“杜大哥,這何天禪真的就這麼厲害嗎?難道天下武林就沒人能夠製住他的嗎?”被稱為杜大哥的絡腮胡子是武林中人稱“聽風耳”的杜原,聞聽問話應道:“小夏,你有所不知。這何天禪是南海三聖的共傳弟子,自幼天賦異稟,七歲投入師門,四十二歲出師,盡得南海三聖真傳,甚至已經超過三聖的造詣,一身武功修為當世罕見。出師後的為人行事都是隨心所欲,亦正亦邪。但在十五年前,他身經巨劫,由此墮入魔道,血屠武林各派人馬。當時的武林盟主華山派掌門邵大先生發出江湖追殺令,號召武林同道共同除去此凶。但何天禪不但武功深不可測,更是心智無雙。就這樣,不但未能除掉他,邵大先生反遭他毒手,華山派的精英也都斃於一役。大約在十一年前,何天禪不知從何處得到已經失傳百年的上古劍法秘笈《血魔劍法》。若是等他練成了這套劍法,當今世上便再無人可以製服他。而且,血魔劍法對人的心智影響極大,史上研習者,無不成魔,唯一的機會就是在他尚未練成時除掉他。而這《血魔劍法》共十三層,每周轉一季方可遞進一層。當時,何天禪人神公憤,武林同道莫不欲得爾誅之。就在十一年前的清明,武林各路人馬將何天禪圍困於華山之巔,但盡管大家付出慘重的死傷,何天禪卻仍得以全身而退。當時,何天禪與武林約定,每年清明,武林可選派一名用劍的名家,在華山絕頂與他決鬥。約定的一共是十三年,而在這期間,他將不會現身於武林,他的本意是以此配合他遞進血魔劍法,但這卻是在他未練成劍法時除去他的機會。不得已武林每年都會選派出一名高手與他對決,同時,也會選定下一年的赴約劍客。可惜,已經十一年了,連續十名高手斃命於此,何天禪卻安然無恙。今天如果梁先生不能成功,這何天禪還有兩年就要練成血魔劍了,到時隻怕天下將生靈塗炭、永無寧日了。”灰衣少年是點蒼派的弟子夏君陽,聽了杜原的講解,憤然道:“我就不相信,這何天禪會有三頭六臂,憑什麼他讓一個人上山就一個人去?不如我們一起衝上去,聯手殺了這王八蛋。”杜原聽了說道:“小夏,你忘了我剛剛說的,十一年前的合圍尚且不能置他於死地,又過了這些年,何天禪又研習了血魔劍法,如今隻怕更無可能。反倒是惹惱了他,讓他躲到什麼地方,不再現身,等兩年後練成了血魔劍再出來找大家麻煩,那時豈不是更糟?所以,現在即便明知上山是去送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隻能希望會有奇跡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