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尹神愛(1 / 3)

宋連城不露聲色的打量她,十一二歲的年紀,帕巾裹頭,說明她是個侍女,衣裳簇新,料子不錯,說明她是個得寵的侍女,卻不知是哪家侍女?

身份不明,不知是敵是友,她看了看四周,人來人往,夠安全,這才咧嘴一笑,嬌嗔嗔道:“我是城娘,你是誰呀?”

侍女杏仁眼,瓜子臉,此時眉眼彎彎,露出一個好看的笑來:“我是日南縣主的侍女蒸糕,表娘子,縣主請您去後花園玩。”

蒸糕!

宋連城心裏悶笑出聲,臉上卻還要使勁繃住,有點好笑,哪有給手下丫鬟拿吃食做名字的?生怕人家不知道你是個吃貨吧?果然是她七表姐才會取出來的大名,如雷貫耳,受教受教。

日南縣主,是尹神愛的封號,她雖是世家女,但帝後隻有這一個寶貝外孫女,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端的是尊貴,封她一個縣主,也不算什麼。

去的是平昌公主府,尹神愛雖常年居於皇後宮,但往日出宮回家,回的當然還是公主府。蒸糕笑臉盈盈,在前方帶路,宋連城人小腿短,在後頭不緊不慢的跟著。

這並不是宋連城第一次來外翁家,可這一路上勾廊畫簷,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的,當真是美不勝收,宋連城仍是看的欣欣然。

她很喜歡外翁家的這份精致,她想,她家家身上的那種氣度,大概就是源於這樣美好的氛圍。外翁家的親戚,都極好相處。沒有大宅門烏七八糟的事情,沒有正室小三的勾心鬥角,別說庶子女,連一個姨娘都不曾見,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娣姒和睦。

她想,家家一定是很喜歡這樣的氣氛,所以一直在極力營造這樣的生活。家家改變不了大家,但她從自己做起,改變了她們長房。

說來她六舅舅與平昌公主也是有緣,因為平昌公主府就座落在尹家側門,兩個人站在門邊,低聲說話能聽清那麼近的位置。

宋連城雖來過好些次外翁家,卻幾乎沒去過平昌公主府。因為往日過來拜見長輩的時候,六舅舅和平昌公主總是在一處,也就不用再特意上一趟公主府,所以她對公主府並不熟。

隨著蒸糕出了尹家側門,進了公主府,畫風為之一變。如果說尹家是秀雅婉約,那麼公主府便是奢華大氣,隨處所見謂之瓊樓玉宇也不為過,上至一磚一瓦,下至一草一木,可謂精心之極,比宮中也不差多少,可見聖人與皇後對平昌公主的厚愛。

公主府大而氣派,小路還忒多,蒸糕彎彎繞繞的,幾乎要把宋連城這個不是路癡的正常人給繞暈,才終於帶著她來到了一處假山石前。

蒸糕停了下來,回頭對著宋連城笑道:“表娘子,縣主便是讓我將您帶到此處來。”她說完,扭頭四處看了看,許是沒看出什麼來,又對著宋連城道:“許是我去的太久,縣主等的不耐煩,便走開了,表娘子你且在此處等一等可好?我去將縣主尋來?”

宋連城脆生生道:“你去吧!要是阿姊來了,我就跟她說你尋她去了。”

蒸糕笑道:“好!若是我尋不到縣主,便直接過來找表娘子。”

宋連城重重點頭:“你快去尋阿姊吧!”

蒸糕指了指不遠處的亭子,對著宋連城道:“那邊亭子中有果子和茶水,表娘子若是渴了餓了,去吃些裹腹便可。”

宋連城順著她指的方向看了看,又點了點頭,道:“我曉得啦!”

蒸糕這才道:“那我去了!”說完又對宋連城福了一福,便匆匆離去。

待蒸糕走了,宋連城這才有機會打量四處。路的兩頭,一頭是她的來處,去處卻不知通向哪裏,隻瞧的見遠處隱隱約約的院落。

她左邊是一座用整塊的大石頭堆砌起來的假山,石階而上,頂上劈平做了涼亭,亭子裏麵是一套石桌石椅,四周用珠簾隔著,遠遠瞧不太真切,石桌上麵似乎還擺著下了一半的棋局。

右邊是一片多年生的木犀林,品種齊全,常年花開,香氣怡人。越過木犀林,能瞧見遠處人工開鑿出來的湖泊,湖水碧綠,湖中央有一個水亭,輕紗曼攏,極是飄逸。

等了一會兒,宋連城有些無聊,她對涼亭上的棋局極為感興趣,反正她七表姐現在也沒見著人,不耽誤這一會兒,她便拾階而上,到假山頂上觀摩棋局。

撩開珠簾子進去,石桌上果然是一副下到一半的圍棋棋局。讓她意外的是,棋局上竟然落了厚厚一層灰,瞧這光景,少不得也有好些年沒人動過了。這棋盤也是格外別扭,與這處亭子,這張石桌格格不入,不像是渾然天成的,倒像是從別處搬來,硬生生釘在這桌子上的。

棋局是好局,宋連城雖叫不上名字,但在現代她並沒有見過這種棋局,料想是遺失在曆史長河中的古棋譜。黑白兩色的棋子,不似玉,也不知是什麼材質做出來的,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未見發黃氧化什麼的出現,雖覆了灰,但輕輕一抹,仍是黑的矅亮,白的通透。

這個棋盤與這處亭子相當違和,冥冥中卻又有什麼詭異的直覺,督促著宋連城離開,不要打亂此處的靜謐。一陣涼風吹來,宋連城哆嗦了一下,高處不勝寒,若是仲夏夜,此處倒不失為避暑勝地。

下麵果然暖和許多,宋連城站在太陽裏曬了曬,直到身子暖和些了,才往那處木犀林走去。

桂花樹在中國由來已久,品種也多,倒算不上特別出奇。不過那香味好聞,用桂花做的糕餅、白涼粉、花茶,甘甜馥鬱,滿口噴香。

想著上輩子和方點點、季婧媛經常光顧的那家白涼粉店,宋連城就覺得自己口水要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