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天空漸漸暗淡下來,燥熱的夏日立刻多了幾分清涼,蟬則不以為然,仍在落滿餘暉的樹梢上知知地叫著。忙了一天的太陽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西山,僅殘的幾縷斜陽照耀在這個環島中心的“胡服騎射”的巨大雕塑上,使這威武的騎兵裹上一層薄薄的金色輪廓,他彎弓禦馬,仿佛隨時都準備著征戰沙場。同時又將他的影子拉的長長的,那長長的黑灰色影子印在熱滾滾的灰色馬路上,仿佛馬上就會像水一般蒸發、升騰。

環島周圍流動著大大小小的車輛,其中承載著忙碌過後的人們,他們都像太陽一樣正在歸往自己的西山。

邯鄲,這座充滿著濃厚文化的古老城市,在曆史的長河中遊走了三千多年,漸漸地多了些現代氣息。如今,她正不緊不慢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即使微妙得使人無法察覺。從鳥兒的視角俯視邯鄲,這塊小小的版圖在殘陽的照耀下,是多麼的寧靜。

這寧靜的版圖像是逼真的灰色素描畫一樣,是由無數寧靜的線條交叉勾勒而出的,在這些長短不一的交叉著的街道裏,正發生著無數小小的事情。鳥兒飛落到了其中一條外表寧靜的街道,站在樹梢枝頭,唧唧喳喳地叫著。

一條街道外表的寧靜並說明不了什麼,街道上的學校裏,學生們正瘋狂地往腦子裏填充著複雜的公式、無聊的詩歌以及令人頭痛的英語單詞。學校對麵的研究所裏,科學家們即使處在低溫的室內看著電子顯微鏡下蠕動的細胞,那緊張的麵孔上仍留下滴滴汗水。

生活不像表麵那樣淺薄,它很深邃,它隻用了簡簡單單的寧靜遮掩住了生活中產生的的躁動,人們渴望簡簡單單地待在那份寧靜裏,可那寧靜就像雕塑表麵的淡淡金邊,隻是薄薄的一層可觸卻不可奢求的幻像。現實中的我們還要在繁瑣的生活中前行。

放學的鈴聲響起,在燥熱的空氣中蔓延開來。校門外,來接學生的家長們擁擠在門衛拉出的警戒線外,從走出來的學生中尋找自己的孩子。

許多公交車的售票員站在校門口拉攏著生意,直到把自己的車塞得容不下一滴水時才滿意的離開。公共汽車上狹小的空間裏,學生們又悶又熱,幾乎要喘不過氣來。司機卻一邊開車一邊扭過頭說:“年輕人,要學會堅持,十幾分鍾的事,馬上就到站了!”

鳳奕背著書包衝出校門口那些售票員和學生家長的包圍,走到一輛黑色的保時捷CarreraGT旁邊。司機給他打開車門,鳳奕坐到車上,關上車門,車子緩緩啟動了。鳳奕吹著涼爽的空調,用他那藍色的眼睛望著外麵攢動的人群,無奈地搖了搖頭。

上帝是不公平的,他並沒有給予我們均勻的物質,有些人生來就有,而有些人需要後天爭取。鳳奕很幸運,他屬於前者。

回到家後,鳳奕想要掏出放在口袋裏的那枚項鏈,可項鏈卻不知去向。“大概是在校門口被擠掉了吧。”鳳奕想著。這枚項鏈對他來說很重要。

雖然已經很晚了,但他還是走出了家門。鳳奕沒有駕照,不能駕駛汽車,也不能讓私人司機開車載他去,因為天已經快黑了,他不可能征得他那時間觀念很強的司機同意的。於是鳳奕就騎著單車,匆匆出門了。

鳳奕從別墅走出,他沿著街道右側快速騎車。街道兩旁有許多店麵,因為到了吃飯時間,所以飯店之類的店鋪都坐滿了客人,大街上彌漫著美食的香味,鳳奕咽了咽唾沫,依舊快速地騎車。

這條街道的盡頭是一個十字路口,鳳奕向右拐來到了鑄宏路,鑄宏路上飯店就相對少些,大都是一些賣日用品的,偶爾夾雜著一間理發店或是小吃店。

天空飄來一些烏黑的雲朵,風也微微地吹了起來。過了約莫二十分鍾,鳳奕再次右拐,到達了學校的那條街道。鳳奕走到學校門衛處詢問項鏈的下落,結果,門衛卻說並沒見過,鳳奕失望地轉過身,看到了對麵的研究所。

這個五層的建築鳳奕曾經來過,那是上初一時由生物老師帶領參觀的。

研究所裏,林凱夕正在指揮一項有關基因的實驗。

雖然生物體的基因很是複雜,但科技早已允許人類剪切分離出“目的DNA片段”,人們可以把分離出的“目的DNA片段”嫁接到其他生物體的DNA中,使生物體表現出“目的DNA片段”的性狀。

因為這些程序很複雜,而且效率很低。所以這些生物學家絞盡腦汁,設計出一台DNA分離與植入一體化的機器。這台機器將可以從一個生物體內一次性大量分離DNA片段,然後連接到另一個生物體內的DNA內。原理雖然很簡單,實踐起來卻有許多麻煩的事情。

由於是第一次打造這種機器,所以機器的體積很龐大。機器外殼由鋼化玻璃構成,外觀很像一間透明的小房子,這間“小房子”置身於遠處空曠的樹林裏,標記為實驗區。機器已初步完成,但還正在調試階段,因此實驗區是禁止入內的。

“請問……”鳳奕走進一個研究所,詢問裏麵的人。

這時,正在忙碌的林凱夕停下了手裏的工作,不緊不慢地走過來:“什麼事啊同學?這麼晚了怎麼不回家?”

鳳奕向林凱夕說明緣由。

“哦,這樣啊,門衛倒是撿到一枚項鏈,現在在我的辦公室,跟我來拿吧。”

老人帶著鳳奕走過長長的走廊,透過走廊的窗戶看見外麵已經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雨滴斜灑到布滿泥汙的溝壑中,在土灰色的水麵上蕩起無數土灰色的紋路。電梯緩緩上升,不一會兒,四樓到了。在四樓走廊的盡頭,是林凱夕的辦公室,這間辦公室看起來極其簡陋,可以看出老人是一個極其節儉的人。

“你一個人出來,你父母不擔心你嗎?”老人拿出項鏈,還給了鳳奕,這是枚藍色的項鏈,項鏈中間懸掛著一顆藍色的寶石,和鳳奕的眼睛一樣澄澈。

鳳奕的父母由於工作原因常年居住在國外,鳳奕沒有跟著去,因為鳳奕覺得在國外會很別扭,而且聽說在美國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持槍,他認為在美國隨時都有被槍殺的危險。“我父母在國外,隻有我自己在家,不會擔心的。”

“真的就你一個人嗎?如果真是這樣,天已經黑了,而且又下起了大雨,那今晚就住在這兒吧。”老人的心腸很好。

鳳奕猶豫了一下,看眼前的老人很是誠懇,於是就留了下來。

“你叫鳳奕是吧。”林凱夕說,“項鏈上刻著呢。”

“是。”鳳奕的話總是不多,加上他精致的麵孔,給人一種冷豔的感覺,雖接觸時間不多,但還是覺得他很親切。

“你好,我叫林凱夕,是這兒的主任。”林凱夕那滿是皺紋的臉笑起來很是和藹。

然後林凱夕又回到了工作之中。

林凱夕十歲就用菜刀解剖青蛙、老鼠等小動物,十五歲開始鑽研生物學,十八歲考入英國劍橋大學,在二十一歲獲得生物學博士學位後回到中國,為中國生物學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鳳奕好奇的看著周圍放置的標本,聞著福爾馬林嗆人的藥味,問林凱夕:“林主任,你在做什麼?”

“實驗啊,這是我的工作。”林凱夕說,然後走出了實驗室。

“鳳奕,我去外麵有些事,你等我一下啊。”鳳奕恐懼地望著那些標本,不敢獨自呆在這裏,急忙對林凱夕說:“一起去吧。”

林凱夕駕駛汽車帶著鳳奕向樹林駛去。

此時,距試驗區兩公裏的地方,一匹長著一身黑色毛發而尾尖、耳尖、四爪卻白的出奇的公狼正帶領著狼群,潛藏在暗處,慢慢地,慢慢地,靠近獵物……

更遠的地方,有一間生意興隆的酒吧。一位十八九歲的少年,站在吧台,問對麵的調酒師:“段哥,張一的事情進展的怎麼樣了?”。“目前還沒有他發來的消息。”被稱為段哥的調酒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