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三十七章 最後的結局(上)(3 / 3)

當然這次會議室做給外人看的,實際上這些決議早就在一年前定好了。

不過炎黃帝國的成立是震撼性的,東方的土地上再次出現了改朝換代的跡象。

清廷震怒之下,立即責令愛新覺羅。奕?發動進攻,結果清政府五十萬大軍和剛剛成立的炎黃帝國二十萬部隊在南-京、武-漢等地進行了一係列戰役,雙方打了兩個多月。最終清廷慘敗,五十萬大軍折戟沉沙。不過炎黃帝國也損失慘重,再加上國家剛剛成立,內部不穩,所以雙方開始沿江對峙。

1888年6月2日,炎黃帝國跟占據南洋以及美洲部分地區的華夏聯邦共和國簽訂《南京條約》,承認台-灣島和海-南島,以及南洋諸島屬於華夏聯邦共和國,允許華夏聯邦共和國進入炎黃帝國內部經商。

隨後,半年的時間內,雙方簽訂了一係列合作條約,大量的華夏聯邦製式武器武裝起炎黃帝國的軍隊,而大量的鐵路、公路、港口、碼頭和工業項目在炎黃帝國的土地上遍地開花。

眼見這豐厚的利益被華夏聯邦吞下去,各國自然不幹,當下便紛紛找上門來。不過一條‘合作可以,首先要承認炎黃帝國’的條款,讓各國公使變得躊躇起來。

畢竟現在炎黃帝國和大清對峙,如果承認炎黃帝國並簽訂合作協議,明顯就得罪了大清國,雖然各國不在意這個,但是他們在意的是北方大清控製下的市場。

不過這時候,急於打開東方市場的德國人可不在意這個,很快便同意了霍山提出的條款,並簽訂了價值兩億德國馬克的合作協議。

而就在霍山跟歐洲各國使節扯皮的時候,另外兩場戰爭也沒停下來。

為了徹底的打掉清政府北洋艦隊,日本人選擇了請而走險。

1888年9月9日,日本海軍在黃海小黑山島附近伏擊了前來幹涉日朝戰爭的北洋艦隊。

不過讓日本人想不到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早就等在這裏的霍家軍太平洋艦隊,在雙方剛開戰的時候變加入戰場,與北洋艦隊夾擊日本海軍。

雙方交戰兩個小時,日本海軍司令伊東祐亨,浪速號艦長東鄉平八郎等軍官在內,日本海軍幾十年來培養的精英人才一戰盡沒。

與北洋艦隊回國修養不提,霍家軍太平洋艦隊十幾艘戰艦開始炮轟日本沿岸城市,打擊日本戰爭潛力,而華夏聯邦共和國也借口‘收複丟失的國土’調派士兵,在軍艦的配合下,展開了對琉球群島,火山列島的一係列戰事。

1888年12月8日,日本除了北海道、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這根本四島之外,海外大部分島嶼全部被華夏聯邦共和國占領。

隨後,12月12日,華夏聯邦共和國發動了對北海道島的進攻。

因為海軍損失殆盡,所以最精銳的六個師團,三個在朝鮮,三個在更重要的本州島、四國島和九州島,北海道上隻有一個跟華夏聯邦共和國戰爭爆發後才成立的二十四師團。不僅戰鬥力有限,而且武器也不齊整。而整個北海道因為地形起伏較大,多山地,氣候寒冷,所以人口不多,加上原本世代居住在島上的毛利人,整個北海道隻有不到兩百萬人口。

所以雖然費了一番功夫,但在時間走到1889年2月5號的時候,整個島已經全部被華夏聯邦共和國占據。

眼看華夏的戰艦已經在四國島外圍拉開架勢,日本明治天皇再也坐不住了,連忙派伊藤博文向英國求救。

而英國雖然限入埃及戰事,但也不想華夏共和國再繼續擴張勢力。而霍山看到當初製定的戰略目標已經全部實現,再加上現在還不是跟英國人翻臉的時候,所以也就順勢答應下來。

隨後,雙方在台-灣島台北展開談判。

扯皮了半個月後,日本人才在華夏共和國海軍威脅下,無奈簽訂了華日《台灣條約》,條約規定:1,把琉球群島還給華夏聯邦共和國。

2,割讓種子島、五島列島、對馬島、伊豆諸島,北海道、擇捉島、國後島、色丹島等北方島嶼給華夏。

3,賠款1000萬英鎊。

4,開放橫濱、神戶、大阪等十四個沿海城市為商埠,允許華夏人在日本經商,如果華夏人在日本犯罪,日本政府無權審判,必須交由華夏共和國審理。

5,片麵最惠國待遇。

6,從朝鮮撤軍,不得幹涉朝鮮王國內務,尊重朝鮮領土完整。

等等,共計14條條款,霍山把後世《馬關條約》裏麵的內容拿出來,讓日本人逐條承認。

雖然萬分的不情願,但是麵對華夏的戰艦,伊藤博文還是不得不再條約上簽字,而作為協調國,英國也獲得了大量的利益。

不過自從清法戰爭開始,整個東方就變得風起雲湧起來,炎黃帝國成立,日朝戰爭,華日戰爭,還有中南半島各國起義戰爭。原本安定的東方秩序變得困亂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