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三十六章 清法戰爭(下)(2 / 2)

隨後,法國遠征軍第二旅兩千多士兵,被馮子材部打的打敗,最後能夠逃走著十不存一。

“看來這法國部隊也不怎麼樣嗎?居然這樣就敗了?”三團參謀長任誌堅放下望遠鏡,一臉不滿的說道。

“唉!本來這次出來,還以為能夠撈著一場仗打,結果我們才隻開了幾炮,法國人就敗了,真讓人覺得晦氣!”三團長翁文東也是同樣不樂意。

這次可是他花了好大的代價,才從師長手中搶來的任務,結果這部隊還沒出動呢,戰爭就結束了。

“好了,別說這些了,既然清軍已經勝利,那我們就趕緊撤退吧,不然等他們找上門來,我們可不好解釋!”三團政委朱文笑道。

“嗯,說得也是!命令部隊撤退!”

隨著翁文東一聲領下,原本還在開火的75野炮立即停下,然後炮班士兵,可是熟練的把六門火炮,拆卸成一個個零件,然後裝到旁邊的馱馬上,快速運走。

等一個時辰之後,清軍部隊找過來的時候,當地除了一堆淩亂的腳印之外,其他的任何東西都沒有。

雖然沒有找到暗中出手相助的部隊,馮子材也就暫時放下了,現在乘勝追擊,一舉收複涼山,克複河內,打敗法國軍隊才是最主要的。

因為,此次又霍家軍出手幫助,法國部隊的損失要遠遠超過曆史,而清軍的損失則更少,而且再繳獲了法軍大量裝備之後,馮子材部清軍實力大增。並於26日攻克文淵,29日攻克諒山,重傷在鎮南關前線逃跑的法軍指揮官尼格裏,後又將法軍殘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勝利。

1887年3月30日,赫本哲放棄諒山的消息傳到法國本土,法國總理茹費理內閣以306對149的票數否決了茹的“增撥軍費案有先議權”提案。茹費理引咎辭職。

1887年4月,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屬英籍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幹赴巴黎促進中法和議。4月24日,金登幹和法國外交部政務司司長畢樂在巴黎匆促簽訂停戰協定(《巴黎協定書》)。

之後,清政府明令批準李福天津《簡明條約》,並下令北越駐軍分期撤退回國;中法戰爭至此停止,慈禧太後頒發了停戰詔令。

接到撤軍詔令之後,原本已經距離河內不足50公裏的馮子材不得不撤軍回到廣-西,而剛回到廣-西,馮子材便被撤消了一切軍務,可見這時候,清廷已經對軍功卓著的漢家將領已經是非常忌憚。

不過這一係列命令,也讓雲集在廣-西的大部分抗法官兵心中集聚的不滿達到了頂點,特別是馮子材被免職的時候,他所統領的40營,近兩萬精銳清軍差點發生兵變。

不過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1887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中法正式條約。

1887年6月9日,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越南條款》或《中法新約》,又稱《李巴條約》,共十款,主要內容是: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

1887年11月28日,此條約在北京交換批準。從此,中國承認法國吞並安南,中國西南門戶大開。

條約簽訂的內容傳開之後,整個大清朝上下頓時一片嘩然,安南之戰花費了偌大的代價,終於打敗了法國人,這可是從甲午到現在近半個世紀以來,大清朝在對外戰爭中唯一取得的一次值得稱道的偉大勝利,而且還是法國這樣的世界性強國,當戰勝法國人的消息傳開後,大家可是興高采烈,洋務運動終於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接下來,整個大清國的士林人士渴望著國家從此走向富強的時候,萬然沒想到清政府居然在外交上如此軟弱,明明戰爭勝利,最後卻仍然簽訂了如此喪權辱國的條約。

從強國的期望到條約簽訂後的失望,整個大清朝上下就像被澆了一瓢熱油,變得滾燙起來。越來越多的人對大清朝徹底的失去了信心,開始尋找救國之道。

而霍山一直等待的的時機也終於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