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言行教育故事3
花木蘭攻山
相傳,在很早以前,承德東北邊的黑山叫摩天嶺,這裏地勢險峻,很難有人能攻下。摩天嶺的西麵是懸崖峭壁,東麵與大山相連,隻有南邊的龍潭窪一條山路可通。在花木蘭抗擊匈奴那陣,這裏住的是匈奴的先鋒官右賢王。匈奴兵將把守住南山口,隻要有兵馬攻山,滾木擂石一齊往下打,沒有不被打退的。
話說花木蘭掃北來到這裏,一連攻了幾次都攻不上去,隻得把兵馬先駐紮下來。駐紮兵馬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花木蘭城。
當時花木蘭從軍已經十多年了,心中想念爹娘,想念鄉親,恨不能一腳踏平摩天嶺,班師回朝。她坐在大帳裏悶悶不樂地想計策,可總想不出好辦法。
一天,花木蘭率領將士來到摩天嶺對麵的二龍山上觀察地形,看見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來跳去,不禁歎道:“人如果有羊那樣爬山的本領該多好啊!”
這天夜裏,她帶軍卒打著燈籠去查哨,突然傳來“咩——”的一聲羊叫,把她嚇了一跳。她忽然想:我何不用羊燈計破摩天嶺呢!
第二天,她便讓兵卒四處買羊,在二龍山頂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並打發人找來紮紙匠人日夜趕糊燈籠。她又在附近訪問當地山民,找出了一條登山的小路。
在一個漆黑的夜裏,花木蘭讓士兵們把每隻羊角上掛上燈籠,趕進龍潭窪。羊群漫山遍野往摩天嶺跑去,匈奴守兵一見,以為是花木蘭攻山的人馬,便齊放滾木擂石。羊見有木、石滾來,有的嚇得往岩石上逃,有的順著陡坡往上跑。這下可把右賢王嚇壞啦!他們怎麼能登險石而上?難道是天兵!匈奴兵將不明真相,亂了陣腳;花木蘭乘機從小路攻上去,把匈奴兵將殺死一多半。右賢王領著殘兵敗將,一氣跑回北國,再也不敢侵犯中原了。
花木蘭以她聰明的才智攻下了摩天嶺,把匈奴搶的東西分給百姓,就班師回朝了。
杯酒釋兵權
趙匡胤用計奪了周朝江山,自己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第二年秋天,趙匡胤召趙普入殿談話。
趙匡胤說:“自唐(後唐)以來,幾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人,戰亂不止,百姓遭殃,是什麼原因?我想平息兵患,定出長治久安計策,你看應該怎麼辦?”
趙普說:“唐以來戰亂不止的原因,是地方權勢太大,君弱臣強。陛下要尋治國之計,隻要削奪節鎮之權,將地方精兵歸於中央,這樣,天下則必然安寧……”
趙匡胤原來也有這種想法,兩人可謂不謀而合。於是他們想出了一條既文明又能達到目的的計策。
一天,趙匡胤在便殿設宴,款待石守信、王審瑜、張令鐸等結義兄弟。
酒宴氣氛十分融洽熱烈,趙匡胤說:“我能有今天,全仰仗諸位鼎力相助,你們的功德,我都記在心中。可是,做皇帝太難了,一年多來,我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啊!”
眾人聽皇上的頭半截話時,都很高興,但聽到後半截話時,覺得有點不對勁。
石守信問道:“陛下現在還憂慮什麼呢?”
趙匡胤說:“我與你們都是故交,話就直說了。這皇帝的寶座,誰不想坐呢?”
大家一聽,慌忙離席叩頭。
石守信說:“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平定,誰還敢有二心?”
趙匡胤說:“我知道你們不會有二心。可誰能保證你們的部下沒有異心呢?如果有人把皇袍穿在你們身上,你們怎麼辦?”這一番話,竟把石守信等人嚇哭了,他們請皇上指示一條明路。
趙匡胤說:“人生短暫,轉瞬即過。諸位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做官,多置田地房屋,為子孫後代建下不動之產業。再多買些歌女,每日飲酒作樂,平平安安過好後半輩子。這樣,君臣之間,兩相無猜,豈不更好?”
眾人立即明白了皇上的意思,連忙拜謝。大家接著喝酒,酒宴在友好的氛圍結束了,但眾武將心裏不是滋味。
第二天,這些將帥們一起上表稱病,交出兵權。趙匡胤解除了後顧之憂,把全部兵權都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中,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佘太君智退遼兵
宋朝時期,遼國日漸強盛,他們開始垂誕大宋的錦繡河山,經常在邊境發起戰爭。開始,宋朝有大將楊繼業帶著七郎八虎鎮守邊關,遼兵來一回,敗一回,楊家將殺得他們抱頭鼠竄。遼王不甘心,就暗中買通宋朝的奸臣使壞,那奸臣都是賣國求榮的主,收了人家北國的錢,就變著法兒害楊家。楊家將一個心眼在前方打仗,哪顧得上防背後的暗箭,沒支撐多少年,就戰死的戰死,被害的被害了。北國的遼王盼的就是這一天,楊家將死後,他們一聲令下,沒幾天工夫,幾十萬大軍就超過邊關,攻到黃河邊上。他們揚言要“活捉宋天子”,占領大宋的江山。
遼王手下有個姓張的先行官,弟兄八個,名稱“八大王”。過去他帶兵攻大宋,沒少吃楊家的虧,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這次他又當先行官,就決定要報往日的仇。他把大兵往黃河岸上一駐,就讓軍師寫了個戰表,送往宋營。那戰表上寫了二十一個字:“張長弓,騎駿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為尊,單戈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