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聞百花女呼公子說道:“奴本是父母俱亡,更無兄弟親屬,有心歸順天朝,未知公子肯容納否?”楊文廣聽畢,道:“你果誠心歸降,待我稟明元帥,約你回營,做個內應,不知你意下如何?”百花女四顧無人,開言道:“奴實心歸順宋室,惟思乃一個年青弱女,無可為依,欲托微軀於公子,未知尊意若何?”楊文廣聽了怒道:“你乃一個女子,不知廉恥,不憑媒灼而私議婚姻,有是理乎?”百花女聽了羞忿,麵上通紅,呆了半晌無言,又呼公子道:“奴非私奔淫女,因父母俱亡,終身無所依靠,故忍垢含羞,反為自薦。伏望公子諒情鑒察!”公子未及回言。這時飛山虎按下雲頭,反嚇得二人一驚。
劉慶笑道:“楊公子,既然百花小姐誠心歸順我邦,你亦何妨順情俯就?況你二人皆是青年美質,堪為百年伉儷之好。”楊文廣道:“劉將軍,此言差矣!他既是青年少女,也不該在陣上說婚,豈不羞慚!”隨即催馬回關而去。劉慶道:“小姐既有實心歸順天朝,並公子婚事,都在末將身上,必不耽誤小姐良緣。”百花女聽了,自覺羞慚,又聞劉慶將婚配之事,一力擔承,便道:“既蒙將軍鼎力玉成,不勝感戴。日後倘有用奴之處,無不遵命。惟望將軍回關,稟知元帥,實心歸順,不敢虛妄。”飛山虎允諾,說道:“此事一定圓成,小姐無庸疑慮,如此請回以待好音便了。”飛山虎仍駕席雲帕,騰空而去。百花女看見,不覺稱奇。
且說劉慶回關,細將此事稟知元帥,狄元帥問道:“但未知楊公子意見若何?”
文廣道:“他乃敵國女子,況在陣上訂婚,未曾稟知母親,焉可行得?望元帥休聽劉將軍之言。”元帥未及回言,有範大人笑道:“此乃是一場美事。況此女今願歸降,井肯為內應,目下可以成功,與公子配姻,真乃天作之合,老夫定必與賢侄執柯,奏明聖上作主。你言陣上招親為非理,即楊元帥亦在陣上匹配穆氏夫人,是老夫目睹,賢侄休得推辭。”楊青笑道:“範大人好記性,將老元帥四十年前招親之事又提一遍。想吾老楊自隨延昭老元戎鎮守此關,算來已有六十二載。人生在世,猶如一場大夢,回頭一看,吾年已七十八了。吾勸賢侄,休得推卻此段婚姻美事,範大人決不至陷你於不義。”眾位將軍聽了,人人喜悅,都道:“老將軍之言是也!”
楊公子道:“二位大人與元帥之言,小怪怎敢不依?”範、楊聽了大喜。是夜隻因大勝回來,排筵犒賞不表。
且說孟雄敗回營中,計點兵將,折去二萬餘人。受傷者不計其數。看來實難取勝,不如帶兵回國,見了夏主,奏明求和。吳烈、王強二先鋒說道:“元帥不可因敗灰心,不若明日再決一死戰。”百花女道:“不可,奴乃二次出師,看來不獨狄青智勇雙全,即眾將個個都是少年英雄。兵精將銳,料難取勝,不如投降為上。”
孟雄道:“小姐高見,甚合吾意,明日收兵還邦。”
且說次日五更,夏營正要拔寨登程,忽一隊軍馬來投夥。此人姓牛名剛,在大狼山自與牛健分手後,又恐楊元帥領兵來征,故帶兵丁回到磨盤山。忽遇著龐福、龐興,三人合住在磨盤山,打劫搶奪居民。李繼英是五雲汛千總,張文是守備,二人幾次打退他們,正商議強盜盤踞在此,有害居民,不如稟明元帥,調兵征剿。不想牛剛三人來投西夏。孟雄正在打點動身回國,不意中得了數萬兵來投降,三人即時拜見,孟元帥心中疑惑不定,細細盤問,方知他們原是強盜,隨即收下錄用。重新整兵離營,盡數而出,單留一萬兵與百花女在營。
卻說狄元帥等在關前,有巡查軍士,拾得百花小姐的箭書一封,始知磨盤山強盜投到西夏助戰。狄爺對石玉道:“此乃癬疥之疾,何足懼哉!”忽又有繼英、張文求見,請元帥發兵征剿山寇。元帥說道:“山賊已投西夏去了,無須發兵。”張、李大悅。是日,探於忽報西夏討戰,二位元帥隨即分派四路軍馬迎敵,另點一軍,暗抄後麵,燒毀大寨,待他回營,無所住足。
未知宋、夏交戰,誰勝誰敗,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