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曰:
乾坤開霸業,雷霆震九蒼。
禍起群雄蕩,呼嘯逐塵寰。
鏖兵破魔障,眾生度劫關。
神州仰天樂,萬般皆由善。
封靈生滅斷,造化計囚天。
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曆經三皇五帝治世定倫,天地之間,遂分為六合八荒,然八荒之內有四海,四海之內有九州。本書故事始於九州。海外有一島,名為蒼玄。島上有一孤峰,喚為無憂。真是座好山,隻見這孤峰聳入天際;直插雲霄。可謂是挺拔天地,勢鎮汪洋。
自然,世間上知道此蒼玄島的人寥寥無幾,那知道此地的幾人誰也沒見過這無憂山頂峰的風景。在這裏,煙波浩渺,雲霧彌繞,似乎沒有盡頭。那山正當頂上,有一片樹林,其間奇花異草叢生。那樹林中有塊怪石。石上有座雲宮,隻見宮外霞光萬千,仙氣繚繞。門外奇花布錦,那雲宮前麵便是一聖靈池,池上有一座彩虹橋,橋邊瑤草噴香。
此時,那聖靈池中雲霧籠罩,五光十色的雲霞波動起伏,隱約藏匿著某些玄妙。這時一道亮光從天際射向聖靈池那雨霧中。起初,聖靈池無異樣,可後來卻漸漸發生轉變,表麵的雲霧輕輕散開,上麵正顯示著一些畫麵。
忽然間一個身著霞衣的老者憑空出現在橋上,隻見那人見狀,皺眉道:“看樣子似乎想起些什麼,隻是……”。
看著這一突然出現的狀況,那老者有些驚異,眼中流露出一股無法言語的神秘。稍後老者伸出右手,掌心射出一股五彩光芒,連接在那雲霧之上。隻見那雲霧忽然消失,數不清的光影依照一定的規律飛舞盤旋,組成各式各樣的圖案,出現在那消失的雲霧上方。橋上,那老者靜立不動,凝望著光影,眼神顯得淩厲。隻見老者正聚精會神看著那飛舞的光影,欲證實自己心中的疑念。此時那老者雙眼中出現一層光霧,那光霧正不停的轉變著色彩。
不一會兒,那飛舞光影逐漸變得清晰,逐漸融合成一個光門,這一刻,老者全身霞光閃爍,射入光門之中。進入光門後,眼前是一處灰蒙蒙的山穀中。站在山穀上,老者停身不動,分析著四周的情況,老者發覺這穀中灰霧內隱藏著許多的詭異氣息,就宛如有無數細小的生靈生存在這片灰蒙蒙的雲霧中,灰霧之下的竟是一潭碧波。帶著幾分猜測,老者在身外布好防禦,隨即飛入其中,正當老者落入穀中一瞬間,四周數不清的灰黑氣息便蜂擁而至,以驚人的速度蠶食老者的防禦氣罩。察覺到四周的氣息詭異,老者提起真元,連布下九道防禦。飄向穀底。
落下穀底後,隻見穀底寸草不生,期間遍布黑色土壤和怪石。但奇怪的是這麼一片荒蕪之地竟會有一個幽藍色的湖泊。驚異中,老者發現那平靜的幽藍湖泊浪花飛濺,層層波浪旋轉扭動,在湖泊中央出現一株黑色蓮花。波濤洶湧,隻見風浪的逐漸變大,這黑色蓮花慢慢上升,四周九道水柱衝天而起,形成九條活靈活現的水龍,如眾星拱月,圍繞著蓮花飛舞。這時天際射來一束七彩光芒,最終彙聚成一團七彩光球,飄浮在蓮台上空。隨著這七彩光球的出現,那黑色蓮花逐漸盛開,隻見那黑蓮盛開後,露出一顆黑色流光的珠子,瞬間吞噬了上方那七色光球。其間穀中灰霧湧動,湖水洶湧澎湃,整個穀底景象開始異變。一股無聲的力量在寂靜中成長。時間在這一刻顯得格外漫長,所有的目標都彙聚在那盛開的黑蓮之上。
突然,一道強光閃過,隨即是短暫的失明狀態。在此之際,天地間充斥著一股驚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待強光消失後,穀中灰霧消散,那穀底湖泊也竟然幹枯了,那幹枯的湖泊上這正發著嫩芽,老者也消失不見。隻見穀底慢慢展現出生機,穀中一切回複寧靜。
………………………………………………………………
蒼玄島上,不知何時多了一間茅草屋,茅草屋外晾著不少魚幹。少頃間,隻聽得呀的一聲,茅草屋門開處,裏麵走出一個五六歲的小童,象貌清奇,一襲白衣。此人雙眼望天,一副傲視天下,目無所懼的樣子。走近一看,才發覺這小孩臉色紅黃隱隱,額頭正中隱隱有一絲奇怪氣息。
隻見那小童慢慢向著孤峰走去,不一會兒,小童到達了半山腰處,半山腰處有一個山洞,洞口站著一個衣著五彩霞衣的老者,正在打量自己。幼童微微一笑,臉上帶著皎潔的神情,隻見幼童淩空飛舞,眨眼隻見幼童身影一化為九;其速度之快令人側目。
老者看著幼童,眼中露出一絲複雜的神色,似乎很欣慰又歎息。小孩靠近老者,清脆的童音微微傳來:“師傅,你看我這身影幻化練得如何。
老者看著幼童,眼中閃過一絲笑意,輕笑道:“夜兒,你這小鬼頭,就你現在這樣隻能算勉強,等你能瞬息之間能轉三千六百轉時,那時候就差不多了。
光影一頓,幼童淩夜瞬間停止,望著老者道:“師傅,你以前說一千二百轉就算大成了,怎會這會又變成三千轉六百了。”
老者忍住笑,嚴肅道:“修行之人,修為最為重要,簡單的招式也可以發揮出不俗的效果,再法決厲害,修為不夠,也發揮不出其威力。若是兩人修為相當,則法決的精進層度就可謂如虎添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