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畫(一)
投筆從戎
【釋義】戎:指軍隊。從戎:參軍。棄文從軍。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小兒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的弟弟。他從小胸懷大誌,雖然不注意修飾外表,不拘細節,但很孝順長輩,常常在家幹粗活、累活。他擅長辯論,並且閱讀過各種圖書和典籍。
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召到京城洛陽做官,30歲的班超與母親隨同前往。由於家境貧寒,他經常替官府抄寫書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時間久了,班超對整天抄抄寫寫非常厭煩,覺得長期幹這種事沒有出息,生活枯燥無味。一天,他正在埋頭抄書,突然心有所感,把筆一扔,感歎地說:
“大丈夫應該有雄才大略,也應當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到西域去建功立業,取得高官厚祿,怎麼能老是這樣埋頭在筆硯之間抄書呢!”
同他一起抄書的人聽他說這話都不以為然,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班超義正辭嚴地說:
“你們這些庸碌無為的小人,怎麼能理解壯士的誌向呢?”
不久,班超參加了軍隊。他作戰英勇,身先士卒,不斷得到升遷,終於成了東漢的名將。
後來,漢明帝又讓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過程中,他隻帶著數十個隨從,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克服了重重困難,為加強漢朝和西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聯係,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英名永傳後人。
拋磚引玉
【釋義】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不成熟的意見或文字,引出別人的高見。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唐朝時,有一名高僧名叫從稔禪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經常在寺裏給和尚們講經說法。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能理會外界的任何事物,而要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稔禪師故意說:
“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
此時眾徒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稔禪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
“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還不如磚的土坯!”
據《曆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暇,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讚賞,人們因此稱趙暇為“趙倚樓”。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暇的詩才。他聽說趙暇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岩寺遊覽,便先趕到靈岩寺,在寺前山牆上題詩兩句,希望趙暇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果然趙暇遊覽靈岩寺看到牆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麵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暇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暇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其實,常建、趙暇並非同一朝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隻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便把它當作成語“拋磚引玉”的由來。
杞人憂天
【釋義】杞國人擔心天要塌下來。比喻沒有根據的憂慮是不必要的。
【出處】戰國·列禦寇《列子·天瑞》。
從前,杞國有個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天要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曠野上,心想這時候天要是塌下來,連個躲的地方都沒有,肯定會被砸成肉餅的。他躲進房屋裏,又想天要是這麼一大塊地砸下來,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嗎?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壓到自己頭上來了嗎?
他像一頭喪家之犬東奔西逃,突然,他發現路邊有個山洞,趕忙爬進洞裏躲起來,這下他徹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觀賞洞外的風光。有藍天、白雲、綠樹,心情舒暢極了。但他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來不把洞口堵死了嗎?暗無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餓死。他趕忙竄出去,連滾帶爬地來到大路上。天瓦藍瓦藍的,幾朵白雲悠悠飄過。看見天離地麵還很遠,一時半時還塌不下來。這樣想著,他才放心走起路來。
走不多遠,到了一塊窪地,突然,他驚叫起來:“這塊地不是陷下去了嗎?”他拚命似地大聲叫喊,就越覺得陷得深。他沒命地往高處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坐到一條路上,連連說:“真險,真險。”
前麵一條石子路,大風過處,塵土飛揚,他趕忙閉上眼睛,不料,腳踩著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為地動起來,所站的地方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個洞,下麵水冒上來,上麵石子落下去,自己就會在中間活活埋葬,於是趕快挪開!可是每移到一個地方,他都覺得隻有這地方才會陷,別的地方不陷,又胡亂地亂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樹,猛地一躍,抓住樹枝,誰知抓著的樹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斷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麵上,爬起來,一瘸一拐地往家裏走去。
當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時候,他眉頭緊皺,如果呆在家裏,地陷了,怎麼辦?最佳的辦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還能飄在水麵,再做幾把槳,還能乘風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轉念又想,要是水麵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有始無終地墜落,怎麼辦?想著想著,他不敢睜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著了。
花言巧語
【釋義】原指辭藻華麗的修飾而內容空洞的言語或文章。後多指虛假而動聽的話語。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
《西廂記》中有一段紅娘捎書的故事。
張生愛慕鶯鶯,寫了一封情書,托鶯鶯的丫環紅娘悄悄帶給鶯鶯。鶯鶯也愛慕張生,但是老夫人(鶯鶯的母親)不許他們相愛,隻準他們以兄妹之禮相待。因此,鶯鶯看了書信,不敢表露喜色,卻故意裝作發怒,說道:“我是相國的小姐,誰敢將這簡帖送來戲弄我。”還罵了紅娘幾句,當即寫了回信,讓紅娘即刻送回去,並且說:“看他下次再敢這般!”其實回信中寫的卻是密約張生夜間在月下相會。鶯鶯的這般作為,早被聰明伶俐的紅娘識破,心裏暗覺好笑。當她替鶯鶯給張生送回信時,便調皮地問鶯鶯道:“小姐的信裏寫的是什麼內容?莫不是用心撥雨撩雲?我好意為你傳書寄信,你卻騙我與他毫無關係。如今,我已經看出你們的破綻來了。小姐為什麼心跳、臉紅?”
鶯鶯笑道:“我和張生是以兄妹相稱,焉敢如此!”
紅娘道:“小姐在人前莫要巧語花言了,沒人的時候便想張生,背地裏愁眉苦臉,流眼淚。放心吧,你的回信我一定送到,你們的事,我一定替你們瞞著不說。”
紅娘的一番話,說得崔鶯鶯低著頭,滿臉漲紅而又眉開眼笑。
弄巧成拙
【釋義】本想耍弄聰明,結果卻幹了蠢事。
【出處】宋·佚名《宣和畫譜》。
北宋時,有一著名的畫家,名叫孫知微。有一次,成都壽寧寺請他為寺院畫一幅《九曜圖》,他畫好草圖以後,因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們找來,說:“這幅畫的輪廓我已經畫好了,剩下著色的工作,你們幾人接著做吧,一定要認真做好。”
老師走了以後,弟子們爭先恐後地準備上色,可是,忽然發現圖中水星菩薩的侍從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個學生說:“老師平時畫瓶,總要在瓶上畫一束鮮豔的插花,這一次可能匆忙當中忘了畫上,我們給補上吧。”大家都一致讚同他的意見,於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畫上一枝粉紅色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