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

“迷魂陣”村的奧秘

迷魂陣村的神奇傳說

相傳,這個村子就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智擒龐涓的古戰場。那時,孫臏和龐涓同拜鬼穀子為師,研習兵法。後來,齊魏相爭時,孫臏在陽穀的地麵上擺出了迷魂陣,困住了龐涓的大軍,還故意在陣的西南方開了個小口,放走龐涓。

龐涓逃出後,以為自己脫險了,沒想到卻進到孫臏的另一個迷魂陣裏。最後,在馬陵道口,龐涓兵敗自殺,孫臏從此名揚天下。後來,人們就在這個地方按孫臏布兵的格局建房子,迷魂陣村由此誕生。

迷魂陣村的整體構成

迷魂陣村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曆史了,它被稱為中國軍事文化的“活化石”。

“迷魂陣”村位於山東省陽穀縣城東北六千米處,是一個奇特的小村。南村叫大迷魂陣,北村叫小迷魂陣。大迷魂陣村小,而小迷魂陣村大。

遊人進村後,沿著村內狹窄的街道行進,會覺得方向隨時在變,辨不清東西南北,以致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發生錯覺。如果沒有導遊,要走出村子,非常困難。

小迷魂陣村是一個分成東西兩部分的村莊。東半部分稱前迷魂陣,西半部分稱後迷魂陣。當人們進入前迷魂陣時,會感到後迷魂陣在北方;進入後迷魂陣時,又會感到前迷魂陣也在北方。

人們在村子裏沿街道前行,卻難以把握前進的方向,走了大半天,卻又回到了老地方。在這裏以太陽推算時間,也會產生幾個小時的誤差,在前迷魂陣,你會把上午10時的太陽當成正午12時;在後迷魂陣,則又會把正午12時當成下午4時。

迷魂陣村的迷魂之處

“迷魂陣”村之所以使人“迷魂”,主要是村子裏十分怪異的建築格局造成的。村莊的布局不是平麵展開的,而是呈新月形,兩條主要街道,按孤形由東北而西南,斜斜曲曲,無固定的方向。

村子裏沒有直胡同,街巷交叉多呈“丁”字形,平行者首尾不齊,而房屋則按街走向建築。由於變化不明顯,所以把定向各異的房屋統統當成北屋,故產生錯覺。

不僅如此,村外道路,田壟分布也非正南正北、正東正西,而是呈磨齒形,參差交錯,非常不容易識辨。因此,當地人稱這些地為磨齒地。這些磨齒地與村子的建築及布局形成了一個協調而又獨特的風景。

此外,當地有一則民謠說:“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

閱讀點擊

山東省濟寧市境內也有一個“迷魂陣”村叫“斜尖”,這個麵積為1.8平方千米,人口不足700人的小村莊村名為何叫斜尖已無從考證。

河南省南陽東南25千米處,也有一個迷魂陣村名叫王營,白天外地人辨不出東西南北;晚上進村,就像進了八卦陣一樣,因而周圍村子的人稱王營為八卦村。

龍虎山穴棺

穴棺的偶然發現

一群觀光野遊的青年學生在山中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裂口,它有30米寬、30米深,形成了一個寬敞的洞穴。

他們走進這一洞穴,發現在那平坦的洞底整齊地排列著一具具棺材,足有四、五十口。他們驚恐地走近棺木,發現其中有許多不知何時已被人撬開,從撬開的棺木中,他們看到了那一具具栩栩如生的死屍。

其中,一名男子約有40多歲,竟睜著眼睛仿佛在怒視著開棺人;另一具男屍,頭戴黃縐鑲邊的紅綢帽。腦後留著一條辮,身穿藍布袍、腳穿高底布鞋,全套服裝十分考究,仿佛是睡去的清代文人。

另外十幾副被撬開的棺木中所安葬的有男有女,多數為老人。他們的麵目都依稀可辨,服裝色澤鮮豔,婦女們的服飾工藝精細、製造典雅。

穴棺的考古探究

青年學生的意外發現,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也引來了考古工作者。他們來到這個洞穴,看到那已被撬開的棺木感到既奇怪又惋惜,奇怪的是一些什麼人早已來過此洞,惋惜的是這棺木中的一些隨葬品已被竊賊盜走,影響了考古工作的正常開展。

雖然十分惋惜,但他們還是仔細地分析了這些死者的服飾及所能找到的隨葬品,肯定這些死者是清代及以前的人,這些棺木已在這裏存放了幾百年。

那麼,這個處在亞熱帶氣候區,四季溫度較高,為什麼這些幾百年前的屍體沒有腐爛呢?是什麼原因使這一具具屍體變成了幹枯的木乃伊呢?當年將屍體存放到此洞者是否已發現了這一洞穴的奇異功能呢?考古工作者們無法回答。

穴棺的研究疑問

考古工作者通過對其中幾個穴棺的考察,發現它們是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留下的,在這些木棺中所存在的木乃伊及其隨葬品,如:青銅劍、帛畫及一些小工藝品等稀世文物都已成為研究戰國時期江西文化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