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牧師急匆匆地跑到藥鋪裏,氣喘籲籲地問克拉克:
“克拉克先生!那魔術師在哪裏?”
“哦!魔術師?我這裏沒有魔術師?你是指艾薩克嗎?他就在樓上。”
克拉克一麵回答,一麵往樓上喊著:
“艾薩克,有人找你。”
當牛頓咚咚地跑下樓時,牧師朝他打量了一下,一看原來是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子,原先一肚子的怒氣瞬間消去了一大半,馬上用較和藹的口氣說:
“那個風車是你做的嗎?”
“是的,那個風車是我親手做的。”
“外麵傳說你那風車是魔術風車,是真的嗎?”
牛頓笑嘻嘻地說:
“牧師先生,請跟我到樓上去,你就會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當他們爬上屋頂時,牛頓便把風車下麵的箱子打開給牧師看。
“哦!原來是這樣。”
牧師看過後,禁不住大笑起來。
原來,牛頓在風車模型上麵裝了一個小踏車,由一隻老鼠帶動。並在老鼠的尾巴上係一根細繩子,繩子的一端安一些彎鉤,或是在老鼠的頭上吊一粒玉米。這樣老鼠就正繞著風車的中心軸棒不停地轉動。因此,即使在無風的情況下,隻要老鼠不肯停下來,風車就會轉個不停。牛頓把這隻老鼠稱作他的磨工。
鎮民們知道了真相後,都讚歎牛頓的聰明才智。鎮民們都叫他“小魔法師”,後來又變成了“少年發明家”。通過這件事,鎮民們也更多地接觸、了解了牛頓。沉迷於知識的海洋
人生的命運總會有些戲劇化的色彩,說不上哪一時期就會有大的轉機。牛頓的人生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有一天,牛頓接到了母親托人帶來的信件。
母親此次寫信的意圖是勸說牛頓放棄學習,回到伍爾索普村。因為漢娜感覺在持家方麵實在有些力不從心,希望這個家裏的長子能夠回來幫一把手。
其實漢娜是以一個能幹的農村婦人和善良的母親的心態,為這個自己深感歉疚的兒子考慮長遠未來的。
她決心把自己繼承的和經營的在村裏人看來較可觀的家產留給牛頓,而此時最應做的是盡早把牛頓培養成一個合格的農場主,好讓他不僅繼承這份家業而且要把這份家業發揚光大。
母親去學校接牛頓的那一天,斯托克校長曾懇切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希望漢娜能好好地考慮考慮。因為他認為牛頓是個可塑之才,然而比她兒子還倔強的漢娜委婉拒絕了斯托克校長的請求。
牛頓回到了伍爾索普,他的那些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們給予了他最熱烈的歡迎,他也非常喜歡這些可愛無比的弟弟妹妹。
在牛頓上學的那段時間,每到星期六的下午,這些弟弟妹妹們,都會跑到街上來等牛頓回來,一看到牛頓,都高興地叫喊著:
“哥哥回來了!”
接著,三姐弟馬上跑過去,兩個分別拉著兩隻胳膊,另外一個拉著衣角不放,牛頓就在這樣的擁護下回到了家。
大妹妹瑪麗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小妹妹哈娜還是個可愛的小女孩,每次牛頓放假回來,姊妹倆都撒嬌似的吵著要牛頓講故事。而當星期天下午,牛頓要回學校離開家時,姊妹倆更是拉著他的手不放,好像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她們兩個央求:
“哥哥,下禮拜一定要回來喲!”
但是這一切似乎都太短暫了,再也不會有那樣的經曆了,而今後他要每天麵對她們了。
漢娜看到自己的兒子放棄學業回到家後,心裏很是欣喜,仿佛看到了兒子未來莊園主的形象。
勞累的漢娜仿佛肩上的擔子也輕了不少,她按部就班地培養著這個財產繼承人。
十幾歲的牛頓在這個缺少男主人的家庭裏也被大家自自然然地當做成熟的男人來對待了。
按照母親的要求,他要為弟弟、妹妹樹立榜樣,他要逐漸地承擔起這個家裏裏外外的大小事情。牛頓的小莊園主的生活開始了。
早上起來,牛頓要隨著家裏人到地裏去幹活,伴著東升的太陽,牛頓隨著母親和幾個雇工來到了田地裏。
雖然他已經度過了幾天這樣的日子,但他實在覺得這種工作有些乏味。當然除了遠離農村生活已有一段日子,有些不適應農村的生活外,更使他難於容忍的是在鄉村裏貧乏的精神世界。
人的精神世界一旦沒有了寄托,其狀態是可以想象的。
本來就沉默寡言的牛頓此時變得更加沉默了。他整天都沒有什麼話可說,更多時間是對大家報以慣有的沉默。
在農活間隙時,農夫們會愜意地享受著這短暫的休息時間的快樂,互相之間的說笑傳過田地灑向天邊。而此時的牛頓靜靜地躺在樹蔭下,仿佛根本沒有聽見大家的說笑,眼睛直直地看著遠方,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裏。
母親看在眼裏愁在心裏,她就想:哎,放羊的活較輕,還是讓他去放羊吧!
放下鋤頭拿起了羊鞭,牛頓在空曠輕盈的綠草地上更加自由地放飛著自己的思緒,在他眼裏想象的世界要比他所見的一切都吸引人。
放牧人的生活要比農夫的生活更適合他,在他的邏輯裏羊吃草是羊自己的事,每當牛頓把羊趕到草地上以後,他便放下鞭子躺在樹蔭下進入到他習慣性的思維裏。
這時,他就開始動手做水車模型,然後放到小溪裏,水車做得很精致,還配備了堤壩和水閘。他看到自己的成果,非常滿意。
“哥哥!哥哥!媽媽叫你呢!”
“好像我們家的羊把鄰家農田的苗吃了,快點兒,哥哥!”
由此漢娜不得不被告上了法庭,賠償了人家的損失。
此時的牛頓要麼用各種工具製作模型,要麼沉醉於各種幻想,農場的生活使他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挫折當中。
漢娜看到兒子沒有長進,也同樣陷入了痛苦之中。
漢娜想,做農民不行可以讓他學做生意,如果讓他做個小農場主未必要學會種田和放羊,如果學會做生意也同樣可以料理好這份家業。
想到這裏,漢娜便把去城裏賣農產品的活交給了牛頓,並且還讓一個老雇工幫他。
開始時牛頓的心情還不錯,因為他如果去賣東西的話便有了去鎮上的機會,這正是他所希望的。
在出發前的一些日子,牛頓還用他固有的靈性發明了一種新式四輪馬車。馬車與眾不同的地方是,車輛的駕馭方式很特別,即不用韁繩隻用一個手柄就可駕馭馬匹。
當然這種方式隻能說是一種獨特小發明,不能作為一項偉大的創造,因為經過實踐檢驗它沒有流傳下來,但在當時的村子裏卻引來村民們陣陣的喝彩。
牛頓就是駕著這架馬車與老雇工一起往返於村鎮間的,以此來實現母親把他培養成生意人的願望。
初到鎮上的牛頓,頭腦裏不由自主地呈現出克拉克先生的藏書閣樓,也許回鄉的煩悶就是缺少了他的這些精神寄托,心底的河已不再流動,才顯得如此壓抑。
所以剛到鎮上,牛頓便跑到了克拉克家。他向主人借了他也許早就在心裏盤算好了的幾本書,匆匆地返回到集市。
老雇工早已接到了女主人的叮囑,看著少年老成的牛頓也是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
從此集市上便多了這麼一個獨特的風景:兩個人,一老一少,日出而來,老的準備賣菜,少的去借書。日暮時分,老人收拾好未賣的各種農產品,然後叫上躲在遠處樹下看書的年輕人,兩人一起回家。
每當從克拉克家借完書回來後,牛頓便坐在樹下捧著書讀,完全沉迷其中。
一天,他正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讀書,恰巧被路過的舅舅看見。
舅舅一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
他一下子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定睛一看,牛頓所讀的居然是數學書,上麵畫著種種記號,心裏頗受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
“孩子,就按你的誌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啊。”
聽了舅舅的話,牛頓也覺得自己應該去讀書,但是,現在媽媽也正需要幫手。
牛頓的舅舅艾斯考夫曾就讀於劍橋的三一學院,現在是當地有名的牧師。
在艾斯考夫的眼裏,牛頓是個很有個性的孩子,特別是與牛頓的一次不期而遇,更使他對這個外甥另眼相看了。
那是一個夕陽西斜的夏日黃昏,艾斯考夫在參加城裏的一次教務活動後,信步走在街區的石街路上。
街道似乎有些吵鬧,於是,不遠的那片小林蔭吸引了他。艾斯考夫踱過幾個人,來到了林蔭下,他的眼光停住了。
在林蔭下,有一個石像一般的人,仿佛除了他的思維在活動外,其他的一切都是靜止的,就連他的呼吸都叫人難以覺察。
艾斯考夫被這個看書的少年吸引了,震驚了,而後又是一陣陣欣喜、驕傲,因為那個被書迷得如癡如醉的少年就是他的外甥牛頓。
“對知識如此熱愛和沉迷的人能夠成為什麼樣的人物呢?”
艾斯考夫的思緒飛揚起來。
在一場罕見的暴風雨中,牛頓家的房子也在風雨中搖晃著,前院後院的件件物品更不用說了,一件一件地被卷進風的旋渦。
“哦,艾薩克!快,快幫我把後院的牲畜圈的柵欄門關緊,一旦吹開,牲畜就跑出去了,快!”
經過一段時間的“戰鬥”,漢娜終於把一切都安頓好了,她拖著疲憊的身體,艱難地回到了房中。
“艾薩克呢?”
漢娜望著艾薩克的弟弟、妹妹問,臉上帶著茫然。
“艾薩克上哪裏去了?我讓他去關牲畜圈柵欄門,應該早回來了。”
漢娜驚異不止。
“哥哥一直沒回來!他會不會出事呀,媽媽?!”妹妹說。
風更緊了,雨也更大了。漢娜實在不能放心,披上圍巾就向柵欄門衝去。可是當她看到艾薩克時,她卻呆住了:她的兒子並沒有去閂什麼柵欄的門,而是像一個落湯雞似的渾身濕透了,他在暴風雨中來回跳著,每跳一次,就在腳落地的地方做上記號。
看來牛頓已經在這裏很長時間了。牛頓很認真地測量,全然沒有注意到母親已經站在他麵前。
“艾薩克,艾薩克,你這是怎麼了?”
漢娜很害怕地呼喚著,把兒子死命地拽進了庫房,她生怕兒子是發神經了。
進屋後的牛頓用手抹抹頭發和臉上的雨水,笑著對母親說:
“媽媽,我在做一個實驗。”
漢娜萬分心疼,不解地問道:
“做什麼實驗?”
牛頓說:“我在測風的速度和風的力量。我想知道順著風跳和逆著風跳差距有多大,然後我就可以知道風力到底多大。”
母親雖不懂兒子的做法,但她卻明白兒子又鑽進某個問題的牛角尖了。對農活不感興趣
回到家鄉後,牛頓每天都忙忙碌碌。可是,他對這些農活絲毫不感興趣,在他心裏裝的隻有學習、讀書。
牛頓除了喜歡看書外,其他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隻要他腦子裏想著一件事,不管周圍發生了什麼,他都會置之不理的。
那天,母親要牛頓去格蘭瑟姆鎮買小麥粉,母親為此很擔心,怕他又看起書來,其他的事不管不問,臨走時,再三叮囑,千萬不要帶著書,牛頓也誇下海口說不帶書,也不會再出差錯了。
到了鎮上,牛頓按照母親的要求買了小麥粉,馬上往回返。在回來的路上,牛頓跳下了馬,用手緊緊地拽著馬韁繩緩慢地沿著原路走。他邊走邊思考一些問題。
當他走到一個山岡時,已是傍晚,夕陽把山脈、田野、大地照得一片通紅,非常壯觀。牛頓被這景色深深吸引住了,就這樣,他觀看了很久,還不時看看周圍的其他景色。待他回過神來時,不禁驚呆了。
“哎呀!完了!馬兒不見了!”
不知不覺中,馬已掙脫了韁繩,不知跑到哪裏去了,留在手裏的隻是一條空空的韁繩罷了。牛頓臉色頓時煞白。
“這下可不得了啦!闖大禍了!母親可要責罰的!”他心裏想。
他二話不說,撒腿就往家的方向跑去。他沒有歇腳,一口氣跑到家裏,剛停下腳步,發現母親已經在門口等著他了,那匹走丟的馬,正在馬廄裏嚼著草料呢!
牛頓這才鬆了口氣,母親也沒有多說什麼,更沒有責怪他,隻是搖了搖頭,去做其他事了。
這件事傳遍了全村,成為村裏人的話題。大家都覺得牛頓不適合幹農活,可母親還是抱有一點希望,畢竟他已經長大成人。沒有多久,母親對這件事也就漸漸淡忘了。
母親不但種了幾畝田地,還喂養了許多家禽,有幾隻土雞,幾隻山羊,還有一群鴨子。每天忙完農活兒,就要給這些家禽喂食。
有一次,母親忙著要去鎮上,便囑咐牛頓去喂雞,牛頓提著一大桶飼料,到雞欄裏去了。他正在喂雞,突然腦子裏想到自己的手工玩具還沒有完成,要進行改進,於是,丟下桶就走了。
在離開時,竟然忘了關雞欄的門。結果,一大群雞都跑到別人的田裏去,把田裏的幼苗都給啄得不能要了。鄰居就找到了牛頓的家裏,母親也受到了鄰居的指責,況且還賠上了一大筆錢。
這樣,本來家裏的情況就不太好,又賠了一筆錢,眼看就要維持不了家人的生活,母親決定讓牛頓到集市上賣土豆,可以換些錢來。
這天,天還沒有亮,母親就把牛頓叫醒了:“兒子,快點起來,拿著土豆到集市上去賣,可以賣不少錢,這下家裏的開支就可以解決了。”
母親邊收拾,邊囑咐牛頓,賣完土豆就趕緊回來,不要在外麵逗留。
“好的,我知道了,媽媽,我去了。”牛頓揉了揉眼睛,拿起一塊幹糧,背著籮筐就上路了。在他臨走時,事先把一本書藏在了筐底。
很快就到了集市,牛頓找了一塊比較安靜的地方,把一筐土豆往地上一放,拿著書就埋頭看起來。
剛開始,他還叫賣幾聲,到後來,就聽不到叫賣聲了,原來他被書中的一個情節給吸引了,完全投入到書裏去了。此時,牛頓忘記了自己是來賣土豆的,有人問價,也不答理人家,很多人都感到很驚訝,搞不明白這個孩子來的目的。
太陽的光輝慢慢暗了下來,傍晚的餘暉照耀著大地,牛頓合上書,抬頭一看,天要黑了,這才想起自己是來賣土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