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簡 介(1 / 1)

人 物 簡 介

生卒與經曆

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於意大利威尼斯一個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親尼科洛和叔叔馬泰奧都是威尼斯商人。

1271年,馬可隨父親和叔叔,奉教皇格裏戈裏十世之命,再度開始了東方之旅。曆時4年多於1275年到達蒙古帝國的夏都上都,即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西北,與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誼。他在中國遊曆了17年,曾訪問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到過西南部的雲南和東南地區。

1291年,尼古拉、瑪杜和馬可得到一個天賜良機,他們借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波斯之際得以返鄉。1295年,他們終於回到了闊別25年的威尼斯。

回到威尼斯之後,馬可·波羅在一次威尼斯和熱那亞之間的海戰中被俘,在監獄裏口述旅行經曆,由魯斯蒂謙寫出《馬可·波羅遊記》。

1324年,馬可·波羅病逝於家中。他為人們留下了一部不朽的名著——《東方見聞錄》,即《馬可·波羅遊記》。

成就與貢獻

元朝時中外交往很頻繁,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華,居住了十

多年。《馬可·波羅遊紀》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馬可·波羅在中國的旅遊紀實,兼及途經西亞、中亞和東南亞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

全書以紀實的手法,記述了他在中國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見聞,記載了元代初期的政事、戰爭、宮廷秘聞、節日、遊獵等。尤其詳細記述了元大都的經濟文化、民情風俗,以及西安、開封、南京、鎮江、揚州、蘇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榮景況。

該書第一次較全麵地向歐洲人介紹了發達的中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將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中國形象展示在世人麵前。

《馬可·波羅遊記》是歐洲人撰寫的第一部詳盡描繪中國曆史、文化和藝術的遊記。16世紀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學家賴麥錫說,馬可·波羅在1299年寫完《遊記》,“幾個月後,這部書已在意大利境內隨處可見”。

在1324年馬可·波羅逝世前,《馬可·波羅遊記》已被翻譯成多種歐洲文字,廣為流傳。現存的《馬可·波羅遊記》有各種文字的119種版本。

《馬可·波羅遊記》對把中國文化藝術傳播到歐洲具有重要意義。西方研究馬可·波羅的學者莫裏斯·科利思認為:馬可·波羅的《遊記》“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啟蒙式作品,對於歐洲人來說,無異於振聾發聵,為歐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識領域和視野。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它導致了歐洲人文科學的廣泛複興。”

地位與影響

《馬可·波羅遊記》記述了馬可·波羅在東方最富有的國家中國的

見聞,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熱烈向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西方地理學家還根據書中的描述,繪製了早期的世界地圖。

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及其遊記,在中世紀時期的歐洲被認為是神話,被當做“天方夜譚”。但《馬可·波羅遊記》卻大大豐富了歐洲人的地理知識,打破了宗教的謬論和傳統的“天圓地方”說。

同時《馬可·波羅遊記》對15世紀歐洲的航海事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意大利的哥倫布、葡萄牙的達·加馬、鄂本篤,英國的卡勃特、安東尼·詹金森和約翰遜、馬丁·羅比歇等眾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險家讀了《馬可·波羅遊記》以後,紛紛東來尋訪中國,打破了中世紀西方神權統治的禁錮,大大促進了中西方交通和文化交流,也給歐洲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馬可·波羅遊記》對東方世界進行了誇大甚至神話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好奇心。這又有意或者無意地促進了中西方之間的直接交往。從此,中西方之間直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的新時代開始了。

《馬可·波羅遊記》直接或間接地開辟了中西方直接聯係和接觸的新時代,也給中世紀的歐洲帶來了新世紀的曙光。

《馬可·波羅遊記》打開了歐洲的地理和心靈視野,掀起了一股東方熱、中國流,激發了歐洲人此後幾個世紀的東方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