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1章 七曜劍陣(1 / 2)

再說黎叔兒仰麵看了一會兒夜空,那七曜星宿嵌在深邃幽遠的蒼穹上,星芒忽明忽暗,看著很是詭異。

一陣寒風掠過,地麵上的積雪盤旋而起,似有孤魂野鬼在一旁窺伺端倪。

站了一會兒,黎叔兒解開棉袍上的盤扣,將棉袍一甩,露出了裏麵胸前秀有一朵妖豔的綠色牡丹的道袍,整個人也陡然精神起來,手一翻,從道袍下拽出一把被手汗養得呈朱紅色的桃木劍(天知道黎叔兒那肥大的道袍裏到底能裝下多少東西),繼而神態好似是磨牙吮血要出擊的豹子一般,身姿矯健地在鎮台上走起了禹步。

但見黎叔兒右手持劍,左手撚著劍訣,先成丁八步,而後先抬左腳邁出,待左腳落地後,右腳跟進並越過左腳,以此類推,其步伐看似棉柔不著力,實則卻是踏石留印,力大勢沉,看了一會兒,楊億猛可地記起就在自己第一次跟著黎叔兒進到滄州城時,黎叔兒曾用這一步伐請神對付過那個不知名的鬼祟,不由得脫口而出:“叔兒這是在步罡踏鬥啊!”

桃木妖眼中現出一絲驚奇地看了楊億一眼,對於他居然能認出黎叔兒所走的是步罡踏鬥而心生驚奇,卻不知楊億隻是事後聽黎叔兒吹牛時,才知道這種看著跟太極拳似的走圈的步子叫步罡踏鬥,遂現躉現賣而已。

楊億、魏二苟、朱錫堒及那些兵士都是外行看熱鬧,隻知黎叔兒一番柔中帶剛、翩若蛟龍的動作煞是好看,卻不知這步罡踏鬥乃是是道教齋醮儀式中常用的儀式,亦是齋醮時禮拜星鬥、召請神靈時,極為厲害的法術。

書中交待,這所謂步罡踏鬥,又名禹步,相傳是相傳大禹治水時,見有鳥以此步為禁咒,能令大石翻動而吞食石下的大蛇,遂模仿此步伐,以其神力運用於治水之中,並流傳下來。

此步後經曆代天師加以豐富,威力陡增,成為道家作法時,借神力、除妖祟的不二法門。其中,罡,指北鬥七星的鬥柄,即北鬥星第五至第七星;鬥,因北方有七星聚成鬥形,故名北鬥。而綱指鬥綱,北鬥第一魁、第五衡、第七勺三星稱為鬥綱。

步罡踏鬥時,法師要現在鎮台地麵畫上二十八星宿,稱之為罡單,亦寓意為九重之天,然後在罡單之上,腳登雲靴,,按鬥宿之象,默念咒訣,徐步踏之,以召請神將、伏魔降邪或者神飛九天、奏達表章,又稱三步九跡星綱。

當下,就見黎叔兒腳踩禹步,手持桃木劍,嘴裏抑揚頓挫地念起了咒語:“”雷霆號令,急如星火,十方三界,傾刻遙聞,靈官傳奏,輪年值月,本日本時,受事功曹,通靈土地,聞吾號令,火速到臨,有事相稟,急急如無極高真律令!”

黎叔兒在鎮台之上,腳下步伐愈走愈急,嘴裏的咒語念動的也是愈來愈急促,到了最後,就見台上一團亮綠色在旋轉,根本看不清黎叔兒的身影。

呼吸之間,天上的七曜星宿驟然大亮,遠遠觀之,竟似銀河流火,靈霄飛雷,看得台下的楊億、魏二苟、桃木妖、朱錫堒及那些兵士們是屏住呼吸,緊張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