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達磨出身傳燈傳 (5)(1 / 3)

達磨出身傳燈傳 (5)

達磨三授慧可

達磨師授慧可法印袈裟,又喚叮囑之曰:“吾有楞伽經四卷,亦付與汝。此經關係非小,乃如來心地法門,令汝後日開講,眾生裨得從談入悟。且吾自西天到此,五毒中旁門之毒出而試之,置石石裂,其毒太苦,汝盍慎之防之,勿令毒我者而毒子也。南印東土,地之相去或千餘裏,吾今離南印而至東土,豈無謂哉。見赤縣神州,廣有大乘氣象,故逾海越漢,不憚艱辛,為□□人也。詎意機會不諧,潛回江北,麵壁山林,如愚若訥耳。今得子傳授,則南來之意已終,複何留哉。”有詩為證:

授子楞伽四卷經,如來心地法門誠。眾生用此為開示,令彼浸浸妙悟深。

又詩:

道德高深忌者憎,五回中毒欲傷生。□歸試毒山中石,立見崔嵬石裂崩。

達磨遊千聖寺

一日,達磨謂諸徒曰:“數日間為各處使臣攪擾,未及談得佛事。今日稍暇,攜汝輩同在禹門千佛寺一遊何如?”眾徒曰:“惟命是從。”本日,師往禹門千佛寺遊覽,果見寶殿嵬峨,浮圖峻聳,門前帶水環腰,寺後屏風靠背。縱步閑觀,肺腑觀盡江山景致。朝西獨坐,精神多瀟灑,宅舍清幽。瑤草琪花,天為如來呈供品。鶯啼鳥語,風物華子奏音正。所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僅花是也。好座今聖寺,隻少恬如來弟子,連宿三日。

達祖攜徒謁禹門,禹門勝概與平分。遊觀何為淹三日?意在離凡與脫塵。

楊太守謁達磨

且說期城太守楊炫之,一生宗信佛教。每遇僧人,俱隆禮接待。聞得達磨師在千聖寺遊玩,即放下政事,躬造千聖寺謁見達磨,遂問曰:“西天正印,師承為祖,其道何如?”達磨師答曰:“明佛正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又問曰:“此外更有何義?”師曰:“須明他心,知其古今,不厭有無,子法無取,不賢不愚,無迷無悟。若能是解,故稱為祖。”炫之又問曰:“弟子皈依三教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適聽師言,罔知攸措。望師慈悲,開示宗旨。”師知太守來意懇切,即為說偈曰:

亦不賭惡而生嫌,亦不觀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拋迷而就無。

達大道兮無量,通佛心兮出度。不與凡聖同躔,超然名之曰祖。

太守為師除難

本日,太守聞師說偈,悲喜交並,言曰:“願師久住世,一日化導群。”師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萬差,多逢愚難。”炫之曰:“未審何人,弟子為師除得否?”師曰:“吾以傳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無此理。”炫之曰:“師苦不言,何足以表幻變觀照之力。”師不獲已,乃為之讖曰:“江槎分玉浪,紅炬開金鎖,五口相共行,九十無彼我。”炫之聞師此語,莫究其端,但然記於懷。本日,稽首拜謝其師而去。有詩為證。

太守問:

聞得禪師勝地遊,特來參偈問源流。西天正印俱歸祖,詳為鯫生說事由。

達磨答:

佛名為祖匪虛稱,智慧聰明博古今。不厭有無不迷悟,能如是解道高深。

太守複問:

三寶歸心亦有年,昏蒙智慧尚迷玄。聞師訓告驚無措,廣示慈悲得證緣。

按達磨禪師示指楊炫之讖語,雖當時不測,而後皆符驗。

時莊帝崇奉釋教,禪雋詣闕如蝟。有林光統律師流支三藏者,俱僧中之鸞鳳也。見師遠來演教,斤相指心,每與師議論,不免是非心起。達磨師在中土,獨振玄風,普施法雨,故偏局之量,自不能堪。竟起害心,數中毒藥。前五度中毒,師以業緣未滿,旋中旋解。待藥中六度,師以化畢,傳法得人被中之,師安之不複解救,遂端而遊。即魏莊帝永安元年戊申十月十五日也,本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慧可眾徒葬砌於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並具文以祭之,有詩為證:

普施法雨播玄風,斤相明心作釋宗。南土禪僧中褊線,不能容物反相攻。

又:

律師三藏鳳鸞稱,何為容徒起妒心。五度毒加師已覺,六回緣滿任傾生。

又葬詩:

形殯中華熊耳山,佳城鬱鬱不闌珊。誰知得道能蟬脫,不意翩翩隻履還。

武帝迎請達磨

魏莊帝繼位,為一國人主,性亦好佛,但林律師流三藏,當時號為僧鸞鳳,故魏帝宗信在此,未及求證達磨也。及聞達磨在嵩山少林寺麵壁悟解弟子,慧可斷臂,授衣功果,表表不凡,私心甚豔慕之,遂遣使往少林寺,迎請入朝演教。達磨在日,人多忌之、毒之、毀之、阻之;達磨逝去,人多奇之、信之、思之、慕之。使臣齎詔入寺,達磨已圓寂多時。弟子慧可輩,星夜具表,同使臣朝呈謝恩。魏帝閱慧可表,心殊槍然,深以不得奉教為欠,詔慧可闡揚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