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擔心,小蝴蝶們自然有保護自己的一套方法。
在許多蝴蝶的翅膀的尾部,會有一個個醒目的、像眼睛一樣的花斑,這些花斑,也被稱為“眼斑”。
當鳥兒,或者其他的蟲子們看到這些美麗的“眼斑”,撲上去捕捉的時候,蝴蝶就能很敏感地察覺外部的襲擊,迅速做出反應,及時飛走。即使它們的速度稍微慢了一點兒,翅膀的尾部被敵人傷害了,也沒有關係,這隻是小傷而已,它們仍然能夠飛行,並且可以很快複原。
最古老的脊椎動物
大約在四億多年以前,寒武紀時期,地球上就有了魚類,它們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
為了適應水中的生活,魚用“鰭”運動。每一種魚都有兩對魚鰭——胸鰭和腹鰭,分別位於身體兩側;另外,它們都還有一個尾鰭,就是魚尾巴。
在魚的肚子裏,有一個充滿了氣體的白色的囊,這是“魚鰾”,它能夠使魚在水中上下浮沉,控製身體的位置。不過,鰩魚和鯊魚卻沒有這個器官。
在每一條魚的嘴後,頭部兩側,通常長有魚鰓,這是用來呼吸的。
魚的身上長滿鱗片,是為了保護它們不易受傷。
魚的感覺器官是它們身子兩側的側線,這是用來確定方向的。
水中的魚群被分成兩大類--硬骨魚和軟骨魚。
硬骨魚有骨骼,像金槍魚、肺魚等。軟骨魚的骨架全是由軟骨組成,內含鈣質,像鯊魚。
不過,鯨魚可不屬於魚類,它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種哺乳動物。
吸血鬼七鰓鰻
你聽說過“七鰓鰻”這個名字嗎?
“七鰓鰻”是一種魚,它的身體呈長條形狀,就像蛇、黃鱔一樣。
因為在它的頭部兩側,眼睛的後麵,各有一行七個,彼此分離的“鰓孔”,這些“鰓孔”,與眼睛並排成一條直線,所以,人們稱作“七鰓鰻”,也叫“八目鰻”。
這種魚,尋找食物的方式非常特別,它的口就像是一個吸盤。當它饑餓的時候,就把這一張吸盤一樣的口,吸附在其他的魚的身上,然後,吸盤內兩側的尖銳的牙齒以及舌頭上的刺,刺破那些被它吸附的魚,再慢慢地吞食它們的血和肉,直到這些被吃的魚最後隻剩下一副骨頭架子。
所以,它們也被人叫做“水中的吸血鬼”。
魚類的繁殖趣事
對於生物界的物種們來說,能否順利繁殖,延續種族是最重要的。
經過幾億年的自然淘汰與進化,魚類能夠延續到今天,歸功於它們的繁殖能力。為了保護自己的後代,許多魚類都有自己特殊的繁殖方法。
有一些魚類把成熟的卵子排到體外,進行體外受精,在體外發育。也有一些魚是在體內受精,然後讓受精卵在體外孵化。
有一些魚為了保護後代的安全,直到把魚卵產在一個隱蔽的地方,才會放心地離去,如“盲眼魚”;有的魚為了能讓後代順利活下來,還親自守候在兒女身邊,直到兒女具有自衛能力。 更有一些父母,為了孩子,還不惜辛苦,在產卵前,特地修建一個個美麗的“巢”。
有一種“蘭羅非魚”,它們生下卵子後,就把卵子放在自己的口腔內,隨身攜帶,直到把小魚孵化出來。“塘鱧”則把孩子們攜帶在身體的表麵,用皮膚來孵化它們。
與眾不同的銀鯽魚
鯽魚是一種很常見的魚。不過,鯽魚也有很多種類。其中,有一種生活在冷溫帶的水域中的鯽魚,因為全身是銀色的,所以,被稱為“銀鯽魚”。
銀鯽魚繁殖後代的方式很特別,與別的魚是不一樣的。
在每一條銀鯽魚的每一個個體細胞中,都含有162個染色體。它們產出來的魚卵,染色體的數量仍然是162個。可是,在普通鯽魚的身體裏,每一個個體細胞,都隻含有100個染色體,而且普通鯽魚產出來的魚卵,卵子和精子中的染色體,都要減少到50個。
銀鯽魚在繁殖後代的時候,並不需要雄性銀鯽魚的精子與雌性銀鯽魚的卵子結合,進行受精。相反,雌性銀鯽魚隻是把雄性銀鯽魚的精子當成催化劑,刺激自己的卵子發育。當卵子被精子激活以後,卵子再進行自我分裂,發育成與雌性銀鯽魚相同的後代。
所以,每一條銀鯽魚的後代,不論是外部形態,還是內部結構,都和它們的母親完全一樣,沒有任何差別。銀鯽魚,也被稱為“女性家族”。
狡猾的魚
烏鱧是一種很狡猾的魚。它餓了的時候,從來不主動追趕獵物,而是悄悄地尋找一個地方躲起來。在烏鱧躲藏的地方,或者水很渾濁,或者水草叢生,這些地方都能夠很好地掩護它,而不被發現。
烏鱧就躲藏在這些地方,等到小魚、小蝦米從它的身邊遊過,毫無警覺時,它會“忽”地一下就衝出來,對這些小魚和小蝦米進行突然襲擊。
還有一種名叫“雀鱔”的魚更加狡猾。當它們發現小魚群的時候,先向小魚群悄悄地遊過去,全神貫注地盯著獵物。然後,這種“雀鱔”會慢慢地把它的長嘴,伸到距離小魚群適當的位置,再突然性地甩頭,急速、激烈地向著小魚群橫掠過去。意料之外的小魚群們驚慌失措,四處逃散,這時,“雀鱔”才不慌不忙,從容不迫地把它們一條條地咬住,慢慢地把小魚兒們吞食進自己的肚子。
充滿愛心的烏鱧
對於別的魚,烏鱧又凶惡又狡猾。不過,對自己的孩子,烏鱧卻很有愛心。
每當繁殖的季節來臨,烏鱧就開始選擇地方建築小巢。它們的巢,一般都建在沼澤、湖泊、河底、或者岸邊的水草叢中。那一個個溫暖的小巢穴,是雄性烏鱧和雌性烏鱧,共同用水草,或者植物的碎片鋪起來的。
小巢穴建好後,雌性烏鱧就在裏麵產卵。產完了卵,這兩條魚就嚴密地守在巢裏,或者守候在巢穴的附近,總之不讓別的任何魚類靠近。
做父母的烏鱧,就這樣盡心盡力地撫育、保護著它們的孩子。等到小烏鱧慢慢長大,能夠遊出巢穴以後,它們的父母更加小心翼翼,穿梭、陪伴在它們的身邊,不讓它們受到任何傷害。
這樣,一直到小烏鱧們長大,身體出現了保護色,能夠遊到很遠的地方,還能夠自己尋找食物,捕捉小魚,父母才放心地離開它們,另外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以安度晚年。
鯰魚智鬥老鼠
貓捕捉老鼠不奇怪。奇怪的是魚也捕捉老鼠。
如果你告訴別人說,魚能夠捕捉老鼠,可能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的。不過,這還真是事實,有一種魚,確實能抓老鼠。這種魚,生長在我國的南方沿海,它的名字叫“鯰魚”。
鯰魚饑餓的時候,專門誘捕岸上的老鼠。因為老鼠總是在夜間才出來活動,所以,鯰魚們就在白天睡覺,晚上才出來覓食。
饑餓的鯰魚悄悄地遊到岸邊,一動不動地靠著海岸,並暗暗地把尾巴露出水麵。鯰魚那露出水麵的尾巴,慢慢地發出一陣一陣的腥味兒,饑餓的老鼠聞到這股腥味兒後,立刻就跑了過來。
不過,老鼠也很聰明,它擔心這會是一個陷阱,所以,老鼠看見浮在水麵上的魚尾巴,並不馬上去咬,而是先用它的爪子去撥動幾下。當老鼠在撥動鯰魚尾巴的時候,鯰魚保持鎮靜,一動不動,讓老鼠誤認為自己是一條死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