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生代末期的大滅絕
滅絕(extinction),大滅絕(massextinction)總是能夠吸引人們的關注,無論是從事地質、古生物工作的專業人員、化石的愛好者,還是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士……
在生命的漫長曆史之中,滅絕是生命自然發展中必然和正常的現象,任何一個物種都會滅絕,都會在曆史的長河中消失。其中,幸運的,留下了一副嵌入岩石中的骨架,成為了身後某種智慧生物可以用來研究的化石;而生物中的大部分,都僅僅在時間的長河中,像流星一樣,片刻的一閃之後,稍縱即逝……
所謂的滅絕,就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而大滅絕,往往意味著在地質曆史時期中相對短暫的地質間隔範圍內生物多樣性的大規模喪失。提起大滅絕,地質曆史時期最顯著的就是古生代末期的大滅絕,即二疊紀末大滅絕。
在二疊紀大滅絕之後大概有90%以上的海洋動物的屬在大約10-15個百萬年之內發生了絕滅。而令人驚奇的是,陸生植物盡管完成了從古生代類型像中生代類型的轉換,但是卻沒有發生規模相當的大滅絕現象……
如此的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地質科學盡管是一個將今論古的科學,可是畢竟講究的是證據和推理。符合邏輯以及目前知識背景的推理和論證在談談大滅絕原因時候都是受歡迎的。
研究二疊紀末大滅絕,首先要找到二疊紀——三疊紀的連續地層。在這方麵,中國很有優勢。
研究人員發現,在二疊紀——三疊紀過渡的地層中,銥元素要遠遠高於地殼中的一般岩石。銥在地殼中的含量很少,而在隕石中的含量卻非常高,於是人們推斷,可能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發生了大規模的隕石撞擊事件,隕石撞擊破壞了海洋和陸地的生態係統,引起的煙塵遮蔽了天空很長時間,導致大量生物滅絕。對於這種理論,當然也有反對的原因。因為大規模的火山活動也可以導致局部地區的銥元素異常。事實上,火山活動所引發的災害(熔岩,火山灰等)當達到一定能夠規模的時候,的確是足夠引起大滅絕了。
然而,火山還會留下起來的證據(如粘土岩等),在這方麵的證據似乎就略顯不足了。
如果有二疊紀——三疊紀之交連續的火山岩石記錄,還可以識別出這段地質時期中地球磁場的變化情況。地球磁場的變化可能是瞬間發生,有證據表明,新生代有孔蟲的若幹次絕滅事件與地球磁場的倒轉現象是吻合的。磁極、磁場的強烈變化究竟有什麼後果?人類從來都沒有經曆過,通過化石記錄或許能解答我們的疑問。
另外,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全球的陸地開始拚合,在二疊紀末期,形成了超級聯合大陸。陸地從翻開到聯合,陸地的總麵積變化不大,可是淺海區域(大陸架)的區域卻發生了顯著的減少。因此,很多海洋生物的生存環境也大規模縮減了,如此便導致了大滅絕的發生,而陸地上卻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洪河兄比較傾向的二疊紀末大滅絕原因。
然而,大滅絕現象的原因往往因為不同地區不同的證據而有不同的解釋。在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時候不要將各種觀點想當然的混在一起。科學研究往往不能提出一個問題的明確答案,而提出問題或許更加重要。
野牛趣聞
在瀕危動物家族中,牛也是一個類群,但不是指我們常見的家牛,而是家牛的祖先——野牛。
1誰是野牛比爾
在美國甚至美洲的一些影視片中,常有“野牛比爾”這個名字出現,那麼你知道“野牛比爾”是誰嗎?
在哥倫布初到北美時,這裏生活著大群的野牛,多達6000萬頭,最大牛群可寬達40公裏,長達80公裏,牛群的場麵恢弘壯觀。十九世紀,隨著移居北美的歐洲牛仔對大草原的開發,特別是鐵路通過大草原後,便開始大肆槍殺野牛,因為龐大的牛群常常阻礙火車運行。一個外號叫“野牛比爾”的槍手,在18個月中就槍殺了4000頭野牛於是他成了牛仔中的英雄,威名遠揚。正是無數個“野牛比爾”,才使得美洲野牛從一望無際的種群減少到屈指可數的地步。1903年,北美的野外隻有21頭野生野牛啦!
“野牛比爾”製造了自然史上的悲劇!好在美國政府及時醒悟,把野牛置於國家保護之下。現在,在北美一些國立公園中大約生存著2萬頭美洲野牛。
2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歐洲野牛
歐洲野牛分高加索野牛和波蘭野牛。
沙皇亞利山大一世征服整個俄羅斯後,把生存於俄羅斯、波蘭邊境的野牛據為己有,並設立狩獵法加以保護,高加索野牛在這裏繁殖得很好。但是,1918年,蘇維埃推翻沙俄統治,也向這些舊社會的宮廷寵物——野牛開槍,使高加索野牛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波蘭野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橫遭厄運,僅有3頭逃脫侵略者的槍口,加上動物園裏的45頭,共48頭幸免於難,到本世紀30年代,人們努力恢複波蘭野牛的野生種群。現在,歐洲野牛的一支——波蘭野牛正安祥地生活在波蘭東北部的巴洛維沙森林,那裏還有海狸等動物與牛共舞。
3愛在泥水中跋涉的非洲野牛
非洲野牛曾廣泛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在有水源、多青草的地方遊蕩。由於上個世紀末非洲爆發牛瘟,很多非洲野牛不幸遇難,數量銳減。
非洲野牛晨昏活躍,喜歡在泥水中走來走去,白天常躲在林蔭中納涼,這主要是因為非洲的氣候太炎熱了它們遇到危險便跳入水中,個個是遊泳好手。當然,它們的奔跑能力也不錯,時速可達57公裏。
4種類豐富的亞洲野牛
①瘤牛,因肩上有瘤狀突起而得名。在印度它被視為“神牛”,可在街上村落隨意漫步,如入無人之境。
②白肢野牛,體型巨大,雄牛肩高2米,體長3米,體重超過1噸,是當今野牛類中最大的一種,體色黑棕而小腿卻是白色,所以又叫“白襪子”,產於我國和印度邊境的山林、高山草地。
③爪哇野牛,也叫白臀野牛,產於東南亞,數量已很少,夜間行動,白天休息,臥成一圈,由一頭母牛站立警衛,遇到危險,母牛立即跺腳示警,眾牛聞訊馬上躍起逃命。
④大額牛,這種牛又被稱為“四不象牛”。它前額寬大,頭呈長桂狀,身體粗壯,四肢短小像黃牛,背有肉峰像駱駝,角距寬張像野牛,是舉世罕見的半馴化牛類,僅見中國西南高黎貢山西麓的獨龍江畔,又叫獨龍牛。
此外還有林牛、犛牛、倭水牛等十餘種。
5野牛拐帶家牛
在青藏高原,藏民常丟失家養的犛牛。當獵人追趕野犛牛群時,有時會碰到一兩隻牛不逃跑的,近前一看,原來是走失的家犛牛。這些犛牛大多是母犛牛,是被野公牛“拐帶私奔”的。如果發現家養的母犛牛已經懷孕,牧民們會歡天喜地地把母犛牛迎回家,因為和野犛牛雜交生下的犛牛體力好、馱物多、耐疲勞,所以,母犛牛和野公牛私奔還是件大喜事呢!
瘋狂的動物繁殖行為
烏賊看到“意中人”後,雄性烏賊會跳起“圓圈舞”,吸引雌性烏賊上鉤,它們會繞在直徑200米的“產卵床”周圍纏綿。破曉時分,它們開始正式入戲,交配活動會持續一整天,它們隻休息片刻,在這期間,雌性烏賊能向海底遊去,將卵藏起來。
企鵝表達感情的方式比較含蓄,久別重逢時雄性和雌性企鵝便會身子貼著身子站在一起,高聲歌唱,雙翼來回拍打。它們會不辭辛苦,長途跋涉尋找一個不受其他企鵝打擾的隱秘地點,但真正的交配過程卻僅僅持續3分鍾。企鵝交配一次後,當年就不會再體驗這種快感。
一旦雪貂異常興奮時,它們就會跳起“鼬鼠作戰舞”,瘋狂而連續地向一側跳躍,與此同時,也通常伴隨有弓背、發出嘶嘶聲、或卷起尾巴等動作。它們通常是在玩耍後,或是成功奪取了一件玩具或偷來的東西後,開始跳這種作戰舞。
姬蜂是像恐怖大片的株距:首先選出一個受害者,然後將自己的卵注入到它們體內。接著,姬蜂便開始吃這條毛毛蟲,但它不會痛痛快快地將其吃掉,而是先將毛毛蟲的脂肪和消化器官吃掉,把心髒和中央神經係統留在最後,以達到讓毛毛蟲盡可能多地活受罪的目的。
豪豬交配真是令人大開眼界。雌性豪豬每年隻有數小時接受雄性豪豬壯碩的身體,當雄性豪豬準備交配時,如果她也情緒高漲,雙方就跳起來,麵對麵,腹部對腹部。接著,雄性豪豬開始撒尿,尿液在雌性豪豬身上四處飛濺,將“愛人”從頭到腳“洗巴幹淨”。
雌性胃育蛙引起人們好奇的是,它們獨特的照顧孩子的方式:在雄性向其體內受精後,雌性就會將卵吸入口中,將它們吞入腹中。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雌性是否吞下蝌蚪或卵,因為在它們滅絕之前科學家從來沒有發現這種行為。最後一隻被捉的胃育蛙死於1984年。
紅腹束帶蛇體積小,且有毒,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國西北部。這種蛇交配的頻率十分高,且經常在狂歡期間發生。兩萬五千條蛇聚集在一個大洞穴內,對交配充滿渴望,迫不及待。在這麼一大堆蛇裏,一條雌蛇可能有多達百位“追求者”。
河馬有其獨特的求愛方式。它們通常通過劃定地盤,一邊在河水中撒尿,一邊清洗,來吸引“意中人”的注意。接著,河馬將會像螺旋槳一樣旋轉自己的尾巴,將尿液向四周驅動,這種舉動會吸引愛慕者的注意,雙方會開始交配前的前奏,其中包括在水中濺水嬉戲。
雄性琵琶魚一找到雌性琵琶魚,就在其側腹咬上幾口,釋放出一種酶,這種酶能消化自己的嘴和雌性琵琶魚的皮膚,完全融合讓它們在一起。雄性琵琶魚接著會萎縮成一對性腺大小,當雌性血液中的荷爾蒙表明有卵排出,它就會排放精子。這是性二態性極為罕見的例子。
有一種被命名為“Histiostoma murchiei”的罕見動物的性行為同樣罕見。雌性動物能從無到有地將自己的丈夫創造出來。它所排的卵無需受精就可以變成體。在卵長成成體後,母親會用3天的時間同兒子“性交”,“亂倫”後的兒子會更快死去。
汗血寶馬
2006年4月,土庫曼斯坦總統來訪中國,特地送給胡主席世界上最神秘的馬,即史載的“汗血寶馬”,目前土庫曼斯坦僅有2000匹,非常珍貴。它能“日行千裏”,傳說它前脖部位流出的汗呈血色,此馬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是長距離的騎乘馬,也是跳躍和盛裝舞步馬。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曾兩次派兵遠征西部為了得到汗血馬,並曾作詩讚美它為“天馬”。這種馬還曾是成吉思汗的坐騎。2002年,土庫曼斯坦領導人也曾送給中國領導人一匹名為“白石”的8歲黑色公馬,它四蹄“踏雪”,非常貴重。它的祖父輩曾獲得奧林匹克馬術比賽“盛裝舞步”冠軍。另外,它的父輩在1995年國際馬匹速度賽中奪魁,後被一大亨以1000萬美元天價購走。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四大名駒”,踏雪赤兔、的盧、絕影、爪黃飛電,它們都是三國時期著名人物的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