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美國死穀的走石

美國加州的死穀是全美國最低、最熱、最幹燥的地方,然而它的名勝區卻是個異常奇特的地方:山上長滿鬆樹和野花,山頂白雪皚皚,山下沙漠一望無際,其中有鹽堿地和不斷移動的沙丘。

在死穀眾多自然奇觀中,最吸引人的要算是“會走路的石頭”。這些石頭分散在龜裂的幹鹽湖地麵上,幹鹽湖長達48千米,被稱為“跑道”。

石頭大小不一,外觀平凡,奇怪的是每一塊都可以在幹鹽湖地麵上自行移動,並在地麵上留下長長的凹痕,有的筆直,有的略有彎曲或呈之字形,長的可達數百米。

石頭怎麼會移動呢?眾說不一,有人說是超自然力量在作怪,有人說與不明飛行物體有關,有人則認為是自然現象。

加州理工學院的地質學教授夏普用整整7年時間進行研究,自信已經找出其中奧妙。他選了30塊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石頭,逐一取了名字,貼上標簽,並在原來的位置旁邊打下金屬樁作為記號,看看這些石頭會不會移動。

除了兩塊外,其餘的都改變了原來的位置。不到一年時間,有一塊已移動多次,共“走”了258米,另一塊9盎斯重的石頭,則創造了一次行程最遠的紀錄:207米。夏普研究了石頭的“足跡”,並查核當時的天氣情況,發現石頭移動與風雨有關;移動方向與盛行風方向一致,這是有力的證據。幹鹽湖每年平均雨量很少超過6厘米,但是即使微量雨水也會形成潮濕的薄膜,使堅硬的黏土變得滑溜。這時,隻要附近山間吹來一陣強風,就足以使石頭沿著濕滑的泥麵滑動,速度可高達每秒09米。

在美國加裏福尼亞州死穀的一個幹鹽湖地麵上,許多石頭留下了數百尺長的滑動痕跡、有的筆直、有的拐彎,有的繞圈子。

石頭能走路的謎底雖然已經揭開,但這種奇景卻依然令人產生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因此到這兒來旅遊的人接連不斷。

無曆史記載的石柱群

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石柱群,無論從重量、數量、高度和曆史的久遠來看,都稱得上是世界巨石群之最,美國考古學家海丁翰教授稱它為“比金字塔更神秘”的石柱群。

從島上的卡奈鎮開始,由西往東走,首先迎麵而來的,是散立於沼澤、森林間的12排石柱。這些石柱之間的距離不怎麼規則,石柱高有的竟達9米,石麵大都像史前石具一樣削磨得光滑潔亮。再向東走,一會兒就可來到另一個叫卡邁裏歐的小鎮,又可見到另一組巨石,僅有7排。過了此鎮進入卡勒斯肯,放眼望去,又是13排長360米的石柱群。

讓人迷惑不解的是這麼大規模的石柱群為何在18世紀以前的曆史記錄中隻字未提?這是石柱群令人感到神秘的主要原因。

傳說,卡奈鎮守護神可內利在公元前56年,為抗拒凱撒大帝的羅馬兵士入侵而親登鎮北山丘,在奇跡般的神力下,使一個個追趕中的羅馬人僵死在原地,變成今日的石柱。

另一種傳說是,19世紀早期,崇拜蛇蠍之風盛行,石頭之所以呈蜿蜓狀排列,就是為了配合當時的社會風氣。

但傳說隻是傳說,不可證明什麼,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經過碳-14的測試,這些石柱群早於公元前4650年便已經存在。

奇風洞

我國雲南路南堿琳風景區東北約5千米處,有一座歪頭山。在那歪頭山東南的山坡上,有一個洞口直徑約1米左右的岩洞。從外表上看,這洞沒有什麼特別處,但從洞內卻會刮出陣陣怪風。開頭是“轟”地一聲巨響,接著這寂靜的山洞便吼聲迭起,金鼓齊鳴,仿佛洞中藏有千軍萬馬,要從洞內殺奔出來一般。不過,出來的不是什麼天兵神將,而是一股強勁的烈風。洞外本來寧靜幽雅的環境,頓時被風刮得石土飛揚,攀援在石林上的各種藤蔓枝條搖曳不已,嘩嘩作響,更增加了風的威勢。這樣,大約持續3、4分鍾,風力便逐漸減小,最後竟轉變成為回風。一些雜草、落葉有的還被吸進洞裏去。回風一般為1、2分鍾,然後停歇。但樹欲靜而風不止,約略1、2分鍾後,又開始第二次的噴風。隻是這次噴風的持續時間和風力都不及第一次。當第二次噴風結束以後,這裏的一切又重新歸於平靜,完成了一個噴風周期。第二周期的來臨時間,因季節而不同,在雨水充沛的雨季,一般間隔的時間為半小時左右。

這個洞由於具有這種奇異的周期性噴風特性,被人稱為“奇風洞”。奇風洞為什麼會噴風,地質工作者經過反複的考察終於揭開了它的秘密。原來這是石灰岩岩溶地區的一種罕見的虹吸現象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