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龍卷風之謎
1940年在高爾科夫州,發生了一樁令人驚奇的事。一個炎熱的夏天,在巴甫洛夫區麥歇爾村的上空雷雨大作,一些銀幣隨著雨滴撒落在地上!村民發現這竟是幾千枚伊凡五世時代鑄造的模壓花紋的硬幣。1933年,在離卡瓦列洛沃鎮不遠的地方,暴雨帶來了大量的海蟄。在許多國家還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晴朗的日子裏,天上突然撒下許多麥粒,掉下橙子和蜘蛛;有時又會隨雨滴落下青蛙和魚……這些驟然看來不可思議的現象,其實都是龍卷風的惡作劇!
龍卷風發生在水麵,則稱為“水龍卷”;如發生在陸地上,則稱為“陸龍卷”。龍卷風外貌奇特,它上部是一塊烏黑或濃灰的積雨雲,下部是下垂著的形如大象鼻子似的漏鬥狀雲柱,水龍卷直徑25~100米。陸龍卷的直徑不超過100~1000米。其風速一般每秒達50~100米。有時可達每秒300米,超過聲速。龍卷風像巨大的吸塵器一樣,經過水庫、河流,常卷起衝天水柱,連水庫、河流的底部有時都暴露出來。同時,龍卷風又是短命的,往往隻有幾分鍾或幾十分鍾,最多幾小時。一般移動幾十米到10千米左右,便“壽終正寢”了。
龍卷風的形成一般都與局部地區受熱引起上下強對流有關,但強對流未必產生“真空抽水泵”效應似的龍卷風。前蘇聯學者維克托·庫申提出了龍卷風的內引力——熱過程的成因新理論:當大氣變成像“有層的烤餅”時,裏麵很快形成暴雨雲——大量的已變暖的濕潤的空氣朝上急速移動,與此同時,附近區域的氣流迅速下降,形成了巨大的漩渦。在漩渦裏,濕潤的氣流沿著螺旋線向上飛速移動,內部形成一個稀薄的空間,空氣在裏麵迅速變冷,水蒸汽冷凝,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觀察到龍卷風像霧氣沉沉的雲柱的原因。但問題是在某些地區的冬季或夜間,沒有強對流或暴雨時,龍卷風卻也頻頻發生,這就不能不讓人深感事情的複雜了。
而且龍卷風還有一些“古怪行為”使人難以捉摸:它席卷城鎮,搗毀房屋,把碗櫥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卻沒有打碎碗櫥裏的一個碗;被它嚇呆的人們常常被它抬向高空,然後,又被它平平安安地送回地上,大氣漩風在它經過的路線上,總是準確地把房屋的房頂刮到兩三百公尺以外,然後拋在地上,然而房內的一切卻保存得完整無損。有時它隻拔去一隻雞一側的毛,而另一側卻完好無損,它將百年古鬆吹倒並撚成紐帶狀,而近旁的小楊樹連一根枝條都未受到折損。
龍卷風之謎至今仍有待人們不懈地去探索。
青蛙為何能活200多萬年
1946年7月,在美洲墨西哥的石油礦床裏,發現了一隻冬眠的青蛙。這隻被埋在2米深礦層內的青蛙,被挖掘出來時還活著,它皮膚柔軟,而且有光澤,它還活著。2天之後,才死去。地質學家通過對這個礦床的科學測定,認為這個礦床是200多萬年前形成的,而這隻青蛙顯然不可能在礦床形成以後進入礦層。從而證實,這隻青蛙在礦層內已生存了200多萬年。
其實,在這之前,也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
1782年,在法國巴黎近郊地下45米深處的石灰岩層裏,開采了一塊巨大的石頭,把這塊石頭劈開,竟然發現石頭內藏有4隻活著的蟾蜍。這4隻蟾蜍並排在一起,各有各的窩。蟾蜍從石頭內被劈出來後,還都活著,並且能活動,科學家們對石灰岩層進行了鑒定,證實它是在100多萬年前形成的。這意味著這4隻蟾蜍在岩石內已生存了100多萬年了。
青蛙、蟾蜍能在岩石內生存100多萬年,乃至200多萬年,這真是令人迷惑不解的奇跡。為什麼它們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呢?
許多科學家對這一自然現象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生物學家們經實驗發現:當氣溫上升10℃時,青蛙和蟾蜍的新陳代謝會加快2~3倍;而氣溫下降10℃時,代謝作用則減慢到1/3。因此,不少科學家認為,埋藏在礦層、岩石內的青蛙和蟾蜍,不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幾乎處於“恒溫”的狀態。這實際上就等於把它們的生命貯藏起來,幾乎不進行新陳代謝,也不消耗能量,所以能長期不吃東西生存下來。
美國的一位科學家還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幾隻即將進入冬眠的蛙進行降溫處理,降至-6℃,並保持1個星期,之後再慢慢地升溫解凍,結果發現蛙居然還活著,他取出蛙的肌肉,對肌肉內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發現有甘油存在。因此他認為青蛙、蟾蜍之所以能活那麼久,與它們冬眠時體內形成的甘油有關。
對青蛙和蟾蜍為什麼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這一問題,有些科學家還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看法,但都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讓人信服。
候鳥遷徙之謎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一種鳥,春天從南方飛來,秋天又從北方飛走,年複一年,從不改變這種生活習性。這種鳥就叫做候鳥。這類隨著季節不斷變換生活地點的候鳥,大概占整個鳥類的1/3。候鳥獨特的生活習性,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注意。科學家們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還是有許多謎團至今仍困繞著人類。
候鳥最讓人感興趣的是它們那種極強的識途定向能力。候鳥遷徙的路線一般都比較遠,可它們不但可以準確地返回故鄉,還能毫無差錯地找到舊巢。這是怎麼回事呢?有人認為,它們是靠著對所行路線地形地物(如海岸、江河等)的觀察、熟悉和記憶,來確定回飛路線的。這種說法可以解釋短距離飛行,卻無法解釋其遠距離的複雜飛行。有人發現在鴿子眼睛的上方有一塊磁性物質,經研究鴿子是靠它與地球磁場產生聯係來辨別方向的,有人據此提出了磁場定向說。但並不是所有候鳥都有這種磁性物質,這不能解釋全部候鳥識途定向問題。又有人認為鳥的血液中的主要成分是鐵,在地球磁場的作用下,它根據血液的流動來判斷自己航向的正誤。可這也隻能是一種推測,並沒有得到科學實驗的證實。有人分析,候鳥白天飛行大概是靠著太陽來辨別方向,晚上飛行是靠著星辰來辨別方向。有人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把正在飛行的候鳥裝在籠子裏,用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入籠,並不斷變換反射方向,鳥便隨著光線的變動飛行。這說明它是靠著太陽來辨別方向的。但陰天怎麼辦呢?還有人曾用百候鳥做過實驗。他們把鳥放在天文館裏,播放夜間的天象。當天頂出現北歐秋天的星座時,鳥就把頭轉向東南;當出現巴爾幹天空的星座時,鳥便將頭轉向南方;當出現北非夜空時,鳥便朝正南飛。看來,候鳥靠星辰識途定向是一種比較有說服力的觀點。當然,這還不是最後的結論。
還有一個困惑人們的問題就是候鳥遷徙中的“能源”問題。候鳥在遷徙過程中,一般要飛行幾千千米甚至上萬千米,中途幾乎都不休息。它們是怎樣來完成這樣艱苦旅行的呢?有人認為候鳥是把脂肪作為能源來利用。它們在準備長途遷徙之前,就大量進食,以便貯藏大量脂肪,供飛行之用。但鳥一般體積都比較小,它怎麼可能貯存那麼多的脂肪來供自己長途飛行呢?有人曾對鷸做過觀察,發現它從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半島飛往南美洲,行程大約3850千米,其體重隻減輕了56克。如果能把候鳥在飛行中節約能源的秘密揭開,那對人類的貢獻將是不可估量的。
猛獁為什麼會滅絕
大約在20萬年前,地球就出現了猛獁,它曾經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區,分布如此廣闊的猛獁為什麼滅絕了呢?真讓人不可思議。
在前蘇聯西伯利亞北部的凍土層中,科學家們曾發現20多具皮肉尚未腐爛的猛獁屍體。這些屍體在大自然的“冰庫”裏保存得相當完好:屍體肌肉的血管中充滿血液,胃裏還有青草、樹枝等未消化的食物。經科學家考查證實,這些屍體已冰凍了1萬多年。幾十年前,國際地質學會在前蘇聯召開期間,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還嚐到了這已凍了1萬多年的猛獁肉。據說味道雖不十分可口,卻別有風味。
猛獁有著高而圓的頭頂,上麵長著一條長鼻子;有兩顆向上彎曲的牙;背上有個高聳的肩峰;臀部向下塌,尾巴上還長著一叢毛;身長超過6米,體高超過4米。總之,外形與大象比較相似,因為它們與大象是一個家族的。
據科學家證實,大約在距今20萬年前,最早的猛獁就出現在地球上。它的足跡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區,我國北部也有發現。特別是北冰洋的新西伯利亞群島,更是猛獁的世界,人們在那兒發現許多猛獁牙。在西班牙的洞穴岩壁上,3萬年前的古人就用紅赭石畫出猛獁輪廓圖;在法國的洞穴岩壁上,也有1萬年前的人雕刻的猛獁作品,直至距今約1萬年前,猛獁才隨著冰川的消退而消失。在嚴寒的西伯利亞地區,人們發現猛獁化石遺骸非常多,大約有25萬餘具。
猛獁為什麼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呢?
有的科學家認為猛獁死於嚴寒。可能由於當時地殼上的兩大板塊發生猛烈的衝撞,導致火山爆發,一股高溫熱氣直衝大氣上層。這時,地球上立即出現前所未有的低溫,然後在激變中沿地球兩極盤旋而下,終於降落到較溫暖的一層空氣上。當它穿過暖氣層的時候,就轉變為極猛烈的狂風,向地麵高速刮來。使地麵氣溫驟降,以致猛獁被凍死。
也有些科學家認為,北美古印第安人對猛獁的大肆捕殺才是它們滅絕的直接原因。他們在猛獁骨骼上發現有刀痕,用電子掃描顯微鏡分析證明,這刀痕是石製或骨製刀具砍殺所致,而不是猛獁間互相爭鬥的結果,更不是挖掘過程中造成的外損。他們說,古印第安人捕殺猛獁,除食其肉,用其皮外,還用其骨,因為猛獁的骨骼有類似玻璃的光澤,也許能把它作鏡子用。
還有些科學家作這樣的解釋:那時候,大量彗星塵埃進入地球大氣上層空間,極大數量的太陽輻射能被塵埃折射回宇宙空間,導致了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海洋把熱量傳給陸地,引起真正的“冰雨”。這不過才幾年的時間,卻給猛獁帶來了覆滅的災難。
科學家們對猛獁的絕滅眾說紛紜,到底誰是誰非,至今還是一個謎。熱帶雨林中的綠毛怪物是什麼動物
1897年,美國人漢斯和巴斯克斯來到西班牙,直奔陶茲倫多大森林。
這天,他們來到雷阿塞地區的一條山澗溪水旁,看見綠樹紅花,潺潺流水,不覺心曠神怡。走在前麵的巴斯克斯望見不遠處有一塊綠茵茵的青草地,開心極了。於是他一個箭步跨上前去,同時回頭招呼走在身後的漢斯:“快點過來,這裏有一塊草地,很柔軟。就像貂皮一樣,還長著長毛哩!”
走在後麵精疲力盡的漢斯不信,抬眼望去,看見巴斯克斯已經直挺挺地躺在草地上,不禁打起精神,徑直朝那塊大約三四平方米的大綠氈子走去。漢斯正走著,突然,眼前那塊綠茵茵的氈子猛地一下就被什麼力量卷了起來,變成了一隻從未見過的毛氈樣動物。巴斯克斯被緊緊地裹在了中間,隻露出腦袋來,身陷險境的巴斯克斯臉憋得通紅,張著嘴猛地大喊救命。
漢斯見情況不妙,趕緊猛撲過去,誰知那綠色怪物裹挾著巴斯克斯,迅速躍入水中。站在岸上的漢斯心急如焚,又不敢跳下水去。因怕水裏有更多的怪物出現,心有餘悸的漢斯再也不敢停留,背起行囊失魂落魄而逃。回國後,他恐慌不安地向新聞界人士講述了這次慘痛的冒險經曆。
1937年,雷阿塞地區的一個獵人出門打獵,當他來到巴曼河上遊時,看見水中漂著一節斷木,約有5米長,粗細像水桶一般,奇怪的是,這根樹木的周圍有許多藻類樣的綠色毛狀物,它們在水裏飄浮著,顯得非常柔軟。
好奇的獵人便撿來一根長杆,用長杆去挑水中的綠色物體。隻見那綠色的樹木頓時翻動起一陣陣水花,沉入水底,再也沒有出現。回國後,獵人把自己打獵途中的所見講給家人及鄰居聽,一時成為街談巷議的趣聞。久而久之,人們漸漸淡忘了此事。
時間一晃就是半個世紀。到了1989年,雷阿塞地區發生了一起警察捉拿犯人的追殺事件。就在緊急的追捕中,曾經一度被人們遺忘的綠色怪物再次出現在人們麵前。
當時,西班牙籍的國際販毒頭目哈沙勒在紐約被美國警方盯上。有名的國際反毒組織鐵手警官約翰·科恩及其助手佩克負責監視並抓捕毒犯,進而搗毀他背後龐大的製毒集團。
1989年4月,哈沙勒離開美國,回到西班牙。科恩和佩克尾隨而至,然而盡管他們用盡心思再三喬裝打扮,還是被狡猾的哈沙勒覺察了。4月25日,哈沙勒夥同毒販與科恩及助手還有西班牙警隊發生了一場激烈的槍戰。第二天,哈沙勒倉惶逃往陶茲倫多大森林,科恩等人也尾隨而至。
在上司順藤摸瓜摧毀販毒製毒窩點的辦案原則下,科恩們不敢打死哈沙勒,然而,案情已進入迫在眉睫之境地,哈沙勒已經進入茫無邊際的大森林,如果再任他跑遠,就會像泥牛入海一樣無法追蹤。
科恩等人考慮再三,最終決定先擒住犯人,再讓他說出製毒窩點,方案既定,科恩、佩克及其他警員迅速向哈沙勒靠攏。
當哈沙勒逃到巴曼河時,被緊追而來的科恩等人團團圍住,誰知即將落網的哈沙勒卻異常鎮靜,待科恩正要上前銬他時,突然,“嗖嗖”幾聲,一串子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河對岸的森林裏射來,機警的科恩就勢拉住哈沙勒往地上一滾,牢牢地銬住了他。
科恩抬起頭,隻見巴曼河上平靜如初,除他們以外並沒有任何人的蹤跡。然而正在此時,隨著一陣淒厲的救命聲,一個血肉模糊的人踉踉蹌蹌地從河岸邊的森林裏奔出來,不久便栽到河裏去了。科恩見此情景,頓時驚懼起來:“是森林怪物在抓人啦。”
科恩和佩克押著哈沙勒小心翼翼地走進森林,他們斷定那人一定與製毒基地有關。進入叢林後,他們看見的隻有一灘灘殷紅的血跡和幾支槍械。科恩環顧四周,陰森森的大森林彌漫著一種恐怖氣氛,令人不寒而栗,便和佩克押著哈沙勒準備往回走。幽靜的大森林裏隻有科恩等人的腳步聲在回響。
忽然,“嘩”的一聲,一個草狀物體從樹上落下來,正好罩在科恩的上方,眼疾手快的科恩急忙閃身,但已經來不及了,他的雙腳被柔軟的綠草包住,並火速向他的上身擴展,科恩大叫佩克朝他開槍射擊,佩克隻好對準綠草向科恩的腳部射擊,隨著幾聲槍響,蓬草慢慢卷曲起來,終於掉在地上,變成一個毛絨絨的綠球,飛快地從草地上滾走了。佩克仍不肯罷休,對著逃之夭夭的綠草又連射幾槍,受傷後的蓬草仍然拚命地逃竄。
這時,哈沙勒趁科恩他們對付蓬草的機會,使勁撞倒科恩撒腿就跑,佩克見狀緊追不舍,一陣狂奔之後,哈沙勒終於逃出鬱鬱蔥蔥的大森林,來到一片空曠的原野。隨後趕來的佩克舉槍向毫無遮掩的哈沙勒射擊。子彈擊中了哈沙勒的腿部。劇烈的疼痛使哈沙勒跪倒在地,隻能束手待斃了。然而就在佩克剛跑出幾步,準備生擒逃犯時,哈沙勒卻在轉瞬間消失了,佩克急中生智,趕緊向前方跑去。猛然間看見一個綠色的毛狀大包裹飛快地朝森林滾去。同時,聽見哈沙勒悶聲悶氣的聲音在裏麵慘叫:“快救我。”
佩克恍然大悟,是怪物裹挾了哈沙勒,他隨即對準綠色大包裹開了兩槍,然而那包裹滾動得飛快,轉眼就看不見蹤影了。
佩克找到科恩,為他脫掉褲子查看受傷的腿部,赫然看到科恩的兩條腿全成了炭黑色。在黑黝黝的皮膚上,一個個小紅斑點像被針紮過一樣。佩克將科恩背出一望無際的大森林,途中恰與那位老獵人不期而遇。老獵人告訴他們:科恩是被綠毛怪咬了,綠毛怪有許多張嘴。它會纏住人死死不放,直到把人憋死為止,科恩隻是受了輕傷,過幾天就會康複的。
除此之外,一支西班牙生物考察隊也曾在巴曼河的源頭看見一頭綠毛怪,它長有一個扁平的腦袋和一對窄長的眼睛,在水裏飄浮著,一旦發現了人,在力不付敵時便會立即卷曲成一團,迅速沉入水中逃匿。這支考察隊認為:綠毛怪是一種兩棲動物,並不是食人動物。另有一些專家認為,綠毛怪可能是動植兩類物種,就像冬蟲夏草一樣。更有人認為它是某種動物身上附有的一種綠色植物保護色。
關於綠毛怪的說法,眾說紛紜,但在沒捉到實物之前,這些都僅僅是一些推測。迄今為止,人們尚未捕獲到這種渾身毛茸茸的綠色動物,因而也無法揭開綠色怪物之謎。
冬蟲夏草之謎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竟然有冬蟲夏草這種植物,真是讓人難以捉摸。
冬蟲夏草,也叫“早草”,屬於囊菌綱,麥角菌科植物,多產於我國四川、雲南、甘肅、青海、西藏等地,在中醫藥中是味珍貴的藥材。冬蟲夏草,正像它的古怪名字一樣,形狀很奇特:說它是動物,它的根又深紮在泥土裏,頭上還長著一根草;說它像植物,它的根部又是一條蟲子,長有頭和嘴,還有8對整齊的足。冬蟲夏草這種怪模怪樣的東西是如何形成的呢?到底是植物還是動物呢?為什麼會生成這般怪模樣呢?
原來,有一種叫做“蝙蝠蛾”的昆蟲,在春天來臨之際,它便將蟲卵產在土壤裏,然後靜靜地死去。這蟲卵在土壤裏經過1個月的孵化,一條白胖白胖的幼蟲便破土而出。有一種真菌即草蟲已在此靜候多時,一遇到這白胖鮮美的幼蟲,便一股腦兒往幼蟲體內鑽,然後在裏邊吮吸幼蟲體內的營養,過著無憂無慮的寄生生活。冬天幼蟲射在泥土中,由於體內的寄生菌大量繁殖,這蟲子等不到爬出地麵便死去了。等到氣候溫暖了,這種真菌便破土而出,在幼蟲殼體的頭部長出一根長約10厘米,頂端呈橢球體的棒。因此,它才長出既像蟲,又像草的這種怪模樣。人們根據這副怪樣子給它起了個“冬蟲夏草”的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