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自 羲 農

自 羲 農至 黃 帝

號 三 皇居 上 世

【品讀】

伏羲氏始畫八卦,教嫁娶、作書契;神農氏嚐百草、作醫書、種五穀;黃帝做舟車,定音律、造文字,三人都各自在位百餘年。這三位帝王,都是處處為人民設想的好皇帝,教會人民許多事物,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因此,後代的人便稱這三位帝王為“三皇”。

“三皇”所處的時代,是中國的上古時代。

【故事鏈接】

傳說中的黃帝是黃河、長江一帶眾多氏族和部落中最有名的一個部落首領,住在西北方的薑水附近。

當時,一個九黎族的部落首領叫蚩尤,他經常率兵攻打其他部落。跟黃帝同時期的另一個部落的首領叫炎帝,最早住在西北方的薑水附近,由於經常受到蚩尤的侵略,請求黃帝幫助。黃帝早就想除掉蚩尤這一禍害,就聯合各個部落,在涿鹿的田野上與蚩尤一決勝負。黃帝打敗了蚩尤,受到各個部落的擁戴,成了中原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唐 有 虞

唐 有 虞號 二 帝

相 揖 遜稱 盛 世

【品讀】

唐堯和虞舜二人,他們不把帝位傳給兒子而傳給賢能之士,被人們稱為“二帝”。這兩位皇帝在位時,都能以人民的利益為先,個人的私利為後,雍容大度,禪讓帝位,稱得上是一段太平安康的盛世。【故事鏈接】

堯帝退位時,想找一個賢德之人來繼承帝位,他把手下的長老們都召集起來,商量推選一位能擔當此重任的人。經過大家熱烈討論,結果提出了幾個人,其中包括堯的兒子丹朱、禹的父親鯀。但是,堯覺得這些人都不能勝任。最後,也有人提出了舜。堯便問:“舜有什麼才德呢?”

臣子說:“舜是盲人的兒子。雖然他的父母不通情達理,他的弟弟十分傲慢,對他也不恭敬,但他還是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好、謙讓。所以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有德行的人。”

堯聽後認為舜是一個合適人選。但他還是想考驗一下舜。堯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想看一看他會不會照顧家。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家都治理不好,那也就不必談治國了!

然後,堯又命令人把舜帶到荒野的地方去,看他是否能很鎮靜地應付各種惡劣的環境。舜最後順利通過了堯的每一次考驗,證明了自己是繼承帝位的最佳人選。

最後堯很放心地把帝位讓給了舜。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禪讓”故事。夏 有 禹

夏 有 禹商 有 湯

周 文 武稱 三 王

【品讀】

夏朝的開國君王是禹,商朝的開國君王是湯,周朝的開國君王是文王。這三個朝代的開國君王,都是有才能與品德的好君王,所以古人將他們並稱,尊為“三王”。

這幾位開國君王愛護百姓,關心政事,分別開創了一段太平盛世。

【故事鏈接】

在遠古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堯和舜幾次去治水,但都沒有成功。

後來,有人推薦了禹。

據說,禹一心治水,為治水費盡了心思,幾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剛生下了兒子啟,嬰兒在哇哇地哭。禹和同伴們正好經過家門,大家都勸禹回家看看妻兒老小,禹卻堅決地說:“等我把水治好了,再回家吧!”禹憑借這種堅定不移的精神,終於治服了洪水。夏 傳 子

夏 傳 子家 天 下

四 百 載遷 夏 社

【品讀】

禹年老時,因為自己的兒子啟十分賢能且很受百姓的擁戴,所以把帝位傳給了啟。從此天下被一個家族專有統治,代代相傳。

夏朝共經曆了十七位君主,直到桀因暴虐荒淫被商湯放逐到南巢,夏朝天下就此結束,曆時四百餘年。

【故事鏈接】

從建朝起,夏朝就陷入了動蕩之中。夏君生活荒淫,他一去世,十二個兒子就開始爭奪皇位,後經後羿掌握。到了帝相時,後羿被親信寒浞殺死。

隨後,寒浞又開始攻打帝相。帝相的妃子懷孕,慌亂中從後門偷跑出來生下兒子少康。少康在苦難中長大,他時刻不忘家仇國恨,後來在一些諸侯的幫助下,擊敗了寒浞,奪回了王位,曆史上稱為“少康中興”。湯 伐 夏

湯 伐 夏國 號 商

六 百 載至 紂 亡

【品讀】

湯率領軍隊討伐殘暴的夏桀,將桀放逐到南巢。滅夏之後,湯建立了一個新王朝,國號商。商朝共曆時六百四十四年,最後一位國王是紂王。紂王凶殘無道,致使民不聊生,終於導致了亡國。

【故事鏈接】

夏桀是夏朝最後一個王,他昏庸無能、統治殘暴。百姓都恨透了他,背地裏詛咒他:“我們情願與你同歸於盡。”

這時,商部落在首領湯的帶領下,漸漸強大起來。九夷中一些部落由於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也都紛紛離開了夏朝。這時,商湯起兵討伐夏朝,最後消滅了夏,建立了商朝。

商朝一共持續了六百餘年,最後一個王叫商紂,他也是一個暴君,隻顧自己享樂,不顧人民的死活。商紂曾大興土木,建造華麗的宮殿;寵愛美色;亂用酷刑;殘害忠良。人民恨透了這個荒淫的國君,最後人民推翻了他的統治。周 武 王

周 武 王始 誅 紂

八 百 載最 長 久

【品讀】

商朝的紂王貪圖享樂、生活荒淫,並且殘暴蠻橫,西方的武王雄才大略,趁機率領軍隊起義討伐,最後滅了商朝,殺了紂王,建立了新的國家,取名“周”。

武王開創的周朝一脈相傳,就這樣過了八百多年。放眼中國曆史,再也找不到像周朝這樣長久的朝代。

【故事鏈接】

薑尚,俗稱薑子牙。據說,他學識非常淵博,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有一回,薑子牙在河岸邊釣魚,碰巧遇到周文王。他見薑子牙的魚鉤離水麵差不多三尺遠,奇怪地問:“這樣釣得到魚嗎?”薑子牙緩緩地答到:“願者上鉤。”文王見他仙風道骨、語意深刻,忽然興奮地說:“我記起來了,當初有人預言,會有賢人到周地,助周興起,想必您就是那位賢人,我早盼望著您來了。”薑子牙受到文王的重用,在周輔佐政事,沒多久,就統一了西方各部族,國勢大盛。

薑子牙告誡文王重視人才,關心百姓,才能贏得天下。果然,在薑子牙一番勵精圖治後,周成了遠近聞名的強國。過了一些年,周文王傳位給兒子武王。薑子牙又輔佐周武王。這一年,商、周雙方的軍隊在牧野展開大戰,周武王的軍隊在薑子牙帶領下打敗紂王,建立了“周朝”。

後來,周武王分封薑子牙為齊君。周 轍 東

周 轍 東王 綱 墜

逞 幹 戈尚 遊 說

【品讀】

周平王把國都從鎬京遷到洛陽以後,周王朝的統治就崩潰了,各諸侯之間戰爭頻繁,不受周朝君王的約束,連士大夫階層,也隻重口才而不講仁義。

【故事鏈接】

蘇秦和張儀是戰國時有名的縱橫家。當時秦國逐漸強大,其他六國便聯合起來抵抗秦國,他們讓蘇秦掛佩六國相印,組成合縱陣線。當秦國聽到這個消息時,便派張儀去破壞合縱聯盟。

於是,張儀就為秦國連橫之事去和魏王談判。他對魏王說:“魏國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不久將來肯定要受到別國襲擊,親兄弟還有爭奪錢財的,您怎可相信蘇秦的計策呢?以為諸侯各國都能堅守信約,這怎麼可能呢?大王不如早日和秦國和好,當然啦,那時楚韓就不敢輕舉妄動,您也可以沒有這麼多麻煩事了。大王如果不聽我的意見,秦國兵一出動,即使想歸順也不可能了。

“再說,那些都是說客玩的把戲,整天高談闊論合縱的好處,我聽說羽毛多了可以壓沉船隻,輕的東西裝多了也可以壓斷車軸,眾口一詞足以熔化金屬,所以請大王仔細考慮這個問題。”魏王聽後說:“我太愚蠢了,差點輕信了他們。我願意做秦國東方的藩臣,並獻上河外的土地。”……這樣,張儀成功地將魏國從合縱陣線中分離了出來。始 春 秋

始 春 秋終 戰 國

五 霸 強七 雄 出

【品讀】

東周先後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有五位稱霸中原的諸侯,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王和楚莊王。戰國時期則出現了七大強國,分別是:秦、楚、齊、燕、趙、魏、韓。這七國各據一方,憑借武力互相攻伐。【故事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