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齊人的盜術——古代民間寓言古時候,齊國有一位先生姓國,宋國有一位先生姓向,前者很富足,而後者很貧困。
有一天,向先生決定去齊國拜訪國先生,向他討教發財致富的辦法。
國先生很熱情地接待了向先生,賓主落座之後,國先生很誠懇地對向先生說:
“你很想知道我為什麼生活得這樣富裕,我可以坦誠地告訴你,我發家致富靠的是動腦筋、想辦法盜取來的。而且,不僅我這樣做富了起來,我的鄉親、鄰裏學我的辦法也都富了起來。”
向先生聽了這番話,如得真經,連飯也不吃,酒也不喝,匆匆告辭回家,決定依法行事,心中暗想:
“這倒真是個不勞而獲的好辦法,用不了多久,我就會腰纏萬貫,到時候,真得好好去謝謝國先生。”
向先生說幹就幹,當天晚上就趁著夜色,潛入了別人家裏,偷了一些東西回來。還好,做得還算幹淨利落,沒有被人家發覺。
自此以後,向先生經常趁人不備,到別人家翻牆越院,撬門別鎖,大肆行盜,東西倒也偷了不少,但是好景不長,終於有一天,向先生偷盜不成,反被人家逮住,送往官府。經官府查實,以往的案子,全部漏底,他不但被抄家,而且被判刑坐牢。
出獄後,向先生憋著滿腹怨氣去找國先生。
國先生驚異地問:
“為何滿麵怒容,滿腹怒氣?”
向先生指著國先生說:
“是你欺騙了我,告訴我去盜取以發家致富,我照你的辦法行事,結果身敗名裂,傾家蕩產。難道我還不該埋怨你嗎?”
國先生平靜地問向先生如何盜取、如何出事的原委。向先生一一道來,國先生哈哈大笑,對向先生說:
“你誤解了我‘盜取’二字的意思,我指的是自己本來一無所有,而想方設法地向天地萬物去盜取,利用盜取的這一切去豐富自己的生活,創造自己的財富建設自己的家園。”
巧解心疑——古代民間寓言有一條街上,住著一位好心眼的老太太。她為人厚道,非常有人緣。老人家還有一個讓人喜愛的可貴的優點,就是能化解任何的家庭糾紛或鄰裏之間的矛盾。
有一天,老太太的鄰居家傳出了婆婆的吵罵聲:
“真是不要臉,年紀輕輕的,嘴就這麼饞,竟厚著臉皮偷吃,真丟人現眼。”
不一會兒,老太太家門被推開了,老人家一看,正是鄰居家兒媳婦走了進來。
這位兒媳婦一進門就哭,連話都說不出來了。老太太趕快問道:
“你家出了什麼事?好好地說給我聽聽。”
小媳婦哭了一陣,止住淚說:
“家裏丟了一塊肉,婆婆硬說是我偷吃了,我不敢分辯。”
老太太一聽,原來是這麼點兒事,就勸小媳婦:“你別哭了,我去勸勸你婆婆,她會相信你的。”
小媳婦一個勁兒搖頭:
“她那脾氣,誰說也不會聽的,剛才已經有人勸過她了,她還是要趕我回娘家。”
老太太說:
“好哇,她讓你回娘家,你就回娘家。不過,你不用真回去,你隻要裝裝樣子,慢慢地往娘家的方向走,一定要慢慢地走。我敢說,你走不了多遠,她就會叫人喊你回來。”
小媳婦聽了老太太的話,隻好低著頭,慢騰騰地往娘家走。
老太太隨後找了一根草繩便到鄰居家去了。進屋一看,那位婆婆的氣還沒有消呢,她也不提這事,隻是氣衝衝地說:
“借我個火,我得趕快回去點燈,好好收拾一下那兩條狗。”
那位婆婆看她滿臉的火氣,忙問道:
“狗怎麼了?”
“別說了,這兩條該死的狗,不知從哪兒叼了一塊肉,兩條狗打得不可開交,真是氣死我了!”
那家婆婆一聽,知道自己冤枉了好人,心裏很是不安,為彌補過錯,急忙找人去追媳婦回家。
為一枚錢丟官——古代民間寓言 從前,有一位秀才,好不容易得一官職為江蘇常熟縣知縣。秀才非常歡喜,速速準備行裝,準備前去赴任。
臨行前,照例要麵見上司官員,求得公文,方能赴任。秀才來到江蘇巡撫府前,遞上名帖,請人報知巡撫大人。
差人進去後,不久便返回傳話:
“大人不見。”
秀才很詫異:
“請問大人為何不見下官?”
秀才隻好又請差人去問,差人回複道:
“大人讓我轉告先生,不必去常熟任職,先生的名字已在任職名單中被劃掉,先生請回吧。”
秀才這一驚非同小可,轉而連連作揖,務必請差人再去細問清楚:
“煩勞大哥,還望再去請教巡撫大人,小人為何事被罷免官職,請大人說個仔細。”
差人見他如此哀求,隻好又去代為詢問。待返回時,對秀才說:
“大人說你因行為不端而免職。”
秀才急急追問:
“我從來都循規蹈矩,怎麼會行為不端?一定是大人弄錯了。”
差人答道:
“大人說得清楚,有人指控你有貪汙的行徑。”
秀才更加急了:
“我尚未上任,怎麼可能有貪汙的事情?我一定要親自問過大人,洗清罪名。”說著,就一頭向府裏闖進去,剛上到一級台階,就聽裏麵有人喝道:
“秀才止步!我來給你說個明白。”
秀才抬頭一看,竟是巡撫大人。隻見巡撫大人氣宇軒昂,凜然道來:
“秀才可記得當年在京都書店之事?有一少年買書,偶有一枚錢從手中滑落地上,秀才將此錢踏在腳下,事後撿起。當時,有一老者也在店中,此事全看在眼中,當時即詢問秀才姓名,而後離去,此事秀才可記得?”
秀才聽到這話,才猛然想起:那老者便是眼前這位巡撫大人。臉上頓顯羞愧之色。巡撫接著說道:
“一枚小錢尚且要貪,當了官,不貪贓枉法才怪呢!”秀才羞愧難當,掩麵逃離而去。
巡撫目送秀才離去,不由長歎一聲:“可惜呀!”
田單攻城——古代民間寓言齊國有一位大將軍名叫田單,有一次,他決定去攻打狄國,但又不知勝算幾何,因此在臨行前去請教魯仲子。
田單問魯仲子:
“我準備帶兵去攻打狄國,先生認為此行會怎麼樣?”
魯仲子搖搖頭:
“恕我直言,此次出擊,不會順利。”
田單心中不快,卻依然心平氣和地問道:
“此話怎講?”
魯仲子說:
“將軍此番一定不能攻克城池。”
田單反問道:
“上次攻打即墨,那麼大的一個城池,用的都是一些老弱殘兵,尚且能打敗千軍萬馬的燕國,收複了齊國的失地。這一次攻打如此小的一個狄國有什麼難的呢?”說完,也不告辭,拂袖而去。
田單率兵出發攻打狄國,一連苦苦戰鬥了三個多月,仍不見分曉。田單的隊伍人困馬乏,精神萎靡。
有一天,田單坐在帳內,心中煩悶,突然聽到帳外傳來孩子們唱的童謠。他仔細聽來,雖沒有聽清全部歌詞,但歌詞的大意卻聽明白了:
“田單的軍隊,裝備很整齊,打仗卻不行,長槍如同燒火棍,士兵無用像狗熊……”
田單聽了這首歌,心裏很不安,坐立不定,在帳子裏來回踱步,最後決定還是去請教一下魯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