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捕雁——宋濂 太湖水深草密的地方,經常有雁群鑽入,棲息過夜。因為怕有人來傷害,它們就派一隻雁兒警戒守夜,環繞四周來回巡視。一有動靜就大聲呼叫,群雁聽到叫聲立刻飛上天空逃走。

湖邊的人熟悉了它們的這種情況,就點著火把來捉它們。警戒的雁兒一見火光,便嘎嘎地大叫,群雁立刻驚飛起來。這時,人們馬上把火把浸入水中熄滅,群雁一看什麼動靜也沒有,便又都飛回去睡覺。

這樣反複了三、四次,群雁一次次被叫聲驚起,醒來又發現沒有什麼動靜,便以為擔任警戒的雁在哄騙它們,於是大家氣得一起來啄它。警戒的雁被啄以後,看見火光也不敢再叫了。這時候,人們把網輕輕地向群雁撒去,熟睡著的雁兒根本就沒有料到大禍已經臨頭,最後它們全被捉住了。

燒屋滅鼠——宋濂 有一戶人家不知道為什麼,老鼠成群結隊往他家裏跑,把他家糟蹋得不成樣子。

他花錢買來貓,但因養貓不得法,貓兒不捕鼠。

他又設置了捕鼠夾,但是老鼠碰也不去碰它。他又安放了毒鼠藥,可是老鼠不去吃。

他雖然對老鼠恨之入骨,可對它們毫無辦法。

他左思右想,認為要想把老鼠消滅掉,隻有燒屋子了。他說到做到,一把火把自己的房屋燒了。

貓懼老鼠——宋濂 衛國有一個姓束的人,世上所有的東西,他都不愛,他隻喜歡養貓。貓是捕食老鼠的,他養了一百多隻貓,不僅把他家的老鼠捕光了,而且把左鄰右居的老鼠也撲盡了。貓沒有吃的,餓了就叫,束家索性每天買肉來喂它們。貓生子,子生孫,一代又一代,後代因為改吃肉的緣故,竟然不曉得世上還有老鼠。隻會餓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飽了,便懶懶散散舒舒服服地過日子。

城南有一個讀書人,家裏老鼠鬧得很厲害。老鼠成群結隊地跑出來,有一隻掉到甕裏去了。這人急急忙忙地跑到束家,借了一隻貓回去。這貓看到老鼠兩隻耳朵豎立著,漆黑的眼睛突露出來,長著棕紅色的毛,還吱吱地叫個不停,心想這真是個怪物。貓隻是沿著甕邊走,不敢跳下去捉鼠。這個人氣惱了,把貓推進了甕。貓十分害怕,對著老鼠大叫。過了好一會兒,老鼠不怕貓了,就放肆地啃起貓的腳來。那貓嚇得渾身發抖,縱身一跳,逃出甕子,飛奔而去。

九 頭 鳥——劉基 古時候,天上飛著一種奇怪的鳥,叫九頭鳥。這種鳥有九個頭。

看見食物,九個頭都爭著啄食,互相爭吵,互不相讓,你啄我,我啄你,把整個身體都啄得出血,羽毛紛紛脫落。結果,食物都沒吃進嘴,九個頭都變得焦頭爛額。

海上的水鳥看見這情形,嘲笑道:“你們隻要想你們九張嘴吃的東西都進入到一個肚子裏,那麼你們就不會再爭吵了。”

遊湖——劉基 鬱離子和一位朋友乘船到鄱陽湖去遊玩。

湖水清澈。陽光普照,沒風沒浪,水麵平靜得像一麵鏡子,水裏遊動的魚蝦也看得清清楚楚。

這位朋友很高興地對鬱離子說:“這裏太美了!假如我能在這兒生活一輩子,我死也無憾。”

不一會兒,山邊出現一堆烏雲,很快就把整個天空遮住了。狂風呼嘯,大樹都被吹彎了腰。傾盆大雨,大浪滔天,雷聲震撼著大地。船兒在湖裏像搖籃般被顛簸搖蕩。鬱離子的朋友嚇得魂飛魄散地趴在艙底,連眼睛也不敢睜開。他哀號著:“這兒太危險了,簡直恐怖極了,我就是死也不死在這呀!”

工之僑獻琴——劉基 工之僑深諳羽宮之道,也彈得一手好琴。他用一塊好桐木製作了一把琴,準備獻給皇帝。

主管祭祀和樂器的官命令一位高級樂師來鑒別。

那樂師看了琴以後說:“這琴,年代不古老,不是好琴!”

朝廷便把琴還給了工之僑。

工之僑抱琴回到家裏,請油漆工在琴上畫一些斷斷續續的紋路,又請刻字工在琴上刻了一些古代器皿上的文字,然後把它用匣子裝著,埋在地下。

過了整整一年,再把琴挖出來,拿到市上去賣。

一個有權勢的人看中了這琴,用一百兩銀子買了它,再去獻給皇帝。

皇帝命令宮廷樂師鑒定一下,樂師都說:“這琴是世上稀有的珍寶。”

工之僑得知這個情況,忍不住替他的桐木琴感歎起來。

野貓偷雞——劉基 鬱離子居住在山中,夜裏有一隻野貓偷吃了他家裏的雞。第二天,鬱離子叫人在野貓必經之地安裝上了捕獸器械,放上一隻雞作誘餌。

夜晚來臨,野貓又來偷雞,卻被捕獸器逮住了。野貓拚命地掙紮,但它仍咬著雞不鬆口。

鬱離子見了歎息道:“人們追逐錢財,不也是同這隻野貓一樣嗎?”

若石——劉基 古時有一個叫若石的人,居住在冥山的北麵。

他發現有一隻老虎經常在他家的籬笆外麵偷看,就帶領全家人日夜警戒。天一亮就敲響警鍾,天黑了便燒起篝火,加以防守。又在屋子的四周栽上有刺的草木,築起圍牆。在山穀中挖了陷阱,千方百計防備老虎來襲擊。

這樣,平平安安地過了一年,老虎不敢騷擾若石家。

有一天,老虎死了,若石非常高興。他以為老虎死了,再沒有危害自己的東西了,於是放鬆了警惕,拆掉了防守的設備,牆坍了也不修,籬笆壞了也不補。

沒過多久,有一隻凶猛的豹來到若石家旁邊,把欄裏的豬、羊都吃了。若石拿著屠刀出門想和豹搏鬥,還沒有走出門,豹一爪就把他撕得血肉橫飛。最後若石全家都被豹吃光了。

道士救虎——劉基 一天,山洪暴發,洪水無情地淹沒了大片大片的田地,衝垮了許多房屋。很多人來不及逃走,有的爬上樹,有的爬上屋頂,有的被洪水卷著衝向下遊,哭聲連天,慘不忍睹。

有一位好心的道士,準備了一隻大船,和幾個擅長遊泳的人一起拿著竹竿和繩索把受災的人救上來。因此,很多人得救了。

忽然,有一隻野獸被大水衝了下來,軀體沒在水裏,昂著頭掙紮著,好像在向人們求救。

道士說:“這也是一條性命啊,快救它上來!”

駕船的人聽從了他的話,把那隻野獸救上船來。一看,原來是一隻老虎。

老虎被救上船後,起初還在昏迷之中,沒有醒過來。後來,它清醒過來,肚子餓得慌,瞪眼看著道士。最後它再也忍受不了饑餓的折磨,一口把道士吃了。

狙公和猴子——劉基 楚國有一個以養猴為生的老人名叫狙公。

每天早晨,狙公便召集所有的猴子,叫一隻老猴子帶領它們上山采摘果實。狙公把猴子采來的果實占為己有,隻拿出一丁點兒給猴子吃。如果哪隻猴子采的果實不多,狙公便拿鞭子抽打它。群猴怕受鞭打,吃盡了苦頭,但不敢違抗。

一天,猴子們上山采摘果實時,一隻小猴子說:“山上的果樹是狙公的嗎?”

群猴說:“不是的,這是天生的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