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橐駝謙遜地回答說:“我種樹沒有什麼特殊本領,隻不過是順應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讓它們按自己的本性生長罷了。”
“那麼,我們種的樹木為什麼都長不好,常常枯死了呢?”
橐駝笑著說:“栽樹木,樹根要舒展,培土要適當,原土要保留,築土要緊密。栽好以後,灌足了水,便不要再去動它。它的生長規律不受到破壞,它的自然本性就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別的栽樹人卻不這樣,栽樹時,樹的根須弄得很卷曲,原土被倒換,培土不是過多,就是過少。栽好後,又過分小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用手搖動樹根,察看土鬆了還是緊了,甚至用指甲掐破樹皮,看樹枯了還是活著。表麵上看是對樹木十分愛護,實際上是傷害了它。這樣種樹是不得要領的,所以樹長不好。”
臨江的麋鹿——《柳河東集》 臨江有一個獵人無意中捕捉到了一隻小麋鹿,很高興,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剛一進門,他家養的一群狗看見小麋鹿,都想吃掉它,都搖著尾巴圍了上來。獵人很氣憤,把狗都趕開,擔憂起小麋鹿的安全來了。從那天起,獵人便天天抱著小麋鹿和狗接近,讓狗知道主人是愛小麋鹿的,不能咬它,又逐漸讓狗和小麋鹿一起玩耍。
日子長久了,狗都順著主人的心願,不敢欺負小麋鹿了。小麋鹿漸漸長大,竟忘記自己是一隻麋鹿了,反而認為狗是自己的好朋友。就和狗們相互偎依,翻滾著玩耍,越來越親熱。那些狗由於害怕主人,也跟它玩得很好,但經常貪婪地舔著自己的舌頭,露出一副饞相來。
三年以後,麋鹿走到門外,看見很多別人家的狗,就跑過去想跟它們玩兒。那些狗看見麋鹿都異常興奮,不由得齜牙咧齒地衝上去,一起把麋鹿咬死分著吃了,麋鹿到死那刻才明白自己原來是一隻令狗垂涎了很久的麋鹿。
固執的——《柳河東集》有一種名叫蝜蝂的小蟲,爬行時碰到什麼東西,就馬上拿來扛在自己的背上。它背的東西不管壓得多麼厲害,它還是不斷地往上放。它的背部很不光滑,東西積聚多了也不會掉落,最後被壓得跌倒在地,爬不起來。
有人可憐它,替它去掉背上的東西,可是,它爬起來後,如果能爬動,又跟以前一樣拾取東西扛在背上。它還喜歡往高處爬,爬得精疲力竭也不肯停止,直到從高處掉下來摔死。
狂妄的老鼠——《柳河東集》 永州有一個人,因為自己生肖屬鼠,便認為老鼠很可愛。他家裏沒有養貓狗之類專門捕鼠的動物。他家裏有一些老鼠肆無忌憚,因為他從來不打老鼠。
沒過多久,老鼠互相傳告,都搬到這戶人家來,吃得飽飽的,養得肥肥的,無憂無慮。這樣,弄得這家屋子裏沒有一件完好的家具,衣架上沒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吃的喝的都是老鼠吃了剩下來的東西。那些老鼠白天成群結隊地和人一起行走,夜間到處咬東西,肆意打架,吵鬧聲簡直叫人無法入睡。但這人始終不覺得老鼠討厭。
幾年後,這戶人家遷到別的地方去了,另一人家搬進來住。老鼠仍是得意忘形、肆無忌憚,比以前更吵。新來的主人說:“老鼠本是在陰暗中活動的壞東西,可這裏的老鼠卻吵鬧得這麼厲害,不知為什麼會達到這種地步呢?”
主人很氣憤,立刻借來了五六隻貓,關上門,撤去屋頂上的瓦,用水灌鼠洞;還專門請來幾個人來圍捕老鼠。這樣一來,殺死的老鼠不計其數,屍積如山,扔到偏僻的地方,臭氣幾個月才消散。
貪吃的鯨魚——《柳河東集》 渤海裏有很多龐大的鯨魚,它們經常吞吃比它們小的魚。它們掀波鼓浪,使大海震蕩,連巨大的海島也似乎在搖晃。大鯨魚張口一吞,就要吃掉像小船那樣的肥魚幾十條。它自恃猛勇,向前衝去,追著小魚猛吃不停,終於擱淺在北麵的竭石山前,幹渴而死。這時,原先被它當作食物的魚兒反過來爭先恐後吃著它的肉。
愛財的人——《柳河東集》 永州人都擅長遊泳。一天,江水暴漲得很厲害。有五六個老百姓乘小船橫渡湘水。小船行駛到河中突然進水了。船上的人紛紛棄船下水,其中的一個雖然也盡力劃水,但一直沒有遊動。他的同伴說:“你是最會遊泳的人,今天為什麼落在後麵呢?”他回答說:“我腰間帶著一千銅錢,很沉重,因此落後了。”同伴說:“怎麼不丟掉它呢!”他沒有回答,隻是搖搖腦袋。過了一會兒,他累得渾身酸痛。那些已經遊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向他呼喚著,大聲說道:“你太愚蠢了!真是被錢迷住了心竅!自己快要死了,還要錢作什麼用啊?”他又搖了搖頭,他為了保住身上的錢財,不停地劃水向前遊。
最後,他被那些銅錢拖到河底去了。
對牛彈琴——《弘明集》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他自誇自己的琴技非同尋常,以為他彈出的琴聲能打動牛。於是他便走到一頭正在低頭吃草的老牛麵前,揮指連彈了幾下琴。琴聲不但沒有打動老牛,而且連老牛身上的牛虻都嚇不走。事後,這便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
狂人治病——《宋書》 從前有一個國家,這個國家境內有一股泉水叫“狂泉”。這個國家的人喝了這水沒有不發狂的。隻有國君是打井取水喝,他沒有發狂。
這個國家的人已經都狂了,反而認為國君沒狂是發了狂。於是他們共同商量,一起捉住國君,為他診病,用艾火燒、銀針刺,強迫他吃藥,什麼辦法都用了,但國君就是沒有發狂。最後,國君受不住痛苦,隻好到狂泉那裏舀水喝下去,喝完便狂了。那一國的君臣都顛狂了,大家這才高高興興。
富者乞羊——《金樓子》 楚地有個富人,養了九十九隻羊,希望有一百隻。他為此曾經多次尋求鄉鄰的熟人。他的窮鄰居隻養了一隻羊,富人見了,很高興,便把窮鄰居找來,說:“你看,我隻差一隻羊就有一百隻了,你幫個忙,把羊送給我吧!”
王皓失馬——《北史》 文宣皇帝有一個臣子名叫王皓,生性膽小怕事。有一天,他騎著一匹棗紅馬,跟隨文宣皇帝北征。天氣很冷,有天早晨起來,馬身上蒙了一層霜,因而認不出自己的馬了。他逢人便說他的馬丟了,害得虞侯到處為他尋找,也沒找到。一會兒,太陽出來了,馬身上的霜全都融化了。他驚喜的發現他的馬還拴在帳幕前,於是又說:“我的馬又回來了。”
猴子撈月——《法苑珠林》 樹林裏有一口井,很多猴子每天都到井邊喝水。有一天,有一隻猴子到了一棵尼俱律樹下,看到樹下有口井。月影在井中一晃一晃,獼猴頭兒見了,對那些同伴說:“月亮今天掉到了井中,我們應當共同努力把它撈出來,不然以後每個夜晚都是漆黑漆黑的,多不方便啊。”其它的猴子一起問:“怎麼才能救出月亮呢?”那隻猴子說:“我知道救出月亮的方法,我捉住樹枝,你們捉住我的尾巴,一個連一個,就可以撈出月亮了。”其它的猴子都覺得這個辦法不錯,一個抓住一個,掛成一長串。就快接近水麵時,連在一起的猴子太重,樹枝太小,樹枝突然折斷,所有的猴子都掉進了井裏。夫婦妒影——《法苑珠林》 有一對夫婦想喝酒,便一起到酒壇裏去舀酒,他們突然看見了壇中有人影。於是互相懷疑、妒嫉,以至打起架來。他們的鄰居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便把酒壇打碎了,酒流盡了,根本沒有一個人影兒。這時,夫婦兩人才化幹戈為玉帛。他們知道自己嫉妒的是影子,心裏很羞愧。
天雞——羅隱 古時候有一個人深諳雞的生活習性。他養的雞,冠子和爪子都不突出,羽毛的色彩也不鮮明,看起來平凡得很,但和別的雞搏鬥時,卻是雞中無敵的強者。它報曉也在別的公雞的前頭,所以人們稱它為“天雞”。
這個人臨死時,把他的養雞秘術傳授給了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卻違反了父親養雞的方法:不是羽毛美麗、嘴爪鋒利的,就不飼養。因此,他兒子養的雞不再是早晨啼鳴最早、遇敵勇猛善鬥的雞,而隻是高冠昂首、飲水啄食的雞罷了。
神童仲永——王安石 方仲永是江西金溪人。家裏世世代代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種田人。仲永長到五歲,從來沒見過筆墨紙硯。一天,他忽然哭著要筆墨紙硯。他父親感到奇怪,就向鄰居借來給他,他馬上寫了四句詩,還加上了題目。很多有學識的人看了方仲永寫的詩,都認為他是天才。從此以後,指定任何事物,要他寫詩,他馬上就能寫出,字句文采都很高雅精練。他得到了“神童”的美譽。
從此以後,大家對方仲永的父親也很尊敬,待他像上賓一樣。有錢人家請仲永寫了詩,常拿出錢賞賜他。他的父親把他當作“搖錢樹”,每天帶著他拜東家、訪西家,卻不讓他好好學習。
我聽到神童方仲永的事已經很久了,很想見見他。明道年間,我隨父親還鄉。在舅父家見到了仲永,這時他已有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詩才很平凡,沒有什麼特色。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家,再到舅父家去問仲永的情況,大家說仲永的才智已盡,完全跟普通人一樣了。
我認為仲永是一個天賦特別高的人。他從先天獲得的智慧比普通人要多得多,為什麼後來卻變成一個普通人了呢?因為他後來沒有很好地學習。就算天賦很高的人,如果不好好學習更多的知識,也會變成極普通的人。任何想成材的人,天賦極高固然好,但後天惟一的途徑是勤奮、好學。隻有這樣才能成為博學多才的人。
弄巧成拙——沈括 有一個強盜想打劫一個老實人,老實人也不是好欺負的,兩人狠打惡鬥了起來。誰知那強盜事先滿口含水,當正打得起勁的時候,強盜忽然朝這人的臉上噴水。這人大吃一驚,此時強盜的刀尖已戳進了他的胸膛。
後來有位壯士又碰上了那個強盜,壯士已經知道那個強盜噴水的花招,早有防備。當雙方正惡鬥時,那強盜又玩弄這套把戲,可是水剛一出口,壯士的長槍已經刺穿了他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