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晏子辭退高繚——《說宛》 晏子做齊國宰相時,高繚是晏子的手下。一天,晏子把高繚辭退了。
晏子左右的人勸他說:“高繚在您手下做官已經三年了,並沒有犯什麼錯誤,您也沒有給他升官。現在您卻要辭退他,這是不是沒有道理呢?”
晏子是這樣回答的,他說:“我晏嬰是一個胸襟狹窄、學識淺薄的人,需要周圍的人隨時批評和幫助我,才能不犯錯誤、行事正直。而高繚跟我共事三年,卻從來沒有批評過我一句,糾正過一次我的過失。這樣做官是很不盡職的,我不辭退他才沒有道理呢。”
秉燭而學——《說宛》 晉平公問師曠:“我七十歲了,很想學點東西,恐怕時間太晚了吧。”師曠說:“您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呢?”晉平公聽了師曠這句話很不高興,慍道:“哪裏有做臣子的隨便戲弄國君的呢?”師曠說:“我這個雙眼失明的臣子,怎麼敢戲弄國君啊!我聽說,一個人在少年的時候好學,就像初升的太陽那樣,光輝燦爛;壯年的時候好學,還像正午的太陽,亮度很大;老年的時候好學,也還類似蠟燭的明亮。蠟燭的光亮雖然是有限的,但總比在黑暗中瞎摸索強吧?”晉平公很佩服師曠有這樣的見解。
國有三不祥——《說宛》 有一次,齊景公外出狩獵,登上高山遇見猛虎,路過沼澤碰到毒蛇。他急忙返回皇宮召見晏子,問晏子:“今天我外出狩獵,登上高山就遇見猛虎,路過沼澤就遇見毒蛇,這大概是不吉利的預兆吧?”
晏子說:“國家有三種情況不吉利,但您說的這些情況不在其中。有賢人沒有發現,這是第一種;發現了賢人但不任用他們,這是第二種;任用賢人但不相信他們,這是第三種。平時所說的不吉利就是講的這三種情形啊。今天您登上高山遇見猛虎,因為高山是猛虎藏身的地方;路過沼澤碰到毒蛇,因為沼澤是毒蛇的洞穴。到猛虎和毒蛇的洞穴裏遇見它們這很正常,不在它們的洞穴碰到它們,難道在大街上碰到它們倒是好事嗎?”
貓頭鷹搬家——《說宛》 貓頭鷹想搬家,正收拾東西,飛來了一隻斑鳩。
斑鳩問:“你要到哪兒去?”
貓頭鷹回答說:“我要搬到東方去。”
斑鳩又問:“為什麼要搬家?”
貓頭鷹說:“因為這裏的人們都厭惡我的叫聲,所以我想搬到東方去。”
斑鳩說:“假如你還不改變你那令人討厭的叫聲,即使搬到東方去,那裏的人也照樣會厭惡你的叫聲的。”
魷魚上鉤——《孔叢子》 衛國有一個人名叫子思。一天,他看見一個衛國人在黃河釣到一條大魷魚。魷魚大得連車都裝不下。
子思問那個釣魚人:“魷魚是很難釣到的,你是怎麼釣上它的?”
那人回答說:“我開始下鉤的時候,是用一條小魴魚作釣餌,魷魚遊過時,連看都不看一眼,大大咧咧地搖頭擺尾地遊過去。後來,我換上一大塊豬肉作釣餌,魷魚遊過來,立即吞下了鉤,就這樣被我釣上來了。”
子思聽了,感歎地說:“魷魚難釣,卻禁不住大塊豬肉的引誘。有些人很有才學,但因為貪圖榮華富貴而使自己身敗名裂。”
吝嗇老人——《說宛》 漢代有一個老人,沒有親戚朋友,也沒有子女,但他很有錢。他很吝嗇,粗茶淡飯,早出晚歸,忙忙碌碌地經營家業,多方積累錢財,不知滿足。他自己從不花費一文。有時,別人向他借點錢,他不得已才走進房中取上十個錢,從堂室中慢慢出來,走幾步就減掉一個錢。等走到門外隻剩下了一半。他心疼得緊閉雙眼,把錢交給別人。過了一會兒,不停叮囑說:“我把全部家業拿來幫助你了,切莫告訴別人,不過來了我也沒有錢借出去了。”
老人沒過多久就死了,最後他辛苦積蓄了一輩子的財產全部被朝廷沒收了。
鋸竿進城——《笑林》 從前,有一個傻瓜拿著一根竹竿進城去辦事情。竹竿太長了,豎著拿,城門不夠高,進不去;橫著拿,城門不夠寬,還是進不去。
他想來想去,想不出辦法,坐在城外發呆。
這時候,一位老人走過來,問他坐在城外發什麼呆,他把他的苦惱說了出來,老人說道:“我雖然不是什麼聖人,但年紀比你大,事情見過多了。我告訴你一個好辦法吧,你去拿一把鋸子來,把竹竿鋸斷,不是就可以拿進城去了嗎?”
那個傻瓜覺得老人說得很有道理,認為老人的辦法很妙,把竹竿鋸斷了,還連聲向那個比他見多識廣的老人道謝。
煮竹席——《笑林》 北方有個人到南方來。
南方人煮竹筍請他吃,他不認識竹筍,問道:“這是什麼東西?味道很不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