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 / 3)

第十一章

楊朝英

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號澹齋,青城(今山東高青縣西青城鎮,一說即四川青城)人。曾任郡守、郎中,後歸隱。與貫雲石、阿裏西瑛等交往甚密,相互酬唱。時人讚為高士。他選輯元人小令、套數,編成《陽春白雪》、《太平樂府》,人稱《楊氏二選》,元人散曲多賴此二書保存和流傳。亦工散曲,《太和正音譜》評其曲“如碧海珊瑚”,楊維楨將他與關漢卿、盧疏齋等並提,讚其“奇巧莫如”。現存小令二十七首。

〔雙調·水仙子〕

自足

杏花村裏舊生涯,瘦竹疏梅處士家①。深耕淺種收成罷。酒新芻魚旋打②,有雞豚③竹筍藤花④。客到家常飯,僧來穀雨茶④,閑時節自煉丹砂⑤。

【注解】

①處士:沒有做官的讀書人。此指隱士。

②酒新篘:酒剛剛濾出。篘,過濾。

③魚旋打:魚剛剛打起。旋,旋即,剛剛。

④豚:小豬。

⑤穀雨茶:穀雨節前采摘的春茶。

⑥煉丹砂:古代道教提倡煉丹服食,以延年益壽。丹砂,即朱砂,礦物名,水銀和硫磺的化物,道家煉丹多用。

【譯文】

杏花村裏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瘦竹為朋疏梅為友就是我的家。春天深耕淺種,秋日收獲莊稼。喝新釀的水酒,嚐新打來的鮮魚,還有自養的雞、豬,新摘的竹筍藤芽。客人到來用家常飯招待,僧侶造訪烹煮穀雨時采摘的香茶。閑空時節自己修煉丹砂。

〔雙調·清江引〕

秋深最好是楓樹葉

秋深最好是楓樹葉,染透猩猩血①。風釀楚天秋②,霜浸吳江月③。明日落紅多去也④。

【注解】

①猩猩血:形容鮮紅色。

②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③吳江:泛指江南的河流。

④落紅:此處指楓葉凋落。

【譯文】

這首曲子通過描寫經霜變紅的楓葉,來描寫江南深秋的景色。深秋時節,秋風勁吹,寒霜鋪地,萬物蕭條,惟有楓葉猩紅,裝點著江南的秋天。十分賞心悅目,也引發人的情思。全曲以簡明雅致的語言,在楚天、吳江的闊大背景上,描繪出一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色彩濃豔的深秋風景畫。末句“明日落紅多去也”,透露出作者對楓葉即將凋落的惋惜之情,雖有時日無多的感慨,實際上,仍是讚歎楓葉裝點的江南秋色的美好。全曲顯示出一種明快爽朗的基調。

〔商調·梧葉兒〕

客中聞雨

簷頭溜①,窗外聲,直響到天明。滴得人心碎,刮得人夢怎成?夜雨好無情,不道我愁人怕聽②。

【注解】

①簷頭溜:簷下滴水的地方。

②不道:不管,不顧。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這支小令比之溫詞。內容略同、意境稍遜。

【譯文】

鍾嗣成

字繼先,號醜齋,大梁(今河南開封)人。久居杭州。屢試不中。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載元代雜劇、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所作雜劇今知有《章台柳》《錢神論》《蟠桃會》等七種,皆不傳。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數一套。

〔罵玉郎帶過感皇恩〕

采茶歌·恨別

風流得遇鸞鳳配,恰比翼便分飛,彩雲易散玻璃脆。沒揣①地釵股折,廝琅地②寶鏡虧,撲通地③銀瓶墜。

香冷金猊,燭暗羅幃。支剌地攪斷離腸,撲速地淹殘淚眼,吃答地④鎖定愁眉。天高雁杳,月皎烏飛⑤。暫別離,且寧耐⑥,好將息⑦。你心知,我誠實,有情誰怕隔年期。去後須憑⑧燈報喜⑨,來時長聽馬頻嘶。

【注解】

①沒揣:不料、突然、猛然。

②廝琅地:表象聲,物體破碎聲。

③撲通地:即“撲簌地”,象聲詞,表落淚。

④吃答地:象聲詞。形容落鎖。

⑤月皎烏飛:化用宋周邦彥《蝶戀花.早行》詞中“月皎驚烏棲不定”句意。

⑥寧耐:忍耐。

⑦將息:休息、調養。

⑧須憑:當要憑依。

⑨燈報喜:舊謂燈心爆結燈花,預兆喜事臨門,遠行親人當回來。

【譯文】

風流情得到遇合,鸞與鳳歡樂相聚,但是剛聚首便比翼分飛被迫飛離。像浮雲容易飄散,玻璃瓦刹時被摔碎,又像金釵突然從當腰折斷,廝琅一寶鏡破裂難再圓,銀瓶撲通一下落地墜毀。

金猊香爐的香早已熄滅,錦繡羅帳裏的紅燭光也暗晦。支喇地一聲響攪得離腸寸斷,撲簌簌淚珠兒流得滿臉滿腮,吃答答離愁使人緊鎖柳眉。天穹高遠雁陣南行,月光皎潔烏鴉獨飛。暫時的別離,先耐心地等待,等待傳來好消息。你心中定知道,我對愛情忠誠專一,有情人真心相許就不怕隔年不見的別離。你去後會從那跳動的燈花千知你有喜,你歸來時會聽到駿馬歡快地鳴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