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3)

大學畢業後我被分配到鄰縣的槐坊鎮鎮政府做宣傳幹事,二十多歲有著一腔熱情,總想幹一番事業。在鎮政府大院天天熬時間,上網玩遊戲,兩年來碌碌無為,於是向領導申請下鄉駐村。即使當個村官也比在鎮政府混日子強。王書記和劉鎮長研究後答應了我的要求。讓我去鄭藤村代理村長。劉鎮長找我談話,意味深長地說:“這次讓你駐村也是響應中央號召幹部年輕化。鄭藤村曆來都不好管理,曆史問題多,困難多,讓你去這個村是曆練你,我和王書記都希望你是一塊好鋼。”

官場的話我自然聽得懂,保證一次再保證一次,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再大的困難也不怕,就看我的行動吧。

鄭藤村村長鄭子春剛剛因為裙帶關係被停職審查,他的五服大哥是省裏的副省長,最近突然被******帶走接受調查,聽說貪腐的事兒還不小,也連帶著這個當村長的弟弟。鄭藤村有兩個自然村,大鄭莊和下藤莊。大鄭莊有四百多戶近兩千口人。而下藤莊卻隻有十八戶,不到八十口人。村長一直是大鄭莊的人擔任。大鄭莊有兩大家族,幾十年來輪流擔任村長。而現在好像兩大家族都有些敗落,村長一職也空缺一個多月了。

任命其實很簡單,走個程序我就拿著公章騎著摩托車直奔鄭藤村。鄭藤村距離鎮政府五公裏,十幾分鍾就到了。先路過的是下藤莊,從村前路過,這個莊子很有特點,十八戶人家被一條簸箕型的溝渠包圍著,隻有村口才有一段一百多米的出口。這條溝渠看上去很深,但是沒水,兩岸柳樹槐樹長的也不是很好,樹幹彎彎曲曲的都往溝裏生長。往南幾百米的莊家地裏正對著下藤莊是一座大墳,這座墳是一個巨大的土丘,方圓一百多米,高二十多米,幾裏外都能看到。墳周圍種植著一百多棵柏樹,鬱鬱蔥蔥,有的一人合抱不了,樹齡也有幾百年了。以前就聽說過這叫鄭王墳,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鄭王墳在大鄭莊村西,是鄭氏一族的祖墳,聽說有近千年的曆史。奇怪的是這座墳正對著下藤莊,正好衝著簸箕口,自家的祖墳卻被異姓出門口就能看到,這不合常理。疑惑之間再往南看看,那座墳的地勢很高,而下藤莊不到一千米的距離地勢要低出海拔近十米。再看看下藤莊的形勢,恍然大悟,這就是所謂的風水。此處地勢平坦,方圓十裏內沒有大的河流。造墳者選擇高處臨風,又在北麵取土挖成了一條攏聚風水的溝渠。簸箕形狀源源不斷的把風水輸送到大墳。用藤氏居住此地守墳,陰氣卻又不傷鄭氏一族,藤氏越衰鄭氏人丁越是興旺。

對於地理風水我多少懂一點,我三爺爺是個老私塾,也是個算命先生,經常給人家看宅子,看墳地。小時候經常跟著他到處跑。誰家建房也要請他,誰家死了人也要請他,紅白喜事在我家方圓幾十裏都有他到場。我三爺爺一生未娶,隻身一人,特別喜歡孩子,每逢有事我就跟著他,能吃些席麵。久而久之三爺爺也讓我背誦一些天幹地支六十花甲五星納音的東西。等我上初中三爺爺讓我讀他的書籍,從經史子集到《陰陽宅》、《地理精要》、《象數幹支風水》等。農村的孩子閱讀麵比較窄,有本書就反反複複的閱讀。也把我養成了隻重文科,偏科很嚴重。看著鄭王墳我心裏讚歎古人的精妙和機巧,同時也為下藤莊感到同情。

收回思緒繼續往前走,從村口的東西大路再往東不到一公裏就是大鄭莊。進入村口不遠就是村委會,旁邊是小學。村委會也就三間平房,大門緊鎖,兩邊的窗戶玻璃都沒了。不遠處的簡易廁所散發出惡臭。我皺皺鼻子沒下摩托車轉彎就往村裏走,先去村主任那裏了解一下情況,熟悉熟悉環境。我們這兒是平原地帶,沒什麼礦產,居民的唯一收入就是種地,地裏長出多少莊稼農民就收入多少,一直是貧困地區。我是懷著雄心壯誌要搞出一片天地來,三兩年就把村裏的經濟提高上去,此時高漲的情緒忽然低落下來。村裏稀稀疏疏的幾個人,都是大門緊閉,連飯場都沒有人聊天。正是四月中,也不是農忙季節,男人出去打工,婦孺老人也見不到幾個。個個好像都帶著一股晦氣,沒精打采的。問了幾個老人都說不知道村主是啥。騎著摩托車在村裏轉悠幾圈也沒問出個究竟,幹脆返回去小學校問問老師和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