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著自己高貴的品質,超脫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附錄經典故事
要學會獨立思考
愛因斯坦在少年時候是個愛思考問題的孩子。他在14歲時,能夠自學幾何和微積分,在自學中一旦遇到困難,總是細心琢磨,反複思考,直到實在算不出來時才向別人請教:“給我指個方向吧!”
但是,不等人家開口,愛因斯坦就提出要求說:“不要把答案全部告訴我,留著讓我思考!”
後來,愛因斯坦成為了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當人們讚譽他對人類作出巨大貢獻時,他笑著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自己是自己的鏡子
愛因斯坦16歲那年,由於整日同一群調皮貪玩的孩子在一起,致使自己幾門功課不及格。
一個周末的早上,愛因斯坦正拿著釣魚竿準備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釣魚。這時,父親攔住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愛因斯坦,你整日貪玩且功課不及格,我和你的母親很為你的前途擔憂。”
“有什麼可擔憂的,傑克和羅伯特他們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嗎?”
“孩子,話可不能這樣說。”父親充滿關愛地望著愛因斯坦說,“在我們故鄉流傳著這樣一個寓言,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聽一聽。”
“說有兩隻貓在屋頂上玩耍。一不小心,一隻貓抱著另一隻貓掉到了煙囪裏。”
“當兩隻貓從煙囪裏爬出來時,一隻貓的臉上沾滿了煙黑,而另一隻貓的臉上卻幹幹淨淨。幹淨的貓看見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又髒又醜,便快步跑到河邊洗了臉。而黑臉貓看見幹淨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幹淨的,就大搖大擺地到街上閑逛去了。結果,嚇得其他的貓都四下躲避,以為見到了妖怪。”
“愛因斯坦,誰也不能成為你的鏡子,隻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自己的鏡子,天才也許會照成傻瓜。”
愛因斯坦聽後,羞愧地放下魚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裏。
從此,愛因斯坦時常用自己作為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不認為自己是天才
愛因斯坦從1901~1955年共發表專門性的科學研究論文大約200多篇,但他非常謙虛。
有一次,愛因斯坦的兒子問他:“爸爸,你究竟為什麼有名?”
愛因斯坦先是哈哈大笑,然後嚴肅地對兒子說:“你看見沒有,當盲目的甲殼蟲在一個球麵上爬行,它沒有發現它爬過的路是彎的,而我有幸發現這一點。”
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使許多人稱頌他為偉大的天才,可他一再向別人解釋:“有人稱我為天才,可是我向你們發誓,我並沒有這樣認為。”
在一次集會上,有人對他加以過分的吹捧,使他很惱火,他當場就說:“如果我相信了這些話是真誠的,那我該是一個瘋子,因為我明明知道我不是一個瘋子,所以我不相信。”
不為名望所累
愛因斯坦不為名望所累,不怕否定自己的錯誤。他說:“像我們這樣的工作需要注意兩點,毫不疲倦的堅持性和隨時準備拋棄為之花費了許多時間和勞動的任何東西。”
愛因斯坦多次對朋友誠懇地表示過:“如果逐漸增長的知識否定了他的論斷,他一點兒不感到難堪。”
1937年,愛因斯坦得出了引力波不可能存在的結論,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他得知後非常重視,經過仔細考慮和反複研究,他肯定了別人的意見,在以後的學術報告中,他當眾改正了自己原來的結論。
成功的秘訣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於他成功的秘訣。
愛因斯坦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22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一樣有用。”
年譜
1879年3月14日11時30分,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班霍夫街135號。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名叫赫爾曼·愛因斯坦,母親叫波琳·科克。
1884年,愛因斯坦開始對袖珍羅盤著迷。
1888年,愛因斯坦入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學習。
1891年,自學歐幾裏得幾何學,同時開始自學高等數學。
1900年8月愛因斯坦畢業於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12月完成論文《由毛細管現象得到的推論》,次年發表在萊比錫《物理學雜誌》上並入瑞士籍。
1900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國籍。在這一年5月至7月完成電勢差的熱力學理論的論文。
1905年3月,發表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問題。4月,向蘇黎世大學提出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博士學位。5月,完成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獨立而完整地提出狹義相對性原理,開創物理學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