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之道
“草民”是真人
一個有關風箏的新聞發布會上,東道主贈與客人的禮物是一盒“活體芽豆苗”。透明的塑料紙罩下,一方嫩綠蓬勃競長,隻是纖細了點兒,初識似碧玉,倍覺親慝。
我以為隻能觀賞,像花草之類擺設奇堂。鵝黃時節,三月放風箏,這可真是頗優雅且有深意的贈禮方式,少了銅臭與世俗,便油然而生清明。怎知主人卻不愧疚之色,先是以禮輕而謙卑,接著又作了一番“講究”:此物乃高新技術產物,無土栽培而速生,可涼拌生食亦可烹炒油煎,尤以涮火鍋為佳,鮮嫩爽口,名曰“安豆龍須菜”,安豆者,豌豆也。哦,原來就是餐箸之物呀。
我還是將這一方碧綠的贈與看得珍貴,置之陋室每日澆水數次,實在不忍動刀動剪,猶如刈割韭菜一般。因口腹無欲,心境倒多了幾許平和,或曰一次意外的驚喜。
有友來訪,於無邊無際的漫談中,對這方被規矩在塑料盒內的“風景”評頭論足,非常的不屑與輕蔑,言及現在搖筆杆子的怎有這等禮遇?友人係商海中人,深悟當今人際交往禮尚往來中的諸多繁文縟節。單講送禮這一條,就是大有講究的,此間“風景”令人眼花繚亂,因人而異,“激流飛瀑”、“遠山幽穀”、“樹海林濤”等等,都會產生迥然不同的效果。友人於是戲我七尺男兒竟然對幾根豆芽菜又憐又惜。最後的結論是:這其實是一把青草。
是的,這是一把青草。
這也正好暗含了我的一種心境。如果剔去這分碧綠中“可食”的功利目的,不是青草還能是什麼?《小雅、白駒》中的“皎皎白駒,在彼空穀。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借草而喻美,稱頌人的道德,這難道不是很能警世的麼?置一束青草於陋室,每每能與此對照,做人做事少此虛妄與世故,以“吾無德以堪之”,在物欲橫流中時時保持自省,也該是做人的基本信條。青草如玉。
跌倒了就站起來
世上沒有絕對的事。
一個朋友曾這樣對我說:如果因為我們天生卑微貧窮,就以此為理由不去挑戰,那麼隻能會更貧窮,更卑微。正因為我們天性不多,最終導致寸步難行。但倘若以此為動力,成功地邁出第一步,困難減少了,動力增加了,將會更催人奮進,艱險促使我們拚搏,而拚搏又使我們獲得衝力。
偶閑起來,細細品味,其實是很淺顯,又很易被人忽視的輕重緩急,每個人都要經曆這樣的因果循環。不同的是也許最初同樣的原因,因為采取的措施不同,於是智者走上了良性循環,而愚者則步入了惡性循環軌道。
沒有高不可攀的山峰,既然有山峰就會有人攀。要說一個人一生中最難征服的困難,就是自己的自卑和懶惰。因為自卑所以我們無力爭取,望洋興歎;因為無力爭取,所以會更自卑。
一個和我有同樣經曆的女孩向我傾訴她的不平和不滿:“其實我們並不笨,隻是沒有許多城裏孩子條件好,沒有音樂課,沒有真正的體育課,沒有良好的教育,才使我們這麼貧乏。”誠然。但若以此為借口,而不從零學起,我們將永遠跳不出狹隘的小圈子,趁現在還年輕,我們應該全力爭取。
了解自己的無知而又不奮起的人,是不幸中的不幸,他們的不幸自己感覺不到,就更為不幸。這樣的人認為生活是一種負擔,總是入彷徨、鬱悶。
知己而又能省己,有勇氣衝破枷瑣的人,才是自由鳥。
遠方的誘惑戰勝了天性的怠惰,使翅膀在風雪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禮,身心在跌打中剛強,在品味到一種美好的過程後就會邁向希望的高峰。
個性和思想
整理書櫃,翻出一冊薄薄的《文學慨論講義》,北京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第一次印刷,印數五萬七千六百冊,舒舍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