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輯五 靜心,讓繁華過後終歸平淡(3)(1 / 3)

寧靜的人生不必非得置身於世外桃源

現代社會的喧囂,已經讓很多人心中充滿了無所適從感。時間在身邊不停地穿梭飛騰,每個人都成了全力追趕時間的人。但是時間奔跑得太快,人們在追趕中慢慢地喪失寧靜的心境。其實說到底,寧靜就是那一份悠然自得。世界之大,並不缺少寧靜,隻是缺少那份寧靜的心。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有一年某個冬夜一覺醒來,看見屋外一片潔白,思緒頓時為之一振,命人備酒,在雪地裏邊酌邊徘徊行走。忽然,他想去拜訪遠方的一個朋友戴逵,便連夜坐著小船前往。小船行了一天一夜,才到達朋友的居所。王徽之到了戴逵的門前,舉手欲叩,卻突然改變了主意,讓人搖船返回,隨從不解,他道:“我本悠然而來,興盡即歸,又何必要見到他呢?”

所謂寧靜,並不一定要有具體的行為表現,也不一定要借此達到什麼具體的目的,很多時候隻要心中有寧靜,那麼一草一木都能成為美麗的風景,風風雨雨也是一種安然的享受。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單純追求結果而忽略了享受生命的樂趣:譬如工作,如果你帶著一顆寧靜的心去做,而不是把它當成賴以生存的依靠,那麼重複的日子一定不會那麼枯燥乏味;再如旅行,如果你傾心於沿途的風景,而不單單將思維限定在某個區域或景點,那麼你的旅途將變得更加輕鬆愉快。

人生也是一個旅程,如果你以一顆寧靜的心麵對,不管路途多遠,都是幸福而饒有情趣的。有些人像陶淵明一樣寧靜安逸地生活著,采著菊花,伸個懶腰,吟唱出自己的誌向;有的人像“竹林七賢”一樣淡然自得地生活著,不為世俗禮法所束縛,能夠平靜地麵對人生;有的人則像李白一樣悠然自得地生活著,將自己的心靈放任於大好山河之中,自在逍遙任我行。

讓自己的心擁有寧靜,忘記功名利祿上的得與失,像閑雲一樣自由飄蕩,如魚兒一樣嬉水潛遊。人生短短幾十年,活著容易,生活則不容易。成功的精彩應該是不被束縛的以悠然自得的形式獲得的,不計較得失,才能保持頭腦的絕對清醒,才能解決麵對的一切事情。

當然,擁有寧靜的心,並不是叫你放棄一切名利和物質生活,因為假如沒有足夠物質上的支撐,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成為問題,那又何來寧靜呢?

陶淵明內心寧靜,但是再寧靜他也要為吃喝奔走勞作,開荒種田自給自足。假如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成問題,那還談何寧靜麵對呢?李白生活的寧靜,縱情詩酒之間,但是假如身無分文,靠別人接濟,隻能解決溫飽,又哪有錢買酒旅行呢?可見寧靜的生活是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的。

另外,寧靜的生活方式也不意味放棄自己的主見,人雲亦雲。假如為了寧靜而喪失自己的道德底線,那麼最終也不會享受到真正的淡然。

有一對父子,生活在鄉村,日子過得非常寧靜。父親性子很隨和,總是會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並且經常教導兒子說:“不要和別人爭論,要學會寧靜地生活。”

有一次,父子倆牽著家裏的毛驢進城辦事,半路上有人笑著對他們說:“真笨,有驢子不騎!”父親聽了這樣的話,便趕緊叫兒子騎上驢。走了不久,又有人說:“真是不孝的兒子,竟然讓自己的父親走著!”父親聽了之後不想爭論什麼,為了避嫌,於是趕快叫兒子下來,自己騎到驢背上。這個時候又有人說:“真是狠心的父親,不怕把孩子累死!”父親本想爭論幾句,但是又一想,何必呢,吵來吵去沒意思,還是變化一下吧。於是他連忙叫兒子也騎上驢背。誰知又有人說:“兩個人騎在驢背上,不怕把那瘦驢壓死?”

這樣一來父子倆在毛驢背上待不下去了,趕快溜下驢背,把驢子四隻腳綁起來,用棍子扛著。經過一座橋時,驢子因為不舒服,掙紮了下來,結果掉到河裏淹死了!

父子倆性子隨和不假,但是卻沒有自己的主見,以至於在別人的言語下失去了自我,最終落得個忙亂不堪的下場。

寧靜就是那一份坦然,不管身處何種境遇,麵對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依然微笑著麵對,寧靜地應對一切,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感悟人生的心靈箴言

生活中的我們需要寧靜的心態,可以春天賞花秋天賞月,可以夏天聽風冬天聽雪。這份悠然自得的人生意境能夠讓我們時刻感知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能夠讓我們在寧靜中體會到意誌的能量,從而做好自己的事情,抓住原本屬於自己的幸福。

靜下心來,才能找到成竹在胸的狀態

生活中,很多人都想讓自己寧靜地生活,卻苦於搞不清寧靜到底是什麼。其實寧靜非常簡單,那些能夠寧靜麵對生活和事業的人,通常在心中已經有了規劃,有了把握,正所謂成竹在胸心不慌,這正是他們能夠寧靜的原因。

一個人去浙江旅遊,一名當地的導遊給他的印象特別深刻。因為讓他驚奇的是,那個導遊竟然能在陡峭險峻的山道上健步如飛。

後來在攀登的過程中,他饒有興趣地和那位隻有20出頭的女導遊攀談起來。他說:“導遊,我一直想向你提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可能在你的眼中不太禮貌,我擔心會冒犯你。”導遊聽了之後非常大度地說:“你問,沒關係的。”

他說:“我之前曾經看過很多資料,說是登山這項活動能夠讓人的身材變得苗條起來……”他說到這兒,故意地停頓了一下,試探導遊的反應。導遊並沒有表現出不高興,平靜地說:“這得因人而異吧!我當導遊之前是很苗條的,當了導遊之後反而增加了20多斤的體重。”導遊的話讓他感到更加意外:“啊,反而增加了20多斤?”“可能是每天都爬山太累,反而比之前吃得更多,睡得更香的緣故吧!”她說。

越往上,山的坡度就越大,遊客們跟著導遊走上了修建在垂直懸崖上的棧道。整個棧道是用鋼筋水泥建成的,像是懸在空中的樓梯。他曾經當過兵,但是看到這樣的路時腿還是有些發軟,頭也有些暈乎乎的。他一步一步往前挪著,走得很慢,很謹慎。

這個時候,導遊在舉著話筒介紹完周圍的景點之後,就從懸空棧道上一路小跑著往上衝去。她的腳步和身姿輕盈得如同一隻小鳥,哪怕是在懸崖峭壁麵前,也是那麼的從容穩健,活潑愉悅。

一時間,他被導遊的舉動驚住了,其他遊客也看得目瞪口呆,張大了嘴巴。當他們緩過神來,誇獎讚美她的時候,導遊隻是笑著問他們:“剛才像不像段譽的淩波微步?”“像!像!像!”幾個遊客點頭附和。他笑著說:“你剛剛跑得那麼輕盈,真是太美麗了!我想問你,一個人在這樣的山路上來回攀爬多少次,才能擁有你這種在深淵之前的淡定和輕盈呢?”

她笑了笑,說:“四百次,我來來回回跑了至少四百多次了。這樣的路在你們眼中可能危險重重,但是我卻成竹在胸,所以我能輕鬆麵對,走在上麵也就這樣輕盈了。”他聽了之後深深地點著頭,說:“這次我真得聽明白了,我知道你的寧靜是怎麼來的了。”

從那次爬山之後,他再看到演員在劇中的從容演繹,田徑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動若脫兔,演講家麵對千萬聽眾的侃侃而談之時,他就知道這些人在各自熟悉的領域,已經翻過了很多的高山,早已經對自己將要麵對的事物成竹在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