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音樂入門
音樂名詞解釋
音(Ton)是一種物理現象。物體振動時產生音波,通過空氣傳到耳膜,經過大腦的反射被感知為聲音。人所能聽到的聲音在每秒振動數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樂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隻限於每秒振動27-4100次的範圍內。音的高低、強弱、長短、音色取決於物體振動的狀態。
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覺特性。發音體的振動是由多種諧音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間的相對強度決定了特定的音色。
共鳴(Resonance)當一個發音體振動時,引起了其它物體的振動,並發出了聲音,這種振動就是共鳴。
基音(Fundamentaltone)物體振動時所發出的頻率最低的音,其餘為泛音。也就是發音體整段振動。基音決定了音高。
泛音(Harmonicovertone)除了發音體整體振動產生的基音外,其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時振動,比如:當奏大提琴的最低音C音時,弦的振動裏就包含了圖示的那種振動。泛音的組合決定了特定的音色,並能使人明確地感到基音的響度。樂器和自然界裏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音高(Pitch)用一秒鍾的振動數來表示。頻率次數多者音高,頻率次數少者音低。將每秒振動440次的聲音定為“a”,是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音。
音名(Pitchname)指西洋樂製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稱。這些名稱因國家而異。被廣泛采用的是:CDEFGAB。
唱名(Syllablenames)音階上各音的名稱。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調的主音用1do,小調的主音用6la。
音域(Compass)指某人聲或樂器所能達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範圍。
調性(Tonality)指調式類別與主音高度。如:C大調、d小調。在樂曲中,主音處在旋律、和聲的核心,其它音與之發生從屬關係最後中止在主音上。這樣的樂曲就成了有調性的樂曲。
音階(Scale)調式中的各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次序排成音列。根據調式所包含的音的數量可分為:“五聲音階”、“七聲音階”等。音階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五聲音階(Pentatonicscale)由五個音構成的音階。多用於民族音樂的調式。如:do、re、mi、sol、la、(do)。
大調(Majormode)調式的一種。其音階除第三、四兩音間與第七、八兩音間為半音外,其餘均為全音。大調的色彩通常比小調明朗。
小調(Minormode)西洋小調式的簡稱,有“自然小調”、“和聲小調”、“旋律小調”三種形式。小調的色彩一般較大調黯淡,常用來表達悲哀、憂鬱的情緒。
純律(Justintonation)與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階中各音與主音的關係均為純音程。由於這樣形成的半音無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隨便轉調,由於使用不便,現在較少使用。
主音(Key-note)調式音階裏的第一音。
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種。把一個八度音均分為十二個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這一律製的理論最早由中國明代大音樂家朱載育確立。鋼琴、豎琴等樂器均按此律定弦。
在西方,十二平均律起源於16世紀,到了18世紀被普遍采用。
半音、全音(Semitone、Wholetone)將一個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為半音,兩個半音相當於全音。半音相當於小二度,全音相當於大二度。
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根據協和的程度可分為完全協和音程(純1、4、5、8度)和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協和音程。
音程(Interval)指兩音之間的距離。計算音程的單位稱“度”,兩個音之間包括幾個音節就稱幾度。度數相同的音程又因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數目不同而有純、大、小、增、減等區別。
音區音的高低範圍。不同音區的音在表達思想感情時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
和聲兩個以上的音按一定規律同時結合。和弦進行的強和弱、穩定與不穩定、協和與不協和,以及不穩定、不協和和弦對穩定、協和和弦的傾向性,構成了和聲的功能體係。和聲的功能作用,直接影響到力度的強弱、節奏的鬆緊和動力的大小。此外,和聲的音響效果還有明暗的區別和疏密濃淡之分,從而使和聲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
複調兩個或幾個旋律的同時結合。不同旋律的同時結合叫做對比複調,同一旋律隔開一定肘間的先後模仿稱為模仿複調。運用複調手法,可以豐富音樂形象,加強音樂發展的氣勢和聲部的獨立性,造成前呼後應、此起彼落的效果。
調式從音樂作品的旋律與和聲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歸納出來的音列。這些音互相聯係並保持著一定的傾向性。而調性則是調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許多音樂作品中,調式和調性的轉換和對比,是體現氣氛、色彩、情緒和形象變化的重要手法。
音樂發展史
音樂起源說
音樂不僅是藝術門類的一脈,而且是作為人類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產生的;或者更確切的說。它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既然是一種社會現象,那麽他就一定存在著自身的因起淵源。古往今來諸多音樂史家對音樂的起源作出不同的研究與論說,從而歸納出六中不同的見解,這六種見解,似乎囊括了人類社會的一切宗教,情感。勞動等現象可謂是集科學性,娛樂性與故事性為一體的深刻見解。
這第一種音樂源說被科學家們稱之為“異性求愛說”;這種說法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的。這一學說曾在當時轟動一時。達爾文認為史前動物常常是以鳴叫聲來追求異性的。他們的聲音越優美則越能吸引異性,於是動物們紛紛竟相發出婉約優美的聲音來得到對方的青睞,這種鳴聲。特別是鳥類的鳴聲已具有樂音或節奏的因素。因此,達爾文由此聯想到音樂的起源,認為聲音是在語言產生之前便具有的。原始部落中有些民族的歌就是模仿各種鳥類的鳴叫聲,動人的啁啾,起伏的旋律感,從而形成動聽的民歌傳唱百世。
勞動起源說
關於音樂起源中主張此說的代表人物是奧地利音樂學者瓦勒謝克(1860-1917)和西德的經濟學者布赫(1847-1930)。瓦勒謝克在其著作《原始音樂》中認為音樂的起源是由非洲原始民族在戰爭狩獵時的舞蹈及強烈節奏的伴奏而發展而來的。布赫則在其著作《勞動與節奏》中將音樂的起源歸納為人類的集體勞動,且有係統的收集了從古代到現代的歌謠及南洋原始民族的各種勞動歌曲287首,來研究勞動與節奏的關係,將音樂起源歸結於在原始社會的集體勞動中,他們為了求得統一及效率所產生的節奏。
從漢武帝時開始,樂府越來越龐大,起初宴會娛樂,不過歌童歌女70人演唱,另有樂隊伴奏,規模並不算大。但是到後來樂府屬下已有八百多人,所以到公元前7年,就不得不取消樂府,但被裁撤的卻大都是各地的演唱演奏人才,剩下的小部分則被分配入“太樂”,改從事雅樂活動。但二百年間,尤其是漢武帝以後的一百年間,樂府的影響是極大的,後代雖無樂府的名目,但基本上有著相應的建置,而且後代把與樂府搜集的歌謠相似的歌體也都稱之為“樂府”。
樂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相和歌”本是民間的無伴奏“徒歌”,往往一人唱,幾人和,在這個基礎上加絲類、竹類樂器伴奏,也就是“絲竹更(交替)相和”,就稱為“相和歌”。絲竹類伴奏樂器有琴、瑟、箏、琵琶、笛、笙、篪,而由歌唱者敲節鼓統一節奏。相和歌的結構形式比較多樣,既可以一曲到底,不分段落,也可以分兩個以上段落,每個段落稱為一“解”。結構較為大的,後來也稱為“大曲”,“大曲”有時前麵有相當於引子的“豔”段,後麵有尾聲性質的“趨”或“亂”段。這樣的結構形式,已可表現比較複雜的內容或情感。相和歌已明確有幾種不同的調高,並記明哪首樂曲屬哪個調,我們雖然從秦以前的樂器和文獻記載上知道,早就有調高不同的現象,但那時卻沒有調名。確立調名,是相和歌中才有的。相和歌的五個基本調名叫平調、清調、瑟調、楚調、側調。其中前麵三調在晉以後為清商樂專用,又稱“清商三調”。
平調以黃鍾為宮,所以平調就是正調的意思,也就是基本調。瑟調和清調,分別是平調的下四度和上四度調,它們是在樂器上最易轉換的近關係調。但是在笛上,這三個調的名稱並不相同。平調,笛上稱正聲調;瑟調,笛上稱下徵調;清調,笛上稱清角之調。以正聲調為標準,其它調的宮音相當於正聲調的什麼音,就叫什麼調。
音樂流派與風格
POP:一種最大眾化的音樂,一提到這種音樂,就會想到“芭樂”一詞,還有“俗”這個字。不知道為什麼幾乎所有喜歡搖滾的人都會鄙視聽POP的人。但是又不得不承認生活中接觸到最多的還是POP流行風格。雖然POP風格中充斥著無盡的你愛我,我愛你,孤獨的夜,寂靜的路……看上去很沒有文化底蘊,但是更多時候我還是在聽POP,因為實在是太普遍了,充斥著整個音樂界。偶有幾首歌可稱不朽了,也因為版本太多,翻唱太多而“爛”了。當然既然叫流行,也就更能表現大多數人的心理,更貼近大多數人的內心。
R&B:前幾年很流行的一種曲風,R&B全名是rhythm&blues,據說是源於黑人的音樂,中國第一個玩R&B的音樂人應該是陶喆,想知道什麼是R&B的人,去聽他的第一張專集就可以了。可惜陶喆曾在報紙上說自己更想成為一個搖滾樂手而且給自己定位的是搖滾音樂,而這些在他後來的音樂中確實有了改變,搖滾風格更多了。不過他仍是中國R&B的奠基人。提到R&B還得提到一個音樂鬼才周傑倫,說實話我深感他的音樂從第三張專集後完全步入了搖滾的風格,甚至常常RAP一下。當然R&B中是該有RAP的,但是通篇RAP下去就不是R&B了,RAP和R&B結合最好的歌就是陶喆的《不一樣》。不過鬼才就是鬼才,一年一張白金唱片的速度不得不讓人乍舌。國外樂人R&B風格比較容易被中國人接受的應該算是CRAIGDAVID,他和STING合唱的《Rise&Fall》很有風格。當然還有Usher的專集也很不錯。還有一些大家所不熟知的如Eamon等等樂手都有值得一聽的專集。
JAZZ:身為R&B的老祖宗的JAZZ,僅屬於小資那種人,或者SOHO一族。總之一聽小號和薩克司還有單簧管一起發音,總讓人不爽。當然偶聽一首還是很提精神的。JAZZ裏有很多細的區分諸如:搖擺樂、波普樂、冷爵士、等等,無法確定這些風格區分是按現在流派還是按曆史時段,總之聽起來澀澀的,怪怪的,動靜小的,仿佛不到音準的,帶拐彎的,就是爵士了。
Soul:一種女人哼唱的憂鬱小調,應該算做靈魂音樂,根本上來說是從JAZZ中脫離出來的,但是樂器已經從JAZZ的換成了更現代更電子一些的配樂。恩雅本身應該算做這裏的代表人物,可是更多的人都把她分入了NEWAGE風格流派當中,或許是感到她的音樂中有不少沒有吟唱的部分吧?
Funk:一種黑人音樂,音樂性和節奏性都很強,多運用不合協和弦和音階,很有特色。著名樂手應該是Prince,提到prince不得不多說幾句,這個人應該算是一個鬼才了,他的專集涉及流派非常的多,從FUNK到POP到早期的RAP都有他的身影。他也是影響中國早期DJ的電子樂人當初的一首《Prince》是早期DJ都所熟知的。
NEWAGE:不知道是NEWAGE該包含MIDI還是MIDI該包含NEWAGE,但是現在大家一提音樂流派多數還是說NEWAGE風格的,因此這裏就隻說NEWAGE了,這種音樂流行之前最先應該出現在各大電台的DEMO中,很多主持人都喜歡用一些NEWAGE的曲子作為自己的背景音樂,這是一種能讓大多數人接受的仿古典情節。代表人物應該是YANI,他常試圖采用交響樂式的大樂隊組合加上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的樂器營造宏偉的氣勢。還有班得瑞算是更貼近自然風格的,常能聽到流水鳥聲。再有神秘圓,更加近乎於古典風格。喬治溫司頓則是電鋼琴的一個極至。相信他改編的《CANONIND》是盡人皆知的。
HIP-HOP:HIP-HOP應該是種文化的名詞,其中有種歌的風格叫RAP,但是現在更多的人把一些歌直接定義為HIP-HOP,與其用英文不如直接叫說唱,這樣不論是HIP-HOP包括RAP或者RAP包括HIP-HOP都是行得通的。其實大家有一個誤區,認為隻要是節拍在90到120之間的大家都說叫說唱,其實真正的說唱分很多個分支,這些也是因為地域的不同而區分的。裏麵包括:
EastCoast東海岸說唱。它的言辭激烈、犀利,表演刺激、狂放,代表的人物有:Run-DMC,PublicEnemy。
WestCoast西海岸說唱,它的言辭多數是一種憧憬,它承繼著大部分傳統唱樂的風格。代表人物:IceCube提到這個樂隊他們和DEDERsnoopdoggeminem的一個罪惡城演唱會非常好看。
HardcoreRap硬核說唱:它是Hip-Hop之一種,說唱中一種更具有力量感的音樂形式,打破以往說唱及舞曲的形式,具有更強的破壞力和煽動力,其背景總是伴以不斷弱化的鼓點,而歌詞也大都反映與社會背道而馳或與一般人相異的思維方式。代表的人物有:NWA,DMX等。
GangstaRap:它是Rap的一種,以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欲感受,代表人物:EMINEM(無法確定EMINEM是不是,但是個人認為應該算在此中)提到EMINEM,他是一個說唱歌手,那種音樂和聲音還有歌詞的極端配合很有種釋放的感。他雖然是個白人,按說唱界來說白人是不屬於白人的,但是他卻是說唱界中最有名的歌手。DRDRE他是EMINEM的師傅了,還有snoopdogg他的專集已經出了很多張,可在中國就可以找到一張,還是最近新出的,他的風格很有自己獨特的味道,略帶調侃的語調。
此外說唱還包括幾個小的分支流派,這裏就不提了。
Electronic:電子音樂,主要是由於DJ的興起,帶起的一種電子合成模擬音樂,隻要你有電腦,電腦裏有COOLEDITPRO就可以自己製作了。分支流派甚多諸如:Ambient環境音樂,Experimental實驗電子,IndustrialElectronic工業電子,Trance迷幻電子等等,此風格音樂聽得不多,無法進行過細評價,但是有兩個藝人不得不提,一個是德國的DJSHADOW,還有美國的MOBI,兩個DJ都是世界上非常有名氣的人物,尤其DJSHADOW常常在演出時耍耍現場刷碟,對原有音樂有一定突破。
搖滾樂ROCK。因為ROCK的流派最多最複雜於區分,所以把它放在最後對進行評價。
Brit-pop:雖有個“Pop”字,但其實是Rock的一種,更習慣叫英倫搖滾,音樂風格清新流暢,節奏輕盈,旋律悅耳,代表人物:BLUR我最喜歡的英倫樂隊,一首《SONG》一首《COFFEEANDTV》都是英倫風格的極至,還有就是Oasis綠洲樂隊,Oasis是算做吉他搖滾樂隊,聽了自認為不如BLUR。現代的有COLDPLAY,一個第一次聽就能深深吸引你的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