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魔術的基礎知識
魔術是能夠產生特殊幻影的戲法。即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裝置把實在的動作掩蓋起來,使觀眾感覺到物體忽有忽無,變化不測雜技的一種。魔術師用極敏捷、使人不易覺察的手法和特殊的裝置將變化的真相掩蓋住,而使觀眾感到奇幻莫測。
魔術一詞是外來語,我國古稱“幻術”,廣東稱“掩眼法”,俗稱“變戲法”。
魔術依靠靈活運用光、聲、電等物理和化學的多種科學原理,用奇特的藝術構思,造成種種離奇巧妙的表演形象。魔術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出現在我國漢代的“百戲”中,至唐宋年間,魔術作為一種表演技藝尤為發達。
近百年來,隨著中外藝人交流日益增多,國外魔術也大量地傳入我國。那時,南方的魔術藝人側重於吸取西歐的魔術表演手法,北方則更多地借鑒了亞洲的魔術技藝,因此,出現了我國魔術的南北兩大流派。所謂南派,其表演講究道具造型的宏偉壯麗,表演優美灑脫,一般不說話;北派多重於手上技巧,除表演細膩外,還注重“使口”(說功),這成為北派魔術的一個重要特點。後來,隨著南北派交流日益增多,相互取長補短,現在南北兩派之分已不甚分明。
魔術的起源和發展
從有人類活動開始,魔術就應運而生。它的起源來自於宗教和信仰。在古代,人們認為自然界中所有的事情,都有精靈或神靈操縱,因此巫師或祭師利用人類迷信的心理,利用人們所不知道的原理製造神績,讓人們相信這些是由精靈或神靈所變出來的,這些人借由魔術強化宗教的儀式,使信徒們更加確認他們的信仰。
曆史上最早的魔術紀錄是在古埃及,大約是在公元前2600年,也就是距今4000多年前。1823年發現的威斯卡手稿,記載了一位名叫德狄的魔術師,受召為法老王進行表演。他能將鵝的頭砍下,而斷了頭的鵝依然能走動,最後再把頭接回去恢複為原本的鵝。該紀錄描述了這名魔術師對鵜鶘和公牛也進行了相同的戲法。但法老要求他也對犯人施行相同的戲法時,他拒絕了。
古希臘的神殿也利用了魔術的原理。例如祭師打開神殿大門時,風箱會吹向地麵,祭台上便出現了火焰。還有應用風管製造的會說話的神像。
而最早的戲法紀錄則是杯與球戲法,這是目前人們所知最古老的戲法,在埃及的壁畫中也有紀錄。而真正被人們看見表演的紀錄則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紀時。此戲法在中世紀時大受歡迎,當時的魔術師被稱為雜耍者。這些四處旅行的表演者與樂師、詩人、特技表演者到村莊的空地上以簡單的戲法娛樂村民。
到了中世紀末期,魔術師的苦難開始了。歐洲魔術師開始麵臨來自教堂的強烈反對。因為那時人們十分相信巫術與超自然現象,在這迷信的年代中,任何未被教堂所認可的魔法,就會被認為是黑魔法。隻要一個人指證,魔術師就被會麵臨審判和指控,他們將被指證與惡魔結盟。
盡管受到迫害,魔術師依然是個既危險,又受到歡迎的職業。一些魔術師受到大地主與貴族的青睞與保護。這時期四處遊走表演的魔術師,隻有有限的戲法可以進行表演。當時撲克牌還不普遍,需要大型道具的戲法又昂貴。所以魔術師要依賴靈巧的手法和說故事的技巧。這一時期,用鳥類和動物表演的戲法相當受人們歡迎。
公元16世紀初期,宗教對於魔術的迫害逐漸加深,在英王亨利八世統治期間,對表演魔術的懲罰是死刑。到了16世紀末,對女巫的迫害到了大屠殺的地步。由於這些瘋狂的行徑,魔術師都麵臨生命威脅,若不分享魔術的秘密,都會被處死。這種背景促使了第一本英文魔術書籍的誕生,1584年的《巫術探索》。該書作者雷吉諾史考特的目的,是為了要拯救魔術師的性命,為了將魔術師的技巧與女巫的邪惡力量作為區分。他在書中揭露了不少魔術秘密,以證明這些看似奇跡的神跡,事實上是由一些自然的技巧來達成,而非借助於邪惡的力量。他的這部作品,使很多魔術師避免了被燒死的命運。
在曆史上,隻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魔術師的表演就會高堂滿座。公元18世紀,人們最常聚集的地方是每年的市集,屆時,各種馬戲表演,特技表演都會來此獻藝。但是在這些競爭中,唯一的明星就是魔術師。18世紀最偉大的魔術師,是埃賽克福克斯。他在1720年代聲名大噪,在各城鎮的主要市集上,都能見到其蹤影。埃賽克的經典魔術是蛋袋,從空無一物的袋中,不斷拿出雞蛋與小物品。要觀看福克斯表演需付一先令。他是這項技法的先師,因此成了高收入者,他在1731年逝世時,報紙報道他留下了一萬英鎊的遺產,當時的一萬英鎊,相當於今日的100萬美元,由此可知他多受歡迎。
到了19世紀,隨著劇院的興起,魔術師找到了新的舞台。最早將魔術帶進戲院,並在劇院打出名號的魔術師,是被稱為“北方的大巫師”的蘇格蘭魔術師約翰·亨利·安德森(1814~1874)。他的創新表演風格,影響了後世眾多的魔術師。魔術師將巧手結合燈光和舞台效果,展開了魔術的新紀元。有史以來魔術師登上了曆史的巔峰,許多魔術為了因應戲院而誕生。19世紀末是魔術表演的黃金時期,各地的魔術表演都是高堂滿座。魔術師當時穿著正式的燕尾服,就像當時上戲院的觀眾們一樣,這也是魔術師穿燕尾服表演的起源。有些魔術師甚至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20世紀初期,最著名的魔術大師是脫逃大師胡迪尼(1874~1926)。傳奇魔術大師胡迪尼,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胡迪尼擅長於脫逃術表演,手銬、緊身衣、牛奶罐、中國水牢,以及最著名的水底脫逃都是他的拿手好戲。胡迪尼同時也是揭發以魔術為方法欺騙大眾的所謂特異功能人士的先驅者。直到今日人們依然記得他的事跡。
但是,1930年代電影工業的起飛,造成魔術表演市場的快速衰退。因為在電影中,任何魔法都可能發生。但真正的魔術大師,仍然能讓觀眾著迷。
如今,人們對魔術的需求再度升溫。拉斯維加斯的霓虹燈,已經取代了古代的營火。賭城拉斯維加斯等娛樂城的發展,與電視的魅力,造就了新一代的魔術巨星。這些魔術大師索費高昂,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支持者,這是過去的魔術師所無法想象的。在今日,魔術依然能滿足人們對於驚奇和娛樂的需求。
魔術告訴我們,生命充滿了驚奇和夢想;它同時也告訴我們,所有的事情,都不是表麵上所見到的那樣簡單。我們有理由相信,魔術的曆史,也將隨著人類的發展而走向更遙遠的未來。
中國魔術的曆史
中國魔術早在上古時期就開始孕育和萌芽。它起源於生產勞動,是生活的模擬和再現,起初沒有藝術加工,披上虎皮變成怪獸,就是戲法的胚胎;手持幹戈邊跳邊耍,就是雜技的雛型。古代,戲法和雜技是回合在一起的,後來逐漸以其本質特點分化:以變為核心的是戲法,以耍為主體的是雜技。原始藝術從簡到繁的孕育經過了漫長的曆史時期。
魔術的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有魔術活動的蹤跡。人類的童年,對太陽、月亮、火、雨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隻能解釋為是神話般的非人力的力量。另一方麵,人類也有征服自然的願望,盼望著能采擷到豐富的食品,希冀莊稼豐收、畜牧興旺,於是,頭腦中幻想自然地產生。我國浩翰的神話海洋,如“盤古開天劈地”、“女媧補天”、“誇父逐日”,乃至種瓜立即結瓜,爬樹可以登天,支解後而複活等等,就是證明。
這些幻想情景,體現在古人祭天、祈年等遊藝色彩較濃的習俗活動中,魔術的雛型由此產生了。正如《呂氏春秋》所載的上古“葛天氏”三人手執牛尾而舞那樣,古代戲劇、舞蹈、雜技、魔術都處於萌芽狀態,並未明顯分家。
古人無法抗拒自然災害,因此,他們相信天與地有道路相通,相信有“不周山”那樣的撐天的柱子。於是,出現了能來往於人和神之間的使者——巫、覡和稍後一些時候的方士。這些人為了使人相信他們具有非凡的本領,大都有些驗證的辦法,這就是原始的魔術師。
魔術作為具體節目表演,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西漢元封三年,漢武帝舉行百戲盛會,盛會上即有中國的傳統魔術《魚龍蔓延》等節目,又有羅馬來的魔術師表演了《吐火》、《吞刀》、《自縛自解》等西域魔術。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鳳凰含書》、《拔井》、《劃地成收》等多個魔術節目。隋煬帝時出現《黃龍變》,變來滿地的水族。唐玄宗時流行的《入壺舞》,表演者從左麵缸中鑽進去又從右麵缸中爬出來,都是冠絕一時的魔術佳作。
到了宋代,魔術開始分科,出現“手法”、“撮弄”等若幹專業,同時還出現了專業魔術師們組成的民間社團——雲機社。宋代著名魔術家杜七聖,擅長殺人複活的把戲,名噪一時,稱為“七聖法”。明、清時期,各種魔術戲法節目在民間街頭巷尾流傳,我國著名的《九連環》、《仙人栽豆》、《古彩戲法》等,均在世界魔壇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清代中葉以後,中國藝人一部分飄零海外,歐美和日本的魔術團體也不斷來華演出,促進了中外魔術的交流,中國魔術師們在保持自己魔術的傳統習慣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量的外國魔術的表演形式、內容、技巧,逐漸形成了中國魔術舞台上今天這樣五花八門的節目。
魔術的分類
古今中外的魔術節目種類眾多,五花八門,沒有人知道確切的數字,也沒有人認真統計過。根據魔術節目內在的規律可以把它們分成幾大類:
按表演場地分類
舞台魔術:它利用舞台作機關,台幕作背景。所用的道具均與舞台相聯係,不能在室內或沒有設備的地方應用,所以稱之為舞台魔術、很多舞台魔術,利用燈光,以眩耀觀眾的視線。舞台的背景,以黑、深紅、深藍、墨綠等色的布幕為最佳。因深色背景可以掩護魔術上的秘密。另外配上音樂伴奏,可作出更精彩的表演。
室內魔術:它多數采用小巧玲現的道具。由於室內魔術與觀眾們的座位很接近,又沒有可以作掩護的背景、機關,那就必須充分發揮演員的機智和才能了。
宴會魔術:所謂宴席魔術是指魔術師在宴席上為賓朋表演的魔術。此魔術所需要的場麵要比家庭魔術大許多,觀看者也多一些。魔術師可以站在那裏表演,也可來回走動表演,這樣活動的範圍就變大了,表演時也比較輕鬆、自然。
表演的內容基本上以小型手彩魔術和小型門子活兒為主,但必須帶有很強的趣味性,隻有這樣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才能增加宴會的喜悅氣氛。
近景魔術:即近距離觀看的魔術,它具有與觀眾互動性近景魔術強,對細節手法要求高等特點,因為與觀眾麵對麵接觸,觀眾又常常可以觸摸表演物,往往帶來的震撼極大。
按曆史角度分類
中國魔術可以分為“中國古代魔術”和“現代魔術”;經常在一些表演當中看到某人擅長“古典戲法”,即屬於中國古代魔術中的一種。
按原理與技術分類
這種分類不是絕對的,表演時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交叉使用不同的原理與技術,又可分為:
手法類:以手法技術為主,必須勤練才能表演。
器械類:以巧妙設計的機關、器械來進行表演。
心理類:根據心理學的原理來進行魔術表演。
科技類:以化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知識作為依據來進行表演。
按表演規模分類
大型魔術:也叫做“巨型魔術”,俗稱,“大活兒”。所使用的道具體積比較大,主要用來“變人”或更大的動物。
中型魔術:也叫做“中活兒”。
小型魔術:也叫做“小魔術”,又稱“小活兒”。所使用的道具小而精致,可以放在手上表演,也可以放在彩桌上進行表演。
按表演專題分類
某位魔術師擅長某種道具的魔術,常把同一道具的魔術組合在一起演出,形成一個專題。專題魔術包括:
硬幣魔術:利用硬幣進行表演,魔術師通常愛用人民幣壹元幣和美金五角幣進行表演。
紙牌魔術:紙牌魔術用撲克牌進行表演,紙牌魔術往往有上萬種之多。
絲巾魔術:用絲巾、紗巾做道具進行表演的魔術。
繩索魔術:解繩索或掙脫繩索之類的表演。
海綿球:用海綿或海綿球進行的魔術表演。
逃脫魔術
心靈魔術:讀心術,透視,預言等超能力類的魔術。
等等。
按魔術效果分類
一位美國魔術師達裏爾·費茲奇曾在他的著作《魔術腦》中為魔術的效果做了以下的分類:
製造:包括出現、製造和繁殖(分裂)。
消失:將固體遁形。
移位:將固體由這方遁形至它方出現。
改變:質與形的改變。
穿透:一個固體物毫發無傷的穿過另一個固體物。
複原:將完全破壞的東西恢複原狀。
賦予生命:使無生命物自己會動。
漂浮:改變其重力。
吸引力:神奇的吸附力,也是改變重力,但須有另一個有形的物體來吸附。
刀槍不入:反人體自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