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 防騙防盜防暴主題活動
活動對象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但如今有的青少年法製意識淡薄,爭強好勝,為了一些小事、哥們兒義氣,甚至一個念頭就行凶、殺人。對青少年暴力犯罪我們應該加以足夠的重視,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年齡為14至25周歲的犯罪主體利用身體力量或其他工具惡意侵害他人身體或公私財物的危害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為。據統計,近幾年青少年暴力犯罪不僅在青少年犯罪中比例大幅上升,其數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暴力犯罪中也占相當大的比重。
當前青少年暴力犯罪主要集中於故意殺人、故意傷害、強奸、搶劫等典型暴力犯罪。此外,綁架、聚眾鬥毆、尋釁滋事等其他憑借暴力手段實施的犯罪,在青少年暴力中也占相當比例。
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往往是從不遵守道德規範開始的,他們剛剛踏上人生的成長之路,心理狀態脆弱,易受誘惑,喜歡模仿,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製能力不強,道德和理智相對模糊,易受外界的影響。
青少年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尤其要正確對待青春期生理心理問題,學會以正確方法發泄自身消極情緒,調節自我心理,提高心理素質。要著重提高自身法律素質,自覺守法護法,如做到不隨身攜帶管製刀具,不打架鬥毆,不酗酒等,杜絕自身的不良行為,特別是暴力行為。積極追求健康文明,遠離低級的暴力色情文化,並轉變“江湖義氣”的哥們兒思想,慎重交友,自覺抵製犯罪思想侵蝕。
因此,本次活動以青少年學生為主要對象。
活動背景
近年來,青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且犯罪者的年齡越來越小,案件的類型越來越多。由此可見,通過加強法製教育,不斷增強學生的法律知識和法製觀念,使他們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為班主任,應抓住小學生品德、個性、道德觀、人生觀形成的初始時期,加強平時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地以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兩者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我們在具體實踐中注意將遵守社會主義法律與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有機地結合起來。例如強調學生自覺執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中有關“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集體的利益以及公民個人的合法權利與自由”等規定的同時,要在愛護公物、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維護社會秩序、尊重社會公德方麵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來。
法律與紀律同是具有約束力與強製性的行為規範,違法常常從違紀開始,由違紀發展而來。遵紀守法是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第一道長堤。在法製教育過程中,我們一方麵應當組織學生學習《義務教育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自己學習生活關係最為密切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麵還要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守則》及本校製定的有關規章製度,將學法律與學校規,守法律與守紀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所采用的方法是讓學生對照學習,即圍繞法規、校紀羅列出若幹問題,再組織學習、測試或競賽等。
廣大青少年學生,尤其是小學生還不具備完整的辨別是非的能力,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個體,是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作為學校教師、家長(監護人)、社會,理應承擔起保護孩子的義務,我們必須為他們的健康、愉快成長,撐起一把法製的、安全的“保護傘”。
班會課是對學生進行法製教育的最佳陣地,可以開展主題班會,把“學法”“守法”的過程開展得生動活潑,形式多樣。如有些班級曾采用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形式,以小品、搶答等形式讓學生來演繹、學習和討論《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在“樂”的氣氛中,用耳聽“法”,用眼“看”法,用心說“法”,加深了對“法”的認識和理解。
活動目的
1.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從思想上認識到現階段遵守社會秩序的意義,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維護社會穩定做貢獻。
2.喚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3.使學生了解各種法律法規,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權利和利益,同時教育學生懂得什麼是犯罪,什麼是違法。
4.自覺遵守和維護法律,增強青少年同違法犯罪行為進行鬥爭的意識,培養他們運用法律的能力。
5.達到保護性預防。保護性預防是指國家或社會各方麵的力量以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的而采取的各種措施,這些措施主要包括:應加強有關青少年保護的立法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習慣,禁止侵蝕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傳播;打擊教唆、引誘、脅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動,這也是保護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環節。
6.達到堵塞性預防。堵塞性預防是指通過堵塞各方麵工作的漏洞,減少和消除實施犯罪的條件,達到犯罪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強學校、家庭對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加強人口流動量大且人口密集區域與僻靜、空曠地段的管理;加強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可有效防止涉世之初青年的職務經濟等犯罪。
7.達到控製性預防。控製性預防是指各種針對有明顯犯罪傾向或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人采取的幫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幫教小組;送工讀學校教育;加強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訪考察。
8.達到改造性預防。改造性預防指政法機關以生產勞動為主要手段,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術教育,使有違法犯罪的人改邪歸正,成為遵紀守法的勞動者。在勞動改造時,應結合青少年犯罪的特點與原因,要重點進行思想教育,以徹底從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造,真正成為自食其力遵紀守法的勞動者。
活動準備
1.班主任準備。
(1)製作案例幻燈片,並配錄音說明。
(2)製訂本次班會計劃。
(3)準備學生表演節目所需的音響設備及多媒體。
2.學生準備。
(1)認真學習《小學生行為規範》和《中小學生法製教育通用讀本》。
(2)以小組為單位排練文藝節目。
(3)準備身邊發生的案例小品,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3.教室準備。
(1)張貼標語。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