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複雜的人生(1 / 3)

感受複雜的人生

一切作品中,我隻愛以自己的心血寫成者。用心血和格言寫成的東西,並非要讓人們大聲地讚頌,而是讓人們默念於心,細細品味。——尼采

生幼年失去慈父之愛

1844年10月15日,德國普魯士薩克森州洛肯村的街頭,牧師卡爾·路德維希·尼采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卡爾出身於一個牧師世家,這個宗教世家的家庭成員都是虔誠的路德教派成員。和他的父親、祖父以及他妻子的父親、祖父一樣,卡爾也義無反顧地走上了牧師這一職業道路。他相信:“在這條道路上,上帝能夠給予其信徒啟示,君主會為其臣民指引。”

上司們對卡爾讚許有加,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四世給予他王權上的庇護。如果不是因為頭痛症和神經質,卡爾應該會有一個錦繡的前程,但是由於病痛的折磨,他不得不長時間地休息,從而耽誤了自己的晉升。

卡爾申請去負責一個鄉村教區,因此他被任命去了洛肯。洛肯是一個位於普魯士薩克森州遼闊平原上的貧窮鄉村,這裏地勢荒涼,村裏都是些低矮的小房子,但是卡爾對這種孤獨幽暗還算滿意,因為這很適合休養。

這一年是卡爾婚後的第四年,卡爾年輕的妻子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初為人父的卡爾十分愉悅,更由於孩子出生的日子10月15日恰巧與國王生日是同一天。

這種巧合令卡爾更加高興,他在教區的登記簿上記錄下了自己初為人父的喜悅:“哦,10月,受到祝福的10月,在過去的日子裏,我沉浸在你帶給我的無盡歡樂當中,但是在你帶來的所有歡樂中,最深沉最重要的莫過於我為我的長子洗禮……我的兒子,我給予你弗裏德裏希·威廉的名字,並以此來紀念和你同日誕生的我們高貴的恩主。”

在小威廉之後,卡爾的妻子還生了第二個兒子約瑟夫,再幾年之後,小威廉又有了一個妹妹伊麗莎白。

此時,小威廉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小威廉學說話很慢,直至兩歲半的時候才說出了第一句話。他是個沉默的孩子,總是用嚴肅的目光安靜地注視著周圍的一切。

小威廉的這些特點並沒有影響到父親對他的疼愛,卡爾深愛著這個沉默安靜的兒子,每當出去散步時,他總要把小威廉帶在身邊。

雖然那時的威廉年紀還很小,但在他的記憶中,父親牽著他的手散步的情景總是清晰而又深刻,他和父親走在村外廣闊的平原上。平原上有很多的小池塘,鍾聲從遠處飄來,在平原上回蕩,此時,小威廉總是緊緊地握著父親那雙強有力的大手,這讓他感覺到了溫暖。

1848年8月,卡爾從自家門口的石階頂上重重地摔了下去,他的頭部猛烈地撞到了其中一級石階的邊緣上。頭部嚴重的撞擊加劇了他的頭痛症和神經質的毛病,卡爾完全失去了理智,而神誌不清和體力衰竭的並發症終於在一年之後奪去了他的生命。

父親去世時,威廉隻有4歲,在這段時間中,他經曆了父親的生病和去世,而這其中發生的各種事件:不管是深夜中突然響起的報警聲、房子裏傳來的哭泣聲,還是密室裏的恐怖、死樣的寂靜、盡情宣泄的悲傷,甚至是教堂的喪鍾聲、讚美詩以及葬禮上的布道、深深埋在教堂石板底下的靈柩,都在他心靈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這年春天,母親帶著全家人離開了洛肯,移居到薩勒河畔瑙姆堡附近的小鎮上,因為親戚們就住在相鄰的鄉間,在這裏可以和他們離得近一些,互相有個照應。

沒過多久,威廉的奶奶和姑姑也搬過來跟他們一起住在一幢小房子裏,親戚們的到來使還處在悲痛當中的孩子們漸漸從悲傷中走了出來,並且習慣了一大家人的生活。

瑙姆堡的統治階級由官僚和牧師組成,他們受到王室的眷顧,因此虔誠地效忠於他們的王朝。這些資產階級上流社會的成員都住在高大的城牆內,一到夜晚城門就緊緊關閉。統治階級和整個瑙姆堡居民的生活都是刻板嚴謹、井井有條的。

都市教堂裏的鍾聲洪亮遼遠,響徹整個小鎮,控製著居民的生活作息,它或將人們從睡夢中叫醒或者催促人們入眠,甚至還可以召集人們去參加國家和宗教的節日典禮。

威廉作為居民中的一員,他的生活同所有人一樣,雖然他還隻是一個孩子,但他的生活也是刻板嚴謹、井井有條的,他生命中的特質與瑙姆堡十分契合,這讓他很快便適應了這裏的生活節奏,同時孩子天性中的好奇也讓威廉不斷發現新生活的美好。

這裏有雄壯的閱兵儀式,還有風琴伴奏和合唱的宗教典禮,盛大的周年慶典,這讓從小村莊來的威廉讚歎不已。

最打動威廉的便是每年一度的聖誕節的來臨。相較之下,他自己的生日雖然不能像聖誕節那樣深深地打動他,但仍然能給他帶來巨大的快樂,因為他和國王同一天生日,每到那一天的早上,軍樂聲總是能將他從睡夢中喚醒。

威廉也把這個儀式看作是慶祝自己生日的集會,因此整個儀式中的各個活動也便是他的生日禮物。慶祝儀式很短,一結束,他們一家就會一塊兒去教堂。威廉把牧師獻給國王的布道詞中最好的句子挑出來獻給他自己,作為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隨後,威廉和他的同學們聚集在學校來慶祝這個重大的日子,這是他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在威廉的心中,父親的印象依然深刻,他將父親的形象牢牢地記在了心中,並且把父親當作了自己前進的榜樣,很小他就立下了誌向,希望自己能夠像父親及家族中的其他叔叔一樣,成為一名牧師,傳達上帝的信息。

小威廉身上顯示出了嚴謹的作風,他做事高度嚴格、一絲不苟,即使隻是受到了些許的責備,他的自尊心都會受到強烈的打擊。

小威廉喜歡自己一個人做事,從不接受別人的幫助,當他焦慮不安時,他會將自己隱藏起來,躲避在某個偏僻的角落內審查自己的行為,這個時候的他不會再跟妹妹一塊兒玩耍,直至他通過深思熟慮之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了明確的對錯的判斷。

有一天,正下著傾盆大雨,威廉卻像平常一樣從學校邁著緩慢的步伐回到了家中,母親看到他雖然沒有帶雨傘或鬥篷,卻絲毫沒有慌亂的樣子,因此便將他叫住了,威廉不慌不忙地穩步走到了她的麵前,母親問他為什麼下大雨還不趕快回家,威廉答道:“老師總是教導我們,不要在街道上隨便奔跑。”

威廉的夥伴們因此給他取了個“小牧師”的外號,因此每當他大聲地給同學們朗讀《聖經》裏的某一章節時,同學們就會安靜下來,帶著敬意去傾聽。

威廉經常告訴妹妹:“隻有當一個人成為自己的主人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世界的主人。”他骨子裏有著天生的驕傲,並且深信尼采家族擁有非常高貴的血統。

年邁的祖母總是熱衷於給威廉講述家族的傳奇曆史,這讓威廉和妹妹伊麗莎白對家族的過去充滿幻想:

“家族的遠祖住在波蘭,名叫尼茲克,他擁有伯爵的封號。在宗教改革運動時期,先人們反抗宗教迫害,並與天主教會斷絕了關係,從此之後,他們就開始了悲慘的流浪生活,在整整3年的時間中,他們無家可歸,隻能從一個村落被驅逐到另一個村落。

“在流亡前夕,他們的兒子出生了,先人們隻能帶著這個新生兒一塊兒踏上了流浪的旅程,在流浪的過程中,雖然這個孩子經曆了各種各樣的磨難,但是由於母親全心全意、始終不渝的看護,這個孩子終於奇跡般的長大了,並擁有健康的身體。這個孩子成為了家族的傳承人,他活了一大把年紀,最終將自己的強健和長壽傳給了自己的後代,令這個家族最終欣欣向榮起來。”

雖然這個傳奇已經聽過很多次了,但是威廉從來都沒有感到過厭倦,他還經常主動要求別人給他講述波蘭民族的曆史。別人告訴他:“當年貴族們聚集在遼闊的平原中央選舉國王,這是一個平等的選舉,因為即使是那些地位最低下的人也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意誌投上一票。”

威廉為他聽到的這一切而感動,他十分羨慕當時的生活。這些故事讓他深深地相信,這個民族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種族。威廉總是向妹妹宣稱:“一個尼茲克伯爵絕不會撒謊。”

童年的這些故事深深地刻在了威廉的心裏,他做事和他的祖先毫無分別。但每當他在家裏時,他總是被家中那幾個相依為命的婦人抱入懷中,百般愛撫。

擴大興趣愛好寫作

1853年,威廉9歲了,這時,他的興趣便擴大了。教堂裏聽到的漢德爾的合唱曲音樂向他打開了另一扇通往音樂世界的窗戶,他開始學習彈奏鋼琴,他的進步很快,不久就能嫻熟地彈奏,並且可以即興演奏,他甚至可以和著《聖經》的朗誦來進行伴奏。

威廉這些過人的能力反而讓母親感到不安。她想起了丈夫的命運,他和威廉一樣喜歡彈奏鋼琴,在洛肯時他也常常即興演奏。

此時,威廉開始嚐試去創作優美的旋律,他譜寫了狂想曲及許多瑪祖卡舞曲;同時他也寫作詩歌,每當紀念日來臨時,他便將他的配樂詩作獻給自己的祖母、母親、姑姑和妹妹。

威廉還起草了包括各種原則和建議的說教性的論文,並將這些作品分發給夥伴們看。

1854年,塞瓦斯托波爾被法國人圍困,威廉在被困期間研究了彈道學和設防地的防禦。塞瓦斯托波爾被占領以後,威廉難過地哭了。

在被圍困期間,威廉還和兩個朋友共同創辦了一個藝術劇院,劇院裏上演著古代戲劇和早期文明劇,他自己還為劇院創作了《奧林匹斯山諸神》和《奧卡達爾》兩個劇目。

小學畢業後,威廉去瑙姆堡上了中學。一進中學,由於威廉具有超乎常人的智商,中學老師們便向他的母親提議,讓她把她聰明的孩子送到質量更高的學校去學習。

母親在這個問題上猶豫不決,她更願意讓孩子離自己近一點兒,因此她拒絕了老師們的建議。

1858年,威廉在布萊的鄉間度假。那裏綠樹成蔭、群山起伏,而村莊坐落在薩勒河畔。薩勒河緩緩流淌,河水清澈,每天早上,威廉都要到清澈的河裏去洗澡。此時,威廉和他的外公外婆以及他的妹妹伊麗莎白住在一起,他對這種充實豐富的生活感到十分滿意。

威廉也知道,自己漸漸地長大了,很快便要離開自己的親人到外麵去獨自闖蕩,也許他就要住在另外的地方,去結交新的朋友了。麵對未知的人生道路,他有些許的焦慮。

威廉總是回憶自己整個漫長的童年。在那漸漸遠去的14個年頭裏,有父親的慈愛及家人去世的悲傷,也有對家族傳奇的驕傲和深深的向往,還有對音樂和詩歌的卓絕的發現。這些情景常常讓他心中激動不已。

威廉沉醉於自己所經曆的豐富人生當中,他拿出鋼筆,在12天的時間中寫出了一部自己的童年史。在寫作的過程中,巨大的喜悅充滿了心間,這讓他絲毫不感到疲倦。

位於薩勒河畔距離瑙姆堡5000米遠,是一所曆史悠久的學校——普爾塔學校,長久以來,威廉就被普爾塔深深吸引,渴望能夠獲得去普爾塔學習的機會。

早在12世紀的時候,西多教團僧侶從拉丁西部來到了這片斯拉夫人聚居的土地,他們獲得了河岸兩邊土地的所有權,並開始在土地上修建房子和教堂,在四周築起了高高的圍牆。

僧侶們很快就被薩克森君王驅逐出境,路德派教的信徒們定居在他們修建的教堂和房子裏,信徒們保留了僧侶們創辦的學校。

1540年,學校的管理者在學校的教育指導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要培養孩子們,讓他們適應去過宗教生活。”

在這所學校中,學生們必須住校,同老師們待在一起。學校一直堅持禁止任何帶有安閑逸樂行為方式的規章製度。學校中還有一套明確的等級製度:每個老師指導20名學生,最大的學生要照管最小的學生。學校開設了宗教、希伯來文、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課程。

在這所修道院式的學校裏,新教的倫理和德意誌民族所特有的一絲不苟、人道主義精神水乳交融,形成學校裏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格。

這裏培養出了許多非凡卓絕的人物:諾瓦利斯、施萊格爾兄弟,以及兼哲學家、教育家為一身,被學校引以為榮的費希特。

1858年10月,威廉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他被授予了一份獎學金,從此離開家進入了普爾塔學校。

在第一學年,有一次,威廉和同學們在一起說起穆奇烏斯的故事。他們認為“沒有一個人會有勇氣把手放進火裏”,因此不相信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麵對同學們的言論,威廉不屑於爭辯,他隻是伸手從爐中抓出一塊燃燒的煤,把它放在了自己的手掌裏。最後的結果便是,這個燒灼的疤痕跟隨了他終生。為了讓這塊榮耀的疤痕曆久彌新,威廉甚至讓熔化的蠟流過傷疤,來使疤痕變得更加顯眼。

除了這次“英雄壯舉”,威廉很少把時間花在玩樂之上,同時,他特立獨行,不輕易和學校裏的陌生人接觸。

從記事不久,威廉就是整個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因此他身上具有在女性環境中形成的溫柔氣質,這種氣質讓他很難適應普爾塔的清規戒律。每個星期天下午,他的母親、妹妹和他在瑙姆堡的兩個朋友都會到校門口接他,這時他才會外出,與家人和朋友們在學校附近的小酒館裏消磨掉剩下的時光。

1859年7月,威廉獲得普爾塔學校提供給學生最長的一個月假期。在這難得的自由時間中,他重訪了自己的出生地,還到耶拿和魏瑪匆匆旅行了一趟。

在學校裏,功課剝奪了他大量的時間,使他沒辦法發揮自己寫作的才能,現在寫作的靈感和樂趣又重新在他身上得以展現了,於是他把自己旅行的夏日印象寫成了一篇略帶悲懷的抒情散文:

太陽已經下山之後,我們離開了暗黑的圍場。此時,我們背後的天空沐浴在金色的霞光裏,而在我們頭頂的上空,雲彩閃耀著玫瑰色的光芒。夜晚的和風輕輕吹拂著,靜靜的城市在我們眼前。

嗬,呼吸一下這夏夜裏美麗的氣息吧,這花香,還有這緋紅的晚霞!難道你沒有感覺到你的思潮正在翻越飛升嗎?它就像縱情歡唱的雲雀,棲息在金光璀璨的雲端。看看這夜晚中的勝景!我自己的人生展現在自己的麵前。

我自己的命運如此安排:暗黑的陰影裏一部分被封鎖其中,其餘的則飛升於自由的空中!就在那一刻,路旁的瘋人院內傳出了一聲尖銳的叫喊,將我們的耳朵都撕裂了。我們感到好像有某個惡魔正在扇動著邪惡的翅膀觸及我們的皮膚,因此我們把手握得更緊。滾開,你這邪惡的勢力!即使是在如此美麗的世界裏,依然還存在著痛苦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