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如果不能集中精力和時間來追求自己的理想,那將遺恨終生。——鄧肯

經典故事

從小堅持真理

鄧肯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全家人僅靠母親教授音樂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7歲的時候,她進了公立學校。

一次,學校舉行聖誕節聯歡會,老師向孩子們分發糖果和蛋糕:“孩子們,你們瞧,聖誕老人給你們帶來什麼啦?”

孩子們都歡呼起來,可是她卻出人意料地站起來,認真地說:“根本沒有什麼聖誕老人!”

孩子們都非常吃驚,老師也很意外,生氣地說:“糖果隻發給相信聖誕老人的孩子!”

鄧肯大聲說:“那我不要您的糖果!”老師大發脾氣,命令她走到前麵去,坐到地板上。

她昂著頭走到前麵,轉過身對著全班同學大聲演講:“我不相信謊言,我媽媽告訴我,她太窮,當不了聖誕老人。隻有那些有錢的媽媽才能裝扮聖誕老人送禮物!”

老師怒氣衝衝地走上前來,抓住她的肩膀使勁向下按,想強迫她跪到地板上,但是鄧肯緊繃住雙腿,死死抓住老師不放,結果就是沒被按倒。這招失敗後,老師又讓她站到牆角去。

她雖然麵對牆角,仍不停地回頭大嚷:“就是沒有聖誕老人!就是沒有聖誕老人!”

最後,老師沒有辦法,隻好打發她先回家。一路上,這倔強的孩子還在大聲叫喊:“沒有聖誕老人,就是沒有聖誕老人!”回到家她還在想:“不給我糖果,還懲罰我,就因為我說了真話。”

她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媽媽:“媽媽,我說得對嗎?”

媽媽說:“沒有聖誕老人,也沒有上帝,隻有自己幫助自己。”

呆坐在波提切利的名畫《春》前

鄧肯在佛羅倫薩下了火車,然後用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愉快地到處遊覽,看遍了美術館、公園和橄欖園。

在那段時間裏,是波提切利吸引了鄧肯這顆年輕的心。一連幾天,她在意大利畫家波提切利的名畫《春》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完全被它迷住了。

一次,善良的老管理員給她拿來一張凳子,並好奇而又饒有興趣地觀察鄧肯看畫時的表情。

鄧肯一直在那裏坐著,結果,她真的看到了鮮花在勃勃生長,赤裸的腿在翩翩起舞,畫中人的身體在輕輕搖擺,而歡樂的使者來到她的身旁。於是她想:“我一定要把這幅畫編成舞蹈,把曾經使我痛苦萬分的愛的信息,以及孕育萬物的春天,帶給人們。我一定要用舞蹈把我感受到的這種巨大的喜悅傳遞給人們。”

這就是鄧肯在佛羅倫薩麵對波提切利的《春》所作的思索,後來她就努力將它編成了舞蹈。在裏麵,甜蜜的異教徒生活時隱時現,阿芙洛狄特光輝通過更為仁慈溫柔的聖母的形象來表現,阿波羅就像聖塞巴斯蒂安一樣來到嫩芽初上的樹林中!啊,所有這一切就像充滿歡樂的暖流湧進她的胸膛,她急切地想把它們表現在自己的舞蹈中,她稱之為《未來之舞》。

對音樂的完美詮釋

鄧肯離開了戴利,回到卡內基會堂的工作室。這時她忽然被美國鋼琴家、作曲家埃斯爾伯特·雷文的音樂深深地吸引住,並為他的音樂《拉吉蘇斯》《奧菲莉亞》《水仙女》等創作了舞蹈。

然而雷文並不買賬,他找到鄧肯並大聲嚷道:“聽說你用我的樂曲跳舞,我不準,我不準!我的音樂可不是舞蹈音樂,誰也不許用它來跳舞!”

鄧肯拉著他的手,領他到一把椅子旁邊。

“請坐,”她說,“我要用你的樂曲跳個舞給你瞧礁,要是你不喜歡,我發誓以後決不再用它來跳舞。”

於是鄧肯用他的《拉吉蘇斯》跳給他看。從那美妙的曲調中,鄧肯早已發現作曲家對於年輕的拉吉蘇斯的想象:他站在小溪旁看著看著,終於對自己的影子發生了愛戀,最後衰竭而死,成了一朵水仙花。

最後一個音符的聲響還沒有消逝,雷文已經從椅子上跳起來,衝過來一把把她抱住,兩眼噙滿淚水,凝視著她。

“你真是個天使,”他說,“你真是個歌舞女神。我創作這個樂曲的時候,心目中所看到的恰恰就是你表現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