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童年(1 / 3)

難忘的童年

藝術並不是真理,藝術是謊言,然而這種謊言能教育我們去認識真理。——畢加索畢加索

天才的誕生

在西班牙南部有一個港口城市被稱作馬拉加,它的港口規模僅次於巴塞羅那。是一個典型的地中海城市。

與後來的繁榮相比,1881年的馬拉加屬於另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馬拉加仍然依賴著人工裝卸貨船,當地人以織棉、製糖、煉鐵、生產葡萄酒以及種植杏仁、葡萄和其他種種水果作為主要謀生手段。

馬拉加城有12萬居民,當時這麼多人口聚在這個小小地方,再加上排水係統不完善和供水不足,使這座城市顯得混亂不堪。這裏有20多所教堂,4個修道院,可容納上萬人觀看的鬥牛場,尚未完成的大天主教堂,建在舊日摩爾人兵工廠內的巨大市場,還有許多的劇院。這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城市,有著悠久的曆史傳統和強烈的民族意識。

這裏還擁有整個歐洲最宜人的氣候。不過在那個年代,到西班牙旅行的人還很罕見,所以不曾有外來的遊客享受到這樣明媚的陽光、醉人的空氣和那暖洋洋的海水。畢加索的父親荷塞·魯伊斯·布拉斯科又高又瘦,有一頭紅色的頭發,仿佛是火焰一般,這與他易動感情而又異常緘默的性格十分相似。母親瑪麗亞·畢加索·洛佩斯身材嬌小,烏黑的眼睛閃動著,顯示出女性特有的聰明伶俐。

頗有藝術修養的荷塞是家裏第九個兒子,一心想當個出色的畫家,因而兩耳不聞窗外事,被稱為“不中用的人”。

撫養家中老小的重擔,挑在荷塞哥哥巴勃羅一人肩上。巴勃羅是馬拉加大教堂的牧師,他忠厚、慷慨,是家族中僅有同意荷塞畫畫的人。荷塞也正是因為他的資助才得以成為一個很不錯的畫家。

荷塞在年輕時候,曾在城裏藝術學校擔任教師,並且是地方博物館館長,他在博物館的工作,主要是修補一些毀損了的圖畫,他那極其精巧的藝匠手法十分適合這份差事,此外他也自己畫一些畫。

荷塞有一份數目雖小卻穩定的收入,而且每賣出一幅畫還可多得一筆生活費用。另外他還喜歡看鬥牛,這種活動在他所住的地方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精彩。他有許多放蕩不羈的朋友,其中有一些是畫家。總而言之,年輕的時候他度過了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光。

荷塞到了40歲時,家人就逼著他結婚了,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兄弟姐妹中還沒有人生過兒子。荷塞本人對結婚並不熱心,但在1878年還是順從家人的心願和瑪麗亞成了婚。

關於荷塞的婚事,還有一段趣事。當時,荷塞小有名氣後,他的姊妹為他物色對象。他見了那個姑娘,說很中意,卻不表示結婚。一家人都替他著急,罵他是個怪物。等大家急透了,怨夠了,他突然決定結婚,可對象卻不是那個姑娘,而是那個姑娘的表妹瑪麗亞·畢加索·洛佩斯,她當初陪表姐來相親,不料荷塞看中的卻是她。

事情真不巧,荷塞還來不及大喜,就先遇上了大悲。哥哥巴勃羅病逝了!這事對荷塞打擊極大,以致他把婚期推遲了兩年。所以,當畢加索出世後,他懷著感激和補償的心情,為孩子取名巴勃羅。

荷塞在墨塞德的帕拉薩租了一間寓所,從此,他要負責全家人,包括一個妻子、兩個未出嫁的姐妹、一位嶽母的生活。

馬拉加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碧藍的天空,火紅的太陽,深色的棕櫚,淺色的沙灘,給這座西班牙南端的小城平添了一種既熱烈又安寧的氣氛。這一天,當夕陽拖著它那金紅色的霞輝靜悄悄地隱沒,溫暖的暮色自四麵浸潤而來,小城似乎進入了寧馨的夢鄉時,一位年輕的婦人——瑪麗亞·畢加索,正躺在鬆軟舒適的床上,輕輕地呻吟著。對即將來臨的一切,她既恐懼,又欣慰。慢慢地,腹中的嬰兒開始了脫胎前的掙紮。燈光搖曳,人影晃動,一陣忙亂之後,小天使出世了。

瑪麗亞·畢加索的臉上綻露出聖母般的微笑。而在這個時候,作為孩子的父親荷塞·魯伊斯·布拉斯科卻不知什麼原因外出未歸。他的弟弟、一位富有經驗的醫生薩爾瓦·魯伊斯·布拉斯科幾乎尋遍了整座小城,也一無所獲。

夜深了,薩爾瓦隻好趕回哥哥家,他一進門,接生婆就哭喪著臉告訴他,是一個死胎。他大驚失色,奔到桌邊,捧著那血糊糊的一團嘶啞地說:“不可能!”

幸虧薩爾瓦有經驗,他急中生智,貼近嬰孩鼻孔,噴出一口雪茄煙。這強烈的刺激竟使嬰孩奇跡般地從死亡邊緣蘇醒過來。他張大嘴,漲紅著臉,“哇哇”地哭喊起來,人們在驚訝之餘,都鬆了一口氣。

難能可貴的是,這是他們11個兄弟姐妹中生產的第一個男孩啊!幾天後,按照老規矩,這個嬰兒被帶到教堂洗禮。就在這一天,他有了自己的姓名。這個依照西班牙人的傳統組合起來的名字,包括了祖父、伯父、父親、教父、教母的姓氏與名字,聯結起來有長長的一大串。

不久,孩子的父親發現自己的姓氏——魯伊斯在西班牙太普通了,於是又在這個名字的後麵加上了母親的姓氏——畢加索。從此,這個孩子便被喚作巴勃羅·魯伊斯·畢加索。這個名字隨著它的主人一起成長,直到獲得早期的聲譽。後來,它又被簡化為“巴勃羅·畢加索”。

父親的影響

畢加索是父母愛情的結晶。他的出生給家庭帶來了無限的喜悅和希望。

母親瑪麗亞常常誇耀自己有個極為漂亮的兒子,他有一雙黑亮亮的大眼睛,紅潤潤的圓臉龐。那雙布滿小窩、圓胖白嫩的小手,更是討人喜歡。

他時而活潑好動,時而安穩沉靜。他天生就有對繪畫的喜好。畢加索的父親荷塞,更加欣喜,因為他發現畢加索繼承了他的繪畫才能。

小畢加索的爸爸荷塞先生每天除了給學生上課,就是在家裏畫畫。每當這時,媽媽或姨媽都會抱著小畢加索在旁邊看爸爸畫畫。

小畢加索總是用水靈靈的大眼睛望著爸爸,在他那純真的心中,爸爸手中的鉛筆簡直太神奇了!

隻要爸爸手一動,好像隻是隨便的幾筆,一隻鴿子就躍然紙上,或者是一隻小貓,或者是一朵盛開的鮮花。這時,小畢加索就會高興得又叫又跳,去抓爸爸手中的鉛筆。

為了不讓小畢加索影響爸爸作畫,媽媽就把一支鉛筆塞到小畢加索的手中,並告訴他“這是鉛筆”。

小畢加索得到鉛筆後,高興得手舞足蹈,不斷地重複著“鉛筆,鉛筆”。久而久之,小畢加索學會說的第一句話不是“爸爸”、“媽媽”,而是“鉛筆”。

每當小畢加索哭鬧的時候,媽媽就遞給他一支鉛筆,小畢加索馬上就不鬧了,拿起筆在紙上胡亂塗起來,並不斷在向人們顯示著他的“作品”,如果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他就會高興得大叫起來。

在畢加索尚未學會說話的時候,就已學會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了。他會畫出螺旋狀的物體,這對他來說是指叫作“喬羅斯”的食品,一種在西班牙各地熱食攤上均有出售的油炸糖餡餅。這一能力不免使人嘖嘖稱奇、為之折服。

一年冬天的一個晚上,那時畢加索3歲。馬拉加突然發生了強烈地震。荷塞帶著懷孕的妻子逃到了畫家德格蘭的家裏,瑪麗亞在那裏生下了畢加索的第一個妹妹洛拉,小畢加索給洛拉畫了不少素描,她是畢加索學畫初期最喜歡的模特兒。

在他們家附近,有一個寬敞的廣場。廣場的四周長滿了枝葉繁茂的法國梧桐,廣場的中心歇棲著成群的鴿子,家人常常帶著小畢加索來這裏玩耍。

大人指點著讓他觀看千姿百態的鴿子:有飛翔在空中的,有蹦蹦跳跳覓食的,還有撲扇著翅膀躍躍欲飛的……明麗的陽光,灑滿了廣場。畢加索努力睜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這裏的一切。在廣場的另一隅,還有一個供孩子們玩耍的沙坑,這也是小畢加索常來的地方。他坐在細軟的沙土上,用自己的小手指,在平平的沙麵上畫來畫去,玩得特別的開心。

畢加索天資聰穎,並且具有超過同齡人的想象力。4歲時,他就會用紙剪出一些花草動物圖案,借著光線把它們的影子投射到雪白的牆壁上,來回晃動著它們,像表演喜劇一樣,給家人帶來樂趣。

自從發現小畢加索對繪畫有特殊的興趣後,爸爸荷塞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和訓練他了。

畢加索的父親在博物館內安置了一間畫室,業餘時就在這裏進行繪畫創作,或是修複一些展品。小畢加索剛剛學會走路,父親便把他帶到了這間畫室。小畢加索很愛看父親繪畫,他用心記著父親巧妙的創作方法。

小畢加索總是饒有興致地觀察畫室裏的一切,瞪著大眼睛東瞧瞧,西看看。五顏六色的油彩、長短不一的畫筆,斑斑點點的調色板,還有那些畫布、畫框、畫架,讓他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在年幼的畢加索眼裏,爸爸的手簡直就是一隻“魔手”,什麼都能畫出來。

有時候,畢加索的父親作畫的時候,並不太理會小畢加索,他會安靜地瞪著眼睛看父親作畫,或者暗暗地模仿父親作畫時的姿態。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他也拿起了畫筆,鋪上一張紙,坐在那裏像模像樣地畫起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