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青春不煩惱2(1 / 3)

迷失季節:別讓追星成了病

青少年朋友,你還記得笑星郭達和蔡明演過的一個小品叫《追星族》嗎?你們當時看這個小品的時候,是否發現自己就是小品中瘋狂追星的小女孩呢?你們是不是也有把身上“幸福的泥點子”保存起來的經曆呢?

在這裏,我要提醒你的是,瘋狂追星不可取,但是我們的生活仍然需要榜樣。

追星,在當今社會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追星族”這個名詞越來越普遍,尤其是青少年,似乎是“追星”的易感人群,對於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看他主演的每一部影片,聽他唱的每一首歌曲,對他的比賽更是一場不缺。談到偶像的一切,都如數家珍。我們這種“追星”現象到底該如何看待呢?

有心理學者指出,青少年的追星行為有如“青春痘”,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現象。這與我們青少年所處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有著直接的關係。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就人生發展階段的規律來說,這種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

我們的父輩們像我們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會追星,他們追隨的明星和我們追隨的明星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會崇拜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的毛主席,他們會崇拜天天做好事的雷鋒,他們會崇拜為國家的石油事業奮鬥的鐵人王進喜,他們崇拜的是保護國家財產不被損失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可是我們崇拜的人呢?大多數都是唱歌的歌星或者演戲的電影、電視明星。有的追星族甚至作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追星舉動,他們這樣盲目地追星,最後會造成很多悲劇發生。

2003年4月1日,身兼歌星、影星的張國榮跳樓自殺,震驚港台演藝圈,也震驚了無數喜歡他的歌迷,很多歌迷都無法接受張國榮已經死了的事實。

大連一位16歲的少女隻因父母不給她買張國榮的CD碟,在家中自殺身亡以示抗議;一位17歲的少女在張國榮死後的第二天,就不再上學,隻待在自己的小屋裏聽著張國榮的歌,兩年裏足不出戶;一名因喜歡張國榮而輟學的少女,因忍受不了父母的責怪和偶像張國榮去世的打擊,拿起刀片割腕自殺。雖經搶救脫險,但她對生活已經心灰意冷。

如何正確地追星、健康地追星?如何通過安全理性的方式來抒發自己對偶像的喜愛之情,並以其優點為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培養自己積極奮進的精神?

對於追星族來說,擺正心態是最重要的。明星是自己的偶像,並不在於他的外表,而是他們艱苦奮鬥成功的精神。也就是說,追星族所追求的應是明星成功前的奮鬥精神和頑強毅力,對工作的認真態度,而不是他們無聊的八卦新聞,或者在舞台上有多麼的光輝奪目。

就如鄭智化,2歲時就患小兒麻痹症不能走路,直到7歲時通過手術才能靠雙拐走路。可他身殘誌不殘,通過自己自強不息的毅力打造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唱紅了大江南北,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追星是為了幫助自己進步,而不是為了某一個明星而失去自己。如果我們能將他們身上一些值得學習的品質放在我們學習上,這樣就不會有那麼多為了明星自殺發昏的悲劇發生了。

雖然對我們青少年來說,追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但也要把握好分寸,要做個有品位的“追星族”。

第一,不盲目追星。你所崇拜的應該是真正值得你崇拜的,是那些高超的人格與氣度,而不是虛有的外表;是那些不僅僅可以吸引你目光的光鮮,更應該能震撼你的心靈。

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明星遠不止影視歌星和體育明星,還有眾多的科學之星、政治之星、思想之星、技術之星……他們給我們人類帶來的是更大的幸福和財富,更值得去學習。

第二,不瘋狂追星。不要把時間和金錢全部用在追星上。幾乎所有的人,當他從青年走向中年時都會發現偶像畢竟是偶像,他們往往是曇花一現。當稚嫩的心逐漸成熟,明星的“星”光就會逐漸暗淡。追星也就沒有什麼可誇耀的,更不應該成為你生活的全部。所以,不要在追星中失去你自己,因為你最終隻能成為你自己,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第三,培養具體的興趣愛好。追星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可以培養一兩種具體的興趣,如音樂、舞蹈、體育項目、航模、收藏、製作等,這樣,既可以使你的追星興趣得到適當的降溫,也可以使你把精力和時間順利地轉移到健康有益的興趣上來。

第四,善於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一個好的偶像能使人的生活變得充實、豐富,生活的目的更加明確!慎重地選擇值得追的星,以他為榜樣和偶像,在給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時,“超過他,也成為明星”的念頭會激起你更多的潛能!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對人生追求的體驗,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過程,每個時代的青少年都有自己人生的理想,心目中追求的人生目標和偶像,當前的追星也是這樣。但是,要知道凡事都有一個度,過度,就會走向反麵。

在追星而發燒時,應留給自己一點理智,克製一下盲目,多看一點現實,少回味一點夢幻,多一點創造,少一點模仿……正確認識追星現象,正確引導追星情結,把學習放在首位,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有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焦慮青春:煩惱無須庸人自擾

21世紀,不僅是一個躁動不安的時代,隨著個人壓力的不斷增大,它更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與其隨波逐流地被焦慮心理所掌控,倒不如有意識地培養一些讓你快樂的習慣,隨時幫助自己調整心情。作為青少年,你一定要學會用快樂的心情戰勝焦慮。

1.焦慮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