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助力百寶箱1(1 / 3)

第三章 助力百寶箱

在學校學習中,為什麼同一個班級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學生成績差呢?這是因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擁有學習的“助力百寶箱”,這個百寶箱裏包括閱讀課外書、認真寫作業、認真對待考試等各種學習技巧。

特別前奏:學習要打有準備之仗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凡是在學習或工作中有很多表現好的人,都是善於提前作好準備的人。林書豪之所以每次比賽都能全力以赴,是因為他事前作好各種準備,每天比別人多訓練三四個小時以上,同時認真研究好對手戰術,才有充分的信心上場應戰。

對於我們來說,學習提前作好準備,首先就是預習。不要以為預習功課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預習功課是學習過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提高上課效率的保障。我們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預習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知己知彼。

預習的作用在於,調動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為掌握新知識作好知識和心理方麵的準備,熟悉一下老師要講的內容,找出疑點和難點,帶著問題聽課,使聽課更具有針對性。

預習好比外出旅遊之前,先看一下導遊圖,大概了解一下要遊覽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數。正如農民種田要備耕,工人生產要備料,軍隊打仗要備戰一樣,要想學得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重視課前預習。它是掌握學習主動權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衡量你會不會學習的一個標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做到上課快速理解,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抓好預習,這就好像練內功,你預習過了就好像體內已有一股真氣奔來走去,這時隻需老師稍一引導,真氣就會順氣脈運行,但如果沒有預習過,體內一點真氣也沒有,老師即使有再強的功力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有的同學認為預習可有可無,“老師反正要講,沒必要事先多傷腦筋”;有的同學認為“自己沒預習也照樣學得不錯,何必再浪費時間”;有的同學認為“成績好的學生才能預習,基礎不好,課都難聽懂,沒法預習”;也有的同學認為“預習雖然好,但功課多,沒時間”。這些想法都是不正確的。

其實,課前預習的好處太多了,它可以培養和提高我們獨立探索的領悟力,能夠幫助我們掃除聽課中的“攔路虎”,讓我們更主動地去學習。而且預習後,老師口裏講的、手中寫的、書上說的,哪裏有哪裏無,自己一清二楚。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問題上麵。

有的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當“錄音機”,總喜歡把老師的所有板書一字不差地抄錄下來,有時隻顧專心抄錄甚至耽誤了聽講和思考問題。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做作業時抄筆記,沒有進行充分的思考、歸納和整理,其結果是學習效率很差。

適當的預習,還有利於鞏固所學知識。這是因為一是預習中獨自弄懂的內容,經過了積極思考,就難於遺忘;二是預習中沒有弄清的問題,或者是課堂上仍然沒聽懂,經過了一番思考和鑽研後,聽課時豁然開朗,會使你產生強烈的印象,記得更久、更深刻。

1.課前預習很簡單

我們有些同學不是不預習,而是不會預習。其實,預習很簡單。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去做。

一是明確第二天老師要講的知識點是什麼。不要以為看看課本,了解一下都有什麼內容,就是預習了。好的預習應該是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來這節的知識點,前邊學習的知識點,與這節的知識點是否有聯係。

二是找到新的知識點,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在知識點下簡要列出自己認為這個知識點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三是思考這個新知識點。可以采取哪些解題方法。一般新的知識點,都有例題。課前預習不應隻是看例題,而是自己做一遍。因為例題往往是對這個知識點的某個角度的演示,每一步包含的道理、知識點、解這類題的方法步驟是什麼。要將這些內容總結出來。

四是寫出對這個新知識點不明白的地方。第二天聽講的時候要注意聽,看看老師講這個知識點與自己的想法有什麼出入,有對比才能集中精力,如果你的思路好,甚至可以提出來告訴老師,讓大家一起分享它,這就是一種學習的快樂。

五是在一頁紙上或者筆記本上將知識點的所有點列出來,自己可以畫一棵知識點樹,每個枝節都是這些知識點的細節,每個細節上列出解題方法,

按照上麵的步驟進行預習,並堅持養成習慣,你的成績一定會出現奇跡般的變化來。

2.預習的方法

預習大體可以分為三種,一是在新學期開始之前,通讀教科書,粗略地了解新學期學習的主要內容;二是粗讀一章,了解本章的大概內容,找出重點難點;三是細讀一課,分出已懂、不懂和似懂非懂的地方。通常講的預習,是指第三種。

我們總結了以下幾種預習方法以幫助同學們合理地預習功課。

第一,瀏覽法。主要是看標題、讀目錄,從中大致了解全書或某些章節的內容。明確重點,理清頭緒,知道自己每學期該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重點應該放在哪裏,明確現在學什麼,今後學什麼,其前後關係又是如何等。

第二,分步閱讀法。具體過程是這樣的。首先認真通讀教材。邊讀邊思考,找出重點、難點和疑點,可以適當做筆記或批注。其次利用工具書、參考書掃除障礙。再次對不懂的問題進行分析。如果存在知識缺陷要及時補救,把經過努力還不懂的問題記下來等上課時認真地聽老師講解。最後讀完教材後合上書本,圍繞預習任務思考一下:教材講了哪些內容?主要的思路是什麼?哪些是新知識?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是什麼?還有哪些問題不理解?等等。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試做一些練習題,檢查一下預習效果。

第三,問題導向法。即預習從新課的練習開始。在教材中尋找直接的或隱含的問題答案,把做習題同閱讀教材結合起來。

第四,試答法。試答法是檢驗預習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預習後,試做課本中的題目,檢驗出尚不理解的問題。需要說明的是,嚐試作答,不能鑽牛角尖,預習時對課後的練習題能做出則做,做不出就停下來想一想,分析一下原因,或重新再預習一遍,再嚐試作答,實在做不出、想不明白也不要緊,可以先做好記號,留在上課時解決。

第五,單元預習法。即按課程的獨立章節預習。一個單元的知識點間都會有有機聯係,係統性也比較強。老師對每一單元的教學,都會十分注意通過演示實驗、電教影像甚至調查等手段,引導學生熟悉知識重點,解決難點。

老師在單元授課後期,練習量通常比較多,還會有測驗性單元知識檢驗。如果你注意單元預習,對每一單元用20分鍾左右時間,認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講述的概念、公式、原理,觀察圖表含意,注意掌握實驗步驟、規範的說明,思考課文疑難所在,則費時不多,便能與老師單元教學設計配合緊密,獲得良好的效果。

第六,定量預習法。所謂定量預習法,實際上就是依據自己的生活規律,製訂一個科學的預習計劃和程序,在預習時定時間、定內容、定數量、定質量,從而提高預習效率。

精彩課堂:充分利用課上的每一分鍾

青少年朋友,你有沒有認真算過,你在課堂上花費了多少時間用來學習呢?

我國根據教學大綱規定,一個學生在中學期間上課的總數有2萬多節。如果把每節課的時間累積起來,這將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啊!

學習成績的優劣固然取決於多種因素,但如何對待每一堂課則是關鍵。要取得較好的成績,首先就必須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鍾來提高聽課效率。

每節課的時間,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公正的。同在一個班裏學,由相同的老師教,而有的同學成績卻不理想,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充分利用好課上的每一分鍾,課堂學習效率低,學習方法有問題。為了搞好學習,應把握好課堂學習的規律和特點,努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意味著有效地利用時間。在校學習的時間80%都安排在課堂上,從課堂學習所處的時間看,是早飯以後的整個上午和下午3時前後。此段時間是學生腦功能最活躍的時間,學生注意力最集中,學習效果最好。因此,必須有效地利用這段黃金時間,誰如果輕視課堂學習,誰就是在浪費青春,浪費生命。有不少人年少時不努力學習,參加工作後又深感自己的知識不夠用,以致追悔莫及,故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古訓流傳至今。

許多同學都有這樣的體會:聽課這一環節抓好了,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避免課後浪費時間。聽課時思維要緊張、活躍、積極,切忌消極、被動、心不在焉,學會經常走在老師前麵。

在聽課時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不是老師怎樣講,自己就怎樣聽,同時聽講時集中注意力,調動各種感官,積極思維,就可以使聽課效率大大提高,既能幫助掌握知識,又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當上課鈴聲響過,同一課堂裏,同學的表現卻千差萬別。有的同學還沉浸在課間遊戲的興奮之中,腦子裏想的全是同學間嬉戲的場麵,甚至想到高興之處,忍俊不禁,笑出聲來;有的同學還在做著前一節課老師布置的習題;有的同學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在認真聽,實際上什麼也沒聽進去,思想早已溜了號;許多同學盲目地、機械地聽,機械地記,不用腦思考,結果,一堂課下來,腦子裏空空的,什麼也沒留下,沒記住。

課堂學習是學生在校學習的基本形式,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因此,學會聽課,提高學習效率,是學業成功的關鍵環節。

如何聽課才是正確的呢?

聽課的要領是:集中注意力聽,不要心不在焉或急於發言,防止聽漏聽錯;重視導語、結語及反複強調語,跟著老師講述的思路走,把握中心意思;注意提示語和關聯語,根據“首先”、“第二”等詞語理清內容層次;根據“因為”、“所以”、“不但”、“而且”等詞,理清內容聯係。

根據“總而言之”、“那麼”等弄清講述的結論;根據“認為”等弄清講述的看法;根據“請注意”、“再重複一下”等把握內容的重點;邊聽講邊思考,不時記錄板書重點。思考疑點,複述要點,注意區別觀點與例證,以便於複習鞏固;聽講過程中有疑問可先記下,然後選擇恰當時機提出。

還有一種能提高我們聽課質量的基本方法,就是聽課時應在充分預習、對自己知識水平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帶著問題進行。聽課不光要“耳到”,還要做到另外“四到”,一是“心到”,即注意力集中,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充分調動自己的大腦,圍繞講課內容不停地思考並提出問題;二是“眼到”,指要注意課堂上老師在黑板上寫的重點;三是“口到”,即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四是“手到”,就是做好筆記。

練練耳朵:防止課堂走神的小訣竅

青少年朋友,你是否經常在課堂上走神溜號呢?你是否上課時也想專心聽講,但就是無法控製“走神”現象,管不住自己呢?是不是經常胡思亂想,或者是在本上、書上亂畫,或者是玩文具盒裏的學習用具呢?或許在上課的時候和周圍的同學說話、傳紙條逗樂?

你是不是人在教室裏上課,心卻在操場上和別的班級同學一起上體育課?別人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課,你的思想卻像一匹脫了韁的野馬在草原上狂奔亂跑,想讓它停也停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