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順暢巧溝通2(1 / 3)

有備無患:和父母相處要講究技巧

青少年朋友,在生活中,你和父母相處得愉快嗎?還記得小時候,你的父母是那麼的相愛,父母是你的偶像,小時候的你與他們幾乎是無話不談吧?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青春發育期,我們與父母的關係發生了變化,出現了溝通上的困難。我們常常抱怨“父母越來越不理解我們”,而父母也在感歎“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 吐溫說過一句名言:“當我7歲的時候,我覺得父親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人;當我14歲的時候,我覺得父親是最不講理的人;當我21歲的時候,我忽然發現父親還是比我聰明。”

在青春期,很多青少年都會與父母產生不同程度的誤解、分歧,甚至隔閡、矛盾與衝突。由此引發的問題也經常會影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可能影響我們以後的成長。為此,作為青少年,我們必須建立起和父母間的良好關係,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

一般來說,我們與父母溝通困難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個。

第一個原因是心理原因——逆反心理。我們青少年的成人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不斷增強,對於他人的觀點,尤其是父母的觀點不願意原封不動地接受。

第二個原因是代溝問題。由於父母和我們是兩代人,生活經曆不同,所以在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及思想觀念上有很多不同之處,也會使我們與父母的溝通困難。

第三個原因是誤會與矛盾。在生活中,父母與我們發生了矛盾,如果不及時有效地解決,長期下去就會嚴重影響我們與父母的溝通。

第四個原因是缺少技巧。即使父母與我們之間都能夠相互理解,但有時也會出現溝通困難的現象,原因就是缺少溝通的技巧和方法。

那麼,作為我們青少年,應該怎麼和自己的父母愉快相處呢?

首先,我們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嘮叨是對自己的疼愛,嚴格要求是對自己的殷切希望,父母也有煩惱,也需要傾訴和安慰。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見和建議,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分寸;在與父母發生矛盾和衝突時,不回避、疏遠和頂撞,要作出必要的讓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個性,欣賞父母的優點。

另外,在和自己的父母相處時,我們還有以下幾個絕招。

第一招:主動交流。

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後,和父母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父母一起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

第二招:創造機會。

每周至少跟父母一起做一件事,如做飯、打球、逛街、看電視,邊做事情邊交流。

第三招:認真傾聽。

當我們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著急反駁,應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話,說不定我們會了解父母大發雷霆背後的真正理由呢!

第四招:主動道歉。

如果我們做得不對,就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動向父母道歉,往往會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原諒。

第五招:善於體諒。

有時候,可能錯不在我們,這時,即便我們有很大的委屈,也不要去爭辯。也許此時,父母因為過於勞累或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才讓我們受了委屈。我們可以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六招:控製情緒。

我們與父母相處得不愉快時,不要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父母感情的事。想要動怒時,我們可以深呼吸、離開一會兒,或用涼水洗洗臉,讓情緒穩定下來。

第七招:承擔責任。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等,趁機還可以跟父母聊聊天。

第八招:討論問題,達成協議。

我們應該學會遇事多與父母討論,不妨在家人聊天時問問父母,他們像自己這麼大的時候,他們有些什麼想法和願望?他們的父母容許他們做什麼,不容許他們做什麼?他們是如何爭取更多的自由的……父母在回憶自己少年往事的時候,一般會很自豪,在不知不覺中放下家長的架子與我們敞開心扉。這時,他們更容易理解我們目前的經曆和感受,認真考慮我們的要求,甚至向我們作出妥協和讓步,並達成一定的協議。

第九招:關心問候,尊重孝敬。

在家裏,要主動關心問候父母。早上要向父母問好,晚上要向父母道晚安,父母外出或下班也要問候,過新年和節日,要向長輩問候和祝福。

聽從父母的教誨。孝和順總是相聯係的,沒有順也就沒有孝,孝敬長輩就應該聽長輩的教誨,不要隨意頂撞,有不同想法應和父母商量,要講道理,關心父母健康。當父母勞累時,我們應主動請父母休息,當父母生病時,要主動照顧,煎藥,喂藥,問寒問暖。多說寬慰話和隨同就醫,對父母的病痛要體貼入微,講話態度、語調、方式,都要親切和藹,盡可能在精神上消除父母的痛苦和不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