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248的郵票,拍賣底價150萬港元。
九月的香港,炎熱潮濕,台風不斷。今年第14號台風剛剛過去,第15號更大的台風又在菲律賓以東的洋麵上形成,預計今天傍晚在港島登陸。
下午四五點鍾,街道上的車流、人流顯得格外匆忙,人們似乎在與台風賽跑,都想盡快到達目的地。與這些穿梭般的路人相比,鄭哲夫顯得很有自信,並不因為聽到了台風預報而手忙腳亂,仍然很從容地處理完公司的業務才乘車回家。
他是個普普通通的商人,準確地說,是個擁有中等資產,在香港隨處都可以碰到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公司老板。他的身材中等偏高,除了肚子有些發福,頭發日漸稀疏之外,似乎沒有什麼明顯的特征。年已花甲的哲夫,本來已無須再為生計奔波,但勞碌了一生,精力仍很旺盛的他不大願意當寓公,更不願意步入老人的行列,因此每當有人尊稱他“鄭老”時,心裏格外反感,遠不如叫他的名字來得舒服。
晚飯過後,華燈初上,預報的台風尚未到達,惱人的熱浪卻滾滾而來。好在哲夫對這些並不在意,他照例呆在裝有空調的房間裏品茶讀報,處理來往的信件。今天的郵件很少,幾封來信和兩種雜誌全是妻子的,屬於他的隻有一份香港太古佳士得寄來的郵品拍賣目錄,這多少讓他有些掃興。
正當他毫不留心地剪開紙袋時,一道藍光猶如天外的閃電,一下子就擊中了他的心房。
“是它嗎?真的會是它嗎?”
哲夫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連忙用潔淨的綿紙擦了擦老花眼鏡片,重新觀看拍賣目錄封麵上那組十枚相連的郵票:天藍色的邊框,二元的麵額,倒印的孫中山先生頭像,旁邊還印有一排醒目的大字:“紐約版二元中心倒印公開拍賣。”
“就是它,就是它!”
這正是他尋覓已久的珍郵,千真萬確,它終於出現了。突然到來的驚喜,使他興奮得像個孩子。他邊跑邊叫,手捧著拍賣目錄幾步就闖進了妻子的房間。
“石潔,你看!這是什麼?”
“二元倒?”
“對,二元倒。”
“啊!太好了,太好了。”
按照目錄的提示,石潔很快就找到了有關這組郵票的拍賣說明。編號248的郵票,拍賣底價一百五十萬港元,拍賣日期為一九九二年九月三十日。
“哲夫,你看底價了沒有?”
“多少?”
“一百五十萬港幣。”
“啊!這麼多。”
“底價一百五十萬,競叫起來怕要到三百萬呢!”
“是啊,還要付百分之十的傭金。”
“九月三十日拍賣,隻有短短的十天了。”
哲夫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煙,他那激動的心情已經平靜了許多。他把目錄的正文又仔細看了一遍,底價一百五十萬元沒有錯,在十五之後是五個零。另外,目錄上好像還有幾段說明文字,介紹“二元倒”的來曆以及它被列為“民國四珍”,是非常名貴的錯體票雲雲。對於最早發現它並長期擁有這些郵票的鄭哲夫來說,那些用一知半解或道聽途說編纂起來的文字說明,其實並說明不了什麼。他如今感興趣並需要思考的是太古佳士得,是拍賣大廳,是一百五十萬元的底價……
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是世界拍賣業的巨子。中國清朝乾隆三十年,也就是一七六五年的十二月五日,英國的詹姆斯?佳士得先生在倫敦舉行了首次拍賣會。此後,拍價落槌的方式成了買賣藝術品、古董、珠寶乃至房地產以及各種器物最公信的方式。佳士得在國際上享有聲譽,一九九○年,它曾以八千二百五十萬美元拍賣了藝術大師梵高的一幅名畫,創下了藝術品拍賣的記錄。
郵品拍賣,古已有之。早在一八六五年,也就是郵票發行二十五年之後的十二月二十九日,在法國巴黎德魯奧特飯店即舉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拍賣活動。中國的郵票拍賣雖然到了一九一七年才在上海魯意斯摩洋行由英國郵商品斯首次進行,但此後的郵品拍賣活動卻日益興盛。就以“紐約版二元中心倒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