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領海(3 / 3)

裏海

裏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閉性的內陸海。全長約1 200餘千米,麵積約40萬平方千米,比德國大,接近日本的麵積,是北美洲五大湖總麵積的15倍。形似海豹,位於歐亞大陸之間,其總麵積的2/5左右在伊朗境內,其餘部分在前蘇聯境內。沿岸有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和阿塞拜疆等國家。裏海地處一巨大的盆地,深達1 025米,而北部平坦的水底隻有5米深左右。伏爾加河接納北部高地的徑流,注入裏海,約3/4的裏海水量來自於伏爾加河。沒有河流從裏海流出,裏海也沒有潮汐。因用於灌溉等人為因素,裏海正在逐漸失去其水量。目前其海水麵約低於海平麵285米。

裏海的含鹽度約為113‰,故過去人們常把裏海當做鹹水湖看待。據考證,大約1 200萬年前,裏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原與黑海、地中海和亞速海相通,到後來才逐漸變成封閉性內陸海。因其深處內陸,不與海洋相通,故取名裏海。

遼東半島

遼東半島位於渤海海峽北側,半島上多丘陵山地,向西環抱渤海,向東控製著黃海北部,是京津門戶的左翼。半島南部沿岸為良好的港灣錨地,其中旅順港位於半島南端,形勢險要,曆來為重要軍港。大連港港闊水深,駐泊、補給條件良好,是我國著名大港。沿岸還有不少的港灣可供艦艇駐泊和待機,因此,遼東半島是守衛渤海海峽北側的主要支撐點。曆史上大連港和旅順港曾被日本、俄國占領過。

潿洲島

北海市擁有廣西最大的海島潿洲島。潿洲島位於北海半島東南麵36海裏處,由南至北長65公裏,由東至西寬6公裏,最高海拔79米,是我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島。島上住有2000多戶人家,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島上不但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氣候溫暖濕潤,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清新宜人,具備世界旅遊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陽光sun、沙灘sand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島嶼;故素有“大蓬萊”仙島之稱。

在高空鳥瞰,麵積為25平方公裏的潿洲島猶如一枚翡翠漂浮於湛藍的大海中。踏上這座火山島,撞入眼簾的是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與火山熔岩景觀——豬仔嶺憨態可掬,鱷魚石栩栩如生,滴水岩泉水丁冬,紅色火山岩好像剛剛噴發過……位於盛堂村的法國天主教堂,更是在19世紀末就落戶島上,材料全部取於島上的珊瑚、岩石,曆經百年歲月,依然堅固如初。四百多年前,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遊覽該島,寫下“日射潿洲廓,風斜別島洋”的詩句。

珊瑚海

在全世界的大海中,麵積超過200萬平方公裏的有八個,超過300萬平方公裏的隻有三個,400萬平方公裏以上的隻有珊瑚海一個。珊瑚海的總麵積達到4791萬平方公裏。

珊瑚海是南太平洋的屬海。它的西邊是澳大利亞大陸,南連塔斯曼海,東北麵被新赫布裏底群島、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伊裏安島)所包圍。珊瑚海的海底地形大致由西向東傾斜,大部分地方水深3000—4000米,最深處有9174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珊瑚海地處熱帶,全年水溫都在20℃以上,最熱的月份超過28℃。它的周圍幾乎沒有河流流入,海水清澈透明,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20米以下的物體,水下光線充足。海水的鹽度在27—38‰之間。這些條件都非常適合珊瑚蟲的生長。細小的珊瑚蟲便在大陸架和淺灘上繁殖生長,發育成為眾多的珊瑚礁。這些珊瑚礁一般隻是略略露出水麵,色彩斑斕地點綴在澄清的碧水中,呈現出一派綺麗的熱帶風光。

珊瑚海中有著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礁石周圍的海水中,飄動著各種各樣色彩鮮豔的生物,同珊瑚的色彩相映襯,構成了一個光怪陸離的童話世界。

珊瑚海中還生活著成群的鯊魚,因此有的人又稱它為“鯊魚海”。

馬尾藻海

有海必有岸,似乎是常識。然而,在大西洋中卻存在著一個沒有岸的海,它的名字叫馬尾藻海,又叫薩加索海。它實際上隻是大西洋中一個特殊的水域。

提到馬尾藻海,不得不提及哥倫布航海中的一個小故事。那還是在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時,9時16日他們的船隊突然發現前方出現一片生氣勃勃的綠色區域,驚喜地認為陸地就在前方。可是經過一段流行到達這片綠色區域時,出現在他們麵前的卻是大片大片的茂密的馬尾藻。他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擺脫馬尾藻的糾纏,衝出這片綠色海域,仍然航行在浩瀚的大洋上。此後,這一片水域就被叫做馬尾藻海。

馬尾藻海大致在北緯20~35°、西經40~75°之間,麵積達數百萬平方公裏,在這廣大的水域中,漂浮著密密叢叢的,以馬尾藻為主的水生植物,好似一派草原風光。

有趣的是,這些海草幾乎都是漂浮的,盡管都很新鮮,卻沒有真正的根、莖、葉之分,而是由主幹、分枝和氣束等組成。它們能直接從海水中攝取養分。所謂的“葉”,很像花瓣,呈黃褐色,含有葉綠素。據推算,馬尾藻海中的海草有幾千萬噸之多。

如此多的水草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個謎。有人認為,它們是從西印度群島漂來的。但科學家們說,海草離開了苗床,要長時間保持新鮮狀態是不可能的。因此,另一種觀點認為它們是“土生土長”的。持這種觀點的人說,它們最初可能來自海底苗床,隨後進化到具有海麵漂浮生活的能力,同時還能長出幼芽。形成新草。如此子子孫孫地繁衍,終於形成了今天的巨大規模。但是,無論上述哪種解釋,都是屬於推測,都沒有足以說服人的科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