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蕭南不遺餘力的勸說,李榮起初是驚訝,他沒想到蕭氏一個內宅女子,竟能知道這麼多西域國家的名字。
接著又覺得好笑,這人還真是,為了打消自己對東海海島的興趣,真是煞費苦心,還一竿子把他支到了西域。
但聽著聽著,李榮臉上的笑意漸漸淡去,尤其聽到蕭南那句‘方知天地之廣闊’的時候,他的心也忍不住悸動了,不知怎的,他竟生出了幾分知己的感動。
這些年,李榮放棄京中豪奢的生活,單人獨騎的四處遊曆,為得就是開闊眼界、增長見聞。
最初的時候,他是受了夫子那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的啟發,想親眼去看看大唐的美好河山,不讓自己成為死讀書的書呆子。
但後來,他遊曆的地方越來越多,心胸也變得愈加廣闊,當他再回到京城時,看到曾經的玩伴依然醉生夢死,他竟覺得可笑又可憐。而且他也無法再拘泥於京城這個小小的四方空間裏,他渴望去更加廣闊的天地。
所以,李榮再也停不下來,他幾乎走遍了大唐的山山水水,拜訪了許多避居深山的隱士,也結識了許多奇人異士,漸漸的,他喜歡上這種流浪的生活。再加上他有爵位、有食封,即使什麼都不幹也能衣食無依,龐大的經濟來源,讓他可以無憂無慮的遊走四方。
但家人,尤其是他的父親並不理解他的行為,覺得他不務正業、不思進取,明明是宗室裏最出色的小郎,卻不想著為朝廷效力、為家族增光,白白浪費了他的聰明才智。
最讓李家老爹不能忍受的,便是李榮年近三十還沒有成親。
二十八歲,放在後世,還是青春勃發的年輕人,而在古代,成親早一些的話,都能做祖父了。
孫子?
嘁,李老爹沒好氣的冷哼一聲,別說曾孫了,他連孫子的影兒還沒見著呢。
今年春天,李老爹第n次的以病危為名,把李榮騙回了京,每日裏按照三餐加夜宵的頻率絮叨兒子,讓他早日成親、早日生下嫡子,還許諾,隻要讓自己抱上大胖孫子,李榮愛去哪兒就去哪兒,他決不再管。
李榮被老父磨得無奈,隻得答應了下來,不過他還是不願在京城多待,草草見了那女子,便來到了驪山。
李榮看得分明,其實那女子也不讚成他的‘流浪’,但看在他的相貌和爵位的份兒上,她和她的家人還是應下了這門親事。待秋天回京後,他便要成親了。
終身大事解決了,李榮的心裏卻莫名的空虛,家人不理解他,未來的娘子也不理解他,甚至他的兒女,可能也不理解他……這種不被摯親之人理解的感覺,真心不好受。
李榮甚至以為,這個世間,再無他人理解他,明白他,支持他。
但,沒想到的是,麵前這位養尊處優的郡主表妹,卻能一語道破他的心思。
知己!
這個詞仿佛一記重錘,直接砸進他的心底,讓他生出一種莫名的感動。
蕭南沒有察覺李榮的心裏變化,她絮叨了一會兒,覺得差不得了,話題一轉,道:“所以,表兄,你不必執著去海外,完全可以先去四周的大陸遊覽一番。或許,當你踏過茫茫大漠、當你置身獨特異域的時候,你會有新的想法。”
至少應該不會再惦記她的太倉島了吧?
還有,當年禦弟哥哥去天竺求取真經,足足用了十六年,李榮童鞋有快馬、有足夠的物質支援,或許能快些,但來回也要幾年吧。
而且西行路上,天險人禍的,危機重重,以李榮的身手應該能平安應對,但肯定要多費些時間。
這樣算下來,她便能有近十年的時間重新安排,絕對不讓人再抓住什麼把柄。
蕭南越想越覺得此計可行,她頓住聲音,想看看李榮的反應,如果這廝還沒有被打動的話,她就再加大馬力,力求把西域描述的如天外仙境,看李榮動不動心!
李榮忽然咧開嘴,嘿嘿笑了兩聲,露出白森森的牙齒,隻聽他陰測測的說:“表妹,你就這麼想把我趕出京?難道你不知道,西行途中,危險重重,沒準兒我這一去可能就回不來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