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聖佩特羅沙漠中,人們在堅硬的岩石上還發現了長達數十米的石刻,雕刻的圖形都是長翅膀的人物和圓、三角形、正方形、七邊形等幾何圖形,還有幾篇2米多長的石刻文字,其形狀與古代北歐語言的字母相似。然而,雖有圖案存在,卻在聖佩特羅沙漠中沒有發現人類活動的蹤跡。這裏的自然條件同樣非常惡劣,白天氣溫高達50℃,方圓數百裏內沒有任何水源。
1979年,一支科學考察隊乘飛機飛越秘魯阿雷基帕省時,發現利馬東南100公裏的馬赫斯和西華斯沙漠中的地麵上有一些巨大的圖案。
1980年,科學家開始對這些巨大的圖案進行仔細的考察。這些圖案有3000年的曆史,圖案有鳥類、爬行動物、猴、貓科動物,它們的長度均在30至60米左右,其中有一條巨蟒竟長達72米,寬2米。同時,在這裏還發現了14個巨型圓圈,最大的直徑有40米。實際上,它們是圓形平台,中間帶石子的土屋的硬度幾乎與混凝土一樣,隻有在500米的高空才能看清楚。在附近的一些不大的土崗上,發現了兩個堅固的古堡。古堡的牆有5~6米厚,用火山熔岩砌成。大家都知道火山熔岩堅硬無比,而古堡的牆垣又坍塌和侵蝕得厲害,因此古堡的曆史估計在6000年以上。
印加人之前的什麼人能夠在沒有生命的沙漠中(最近的水源在300公裏之外)修建起這些雄偉的古堡呢?不知建築者們是用什麼方法把重達10噸的巨大石塊從數10公裏遠的地方運來、起吊和砌牆的?
這些令人難以想像的問題至今仍是一個無人能解的謎團,但隨著科學的發展,南美洲奇城異堡一定會真相大白的。
球形巨石是怎麼回事
新西蘭南島達尼丁城以北的默埃拉·鮑爾達海岸,位於南緯46°。
默埃拉·鮑爾達,新西蘭詞是“球形巨石”的意思。因為這裏的沙灘、海濱和海水裏,有幾十塊巨大的球狀岸石。大的球石直徑約3米左右,重量可達幾噸重;小的球石直徑也在1米以上。球石一般被淹沒在較深的海水中,隻有在波浪衝打的一刹那,偶爾才能露出球體。在海底高達5~6米的土丘斷麵上,也埋有這類巨石,風浪衝擊它時,常被衝到沙灘或淺海裏。在海浪長期衝擊、拍打下,有的巨石像裂開了,甚至整個兒四分五裂,成為無數碎片散落在沙灘上。
穿過裂縫,人們可以看到它的外殼由灰色的堅硬岩石構成,厚度約為20~30厘米。外殼的內側,布滿了奶黃色結晶體,結晶體的表麵凸凹不平。球形巨石的核心,是一些質量很輕的岩石碎片、爬蟲類骨骼、貝殼片等,周圍布滿一層碳酸鈣、矽酸鹽、氧化鋁和氧化鐵等物質。球形巨石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人認為:球形巨石在距今約165億年白堊紀後期的海洋沉積層中形成。巨石是以某些物質為核心,與海洋中物質起化學作用,逐漸地形成球形。可是,為什麼球形巨石體形這麼大?為什麼它的核心與外殼有一定的空隙?為什麼同樣在海裏形成,又會分多層沉積?最難理解的是,既然沉積而成,就應像倉庫裏堆放東西一樣,先沉積的在下,後沉積的在上,而它為什麼會形成球形呢?地球表麵約有71%是海洋,具有相同狀況的海域不隻是默埃拉·鮑爾達海岸一處,為什麼全世界隻有在這一帶海岸才形成球形巨石呢?
這一連串惱人的疑謎,同多如繁星的海洋之謎相比,隻不過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願人類能夠早日“征服”海洋,這樣球形巨石之謎也會隨之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