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跡“紅崖碑”座落在貴州省關嶺縣境內的曬甲山上。
“紅崖碑”不同於普通的古碑,它實際上是一塊距地麵30多米高、長達100多米的天然崖壁。這種非人工製造的碩大碑體本身就是人間一大奇景。
“紅崖碑”的碑文是在這塊巨大碑體的右上方寬10米、高6米的範圍內,有數十個奇形怪狀的古文字。正是這些文字使紅崖碑神秘起來。
這些字看上去很大,刻痕很深,可是到眼前仔細看就會發現,字裏行間根本就沒有斧鑿的痕跡。
關於紅崖碑,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和傳說。有人說,“紅崖碑”是古夜郎文化的遺留產物;也有人認為,它是殷高宗(武丁)伐鬼時的記功刻石;甚至有人認為,“紅崖碑”就是傳說中的“禹碑”。明清時代的學者大多認為它是諸葛亮南征時留下來的文字。
實際上,“紅崖碑”中的秘密也不是沒有辦法揭開的。如果它還保持著原始狀態,那麼憑借各種先進的科技手段,可以搞清碑文的年代。可惜清朝光緒年間,“紅崖碑”被人為地破壞過。當時,永寧州官要摹一批“碑文”,用以打點上司,一個團首為求速度快而自作聰明,用桐油摻石灰塗在了凸字麵,拓下一些碑文。可是,這些桐油石灰後來不能被衝刷掉,這些人竟然叫來石匠將岩石剝去一層。然後又參照原始拓本,隨意地刻上一些。此舉不但破壞了古跡“紅崖碑”的原始風貌,也給探索“紅崖碑”奧秘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由於人為地破壞“紅崖碑”,使其失去了原有的風貌,因此直到現在,“紅崖碑”之謎還未被解開。
不可思議的武當金殿
舉世聞名的武當山宏偉、壯觀,而位於其主峰——天柱峰上的金殿更是讓人讚不絕口。
天柱峰上,金殿在日光下顯得更加輝煌壯麗,光彩奪目,所以,人們就把天柱峰頂稱做“金頂”。
金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神像,兩旁立著金童玉女、水火二將。在金殿內,從重達幾千公斤的真武大帝神像到神像前麵的油燈,所有的道家陳設,都是用銅製成的。
金殿作為中國最大的銅建築群,聳立在山勢險峻的天柱峰頂,這本身就顯示出它的神奇。
金殿的神奇,不僅在於它的建築難度,還由於在它建成後的500多年裏,金殿中出現了一些令人費解的現象。
其一是“神燈”。金殿內有一盞常明油燈,已經不間斷地點燃500多年了,從來沒有熄滅過,峰頂的風沙似乎對它沒有任何影響。即使是殿門大開,山風狂起,“神燈”仍然會安然無恙地在那裏燃燒著。
現代的學者們曾經用科學道理解釋了“神燈”現象。他們認為:殿內空氣不能對流,“神燈”也就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這種說法細致分析起來,似乎不那麼可信。
其二是“祖師出汗”和“海馬吐霧”現象。這是指每當大雨即將來臨時,殿內神像上就出現許多水珠,就像是人汗流浹背的樣子,而金殿頂上的飾物海馬口中就“吐出”串串白霧,還喂喂有聲,就像真馬對天嘶鳴。
科學工作者對這一現象也作了與前麵基本相似的解釋:殿內密不通風,空氣中水蒸氣增多,所以當大氣壓突變時,神像上就出現水蒸氣。而海馬內部是空的,並且與殿內相通,殿內的濕熱空氣上升,然後從“海馬”口中吐出,並發出聲響。這一解釋同樣存在著漏洞:為何隻是祖師神像出汗?而海馬與殿內相通和殿內密不透風不矛盾嗎?所以,這種神奇的現象還是個待解之謎。
每當大雷雨來臨時,金殿四周便出現盆大的火球來回滾動,雖然電閃雷鳴,震天動地,卻絲毫無損於金殿。而且雨過天晴後,人們便會發現,金殿的汙垢都沒有了,顯得更加輝煌。這就是金殿的又一奇觀——“雷火燒殿”。
解放後,政府為使金殿避免受雷擊,又在金頂上安裝了避雷針,誰曾想到,金殿反倒一改幾百年不懼雷火的風貌,幾遭雷擊,殿內的須彌座也多次被損壞。“雷火燒殿”現象也從此沒有再現。
金殿的精湛技藝令人讚歎不已,同時也希望能早日揭開這一個個讓人迷惑不解的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