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今天工業用的起重機,也很少能完成這麼困難的工程,三塊石板安放得極其準確,石板之間連刀刃也插不進去。難怪以前的人都認為,石板一定是由魔鬼劈鑿好,搬到那裏去的。今天仍有人認為這不是人力所為。
更加神秘的是,采石場裏還有一塊石頭,比那三塊更大,重近1000噸,沒有人知道在修建廟宇時為何沒有用上那塊巨石。當時的人既能把如此龐大的三巨石搬動吊起,如果說他們搬不動剩下的巨石,實在難以令人信服。巨石林之謎
在法國北部布列丹尼的卡納克村外,豎立著近3000塊石柱,排列成幾條平行的直線,這些石柱屬於史前遺跡,高度從54~6米不等,參差錯落,蔚為奇觀。
這個石林在公元前4000年前後出現,在郊野上綿延近48公裏,非常壯觀,其中一塊稱為“巨石柱”,原本高18米,重340噸,如今已崩裂為四塊。
這些石柱為何立在卡納殼村已無從稽考。由於缺乏圖文資料,石林的確實意義也無法得知。考古學家發現,附近有些用石頭搭成的史前墓葬,所以猜想這些石柱是為了紀念死者而豎立的,在布列丹尼語中“卡納克”的意思正好是“骨殖墳場”。
石柱沿東西方向排列,位置顯然與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的日出方向一致,因此許多考古學家推測,布置石柱的人是崇奉太陽的。
有人又推測,石林是占星祭司所設置的觀月台,用來觀察天象,預測月蝕的時間;又可能是生育能力的象征,因為當時的人念念不忘獲得豐收和健康的子女。據說到了19世紀,膝下猶虛的育齡夫妻還會到卡納克村,裸著身體跳舞,祈求能生兒育女。
如今,考古學家仍在繼續研究,希望有朝一日能揭開這些石柱的秘密。婆羅浮屠的曆史
傳說爪哇中部一座小丘上滿布石刻佛像,當地副總督賴菲爾斯深信不疑,1814年派遣英軍工程師科尼利厄斯前往尋找。科尼利厄斯來到那座毫不起眼的小山丘上,隻看到灌木叢和怪石,不禁滿腹狐疑;但還是遵照副總督的命令,吩咐手下動手發掘。
他們在酷熱的叢林中艱苦發掘了兩個月,連根拔掉數以噸計的樹木,運走一車又一車泥土,依舊一無所獲。後來有個工人發現了一尊雕工精細的石刻佛像,於是眾人精神大振,繼續努力,終於掘出一座浮屠,遠比傳說中的雄偉壯麗,令人歎為觀止。
爪哇從公元740年前後開始,由夏連特拉王朝統治,在統治者的提倡下,人民的宗教熱誠與日俱增。到公元800年,成千上萬人投身建造規模宏大、巧奪天工的浮屠。
“婆羅浮屠”意思是“山上的寺廟”,依整座山的山勢建成。工匠雕鑿1600多立方米石塊,建成了這座宇宙的象征。其宏偉氣勢,隻有在空中俯瞰才充分體會得到,那是當年的設計師和工匠無法領略的。
浮屠呈金字塔形,占地四畝,共分10層,每一層代表一個階位,象征佛教徒從無知到最高境界木般的修行過程:底下六層為方壇,代表修行的最初階段;上麵四層為圓壇,象征漸次悟道的階段;最高的是中央主佛塔,高出地麵36米多,標識修行的最高境界。
從底下穿過全部廊道登上浮屠頂,全長48公裏,回廊短小,轉彎處成直角,雕帶上刻有寓言故事,表達佛教的教義。整座浮屠滿布壁龕,共有佛像數百尊。
婆羅浮屠完工後,成為夏連特拉王朝最重要的宗教聖地。公元930年,禍從天降,鄰近的麥拉皮火山大噴發,湧出大量熔岩和火山灰,一夜之間把整座婆羅浮屠掩埋得嚴嚴密密,不留痕跡。
婆羅浮屠深埋地下,近一千年,直到賴菲爾斯因傳說產生好奇心,派人發掘,才得以重見天日,可惜賴菲爾斯離開爪哇後,發掘工作變得毫無計劃,浮屠乏人照管,大批珍貴文物遭古董商盜去,石塊則被當地人拿去蓋房子,由於長年風吹雨打,浮屠表麵受到侵蝕,地基開始損壞。
1900年,荷蘭人統治爪哇,開始修複婆羅浮屠,荷蘭工程師範埃普博士受命監督搶修工作,無奈經費不足,兩次世界大戰又相繼爆發,修複工作始終未能完成。
1973年,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展開婆羅浮屠的修複工程。工程耗資達2500萬美元,曆時10年,經700名工作人員努力,工程師采用了最先進的現代技術加以保護,浮屠終於重現昔日光輝。
芝加哥城被誰燒掉了
1871年10月13日傍晚,美國芝加哥市,城東北部的一座房屋著火,這是發第一個警報。夜晚接著又傳出新的消息,離此屋2千米之外的聖徒巴維爾教堂也著火。之後,接連不斷的報警以驚人的速度在增多,消防隊員們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事後芝加哥市消防部隊隊長門齊爾說:“這些失火的消息像雨點般地一個接一個傳來,我們實在不知該從哪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