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泗州正堂劉知府(下)(2 / 2)

劉豫官高又是主人,坐了正中首位。宋朝很多禮儀是源承於唐朝,以左為尊。林衝、燕青品級不高又是武職便被安排在右首二席。王書辦雖是小吏卻因為是劉豫心腹,也坐了林、燕二人的下手作陪(按規矩吏員不得與官員同坐,不過劉豫一向不講規矩)。

劉豫身在官場雖然也忌諱在外官麵前過於高調。不過,宋朝士大夫普遍生活奢靡。劉豫又是慣於上下使錢的風格。所以今天的酒宴卻也足夠撐場麵。

宋朝貴族和高官家裏一般設有“四司六局“。即帳設司、廚司、茶酒司、台盤司,果子局、蜜餞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官宦家中插花掛畫、打料批切都是有專人負責的。

劉豫河北農民十年寒窗,一躍龍門。真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骨子裏還是有那麼一二分暴發戶氣質的。更兼做著泗州這個水陸都會的知府。平時是窮奢極欲慣了的。

就看各式菜品流水一樣端上席桌。

先上的是環餅、油餅、棗塔、各色鮮果,各色蜜餞。因為是肉食者嘛,自然少不了豬、羊、兔、鵝等熟肉。餐盤是用琉璃、瑪瑙和水晶製作。

燕青看劉豫沒動筷子,自己當然也不會先扯開腮幫子整。也算燕青謹慎,否則又要鬧笑話。原來這先上的十幾盤菜被稱為看盤,這是給客人看的!

劉豫、林衝微微晃腦欣賞了一遍,就見侍者撤下先上的看盤。然後再端上純銀盤子所盛的正菜和酒盅。菜盤、酒盅均有把手。

宋朝天子大宴群臣,酒開十五盞。劉知府宴客,七盞酒是要吃的。

雖說是中午飯,樂還是要奏的。隻不過舞女、雜耍等等就免了,畢竟一會兒等張監押和捕頭來了還要安排抓捕事宜。

劉豫坐著端起第一杯酒對著燕青、林衝道:“二位副使請滿飲。既來之、則安之。下午本府還有州事處理。你二位可盡興。“

林、燕二人起身舉杯謝了,一口飲下。

又聽劉豫說道:“林副使是東京人士,官誥上寫的清楚。但不知燕副使家山何處啊?“

燕青答曰:“下官乃河北大名府人士。“

劉豫微笑:“原來君自故鄉來啊。本府乃阜城人,燕副使知道嗎?“

燕青心裏說,知道、知道。阜城出了你這麼個大漢奸,真是我河北不幸啊。口裏答道:“原來彥公與青都是燕趙男兒。哎,卻才青有失禮處,看在本鄉本土,彥公多多恕罪才好。“

劉豫語氣平和:“說哪裏話?你我雖各司其職,但都是為朝廷效命,偶有言語錯失,不足論的。二位副使來我泗州也是緣分啊。來,請滿飲這第二杯酒。“

宋朝官宴上,每一盞酒的下酒菜是不一樣的。就見侍者不停的換菜,燕青暗歎:這宋朝伺候人的活兒可真累啊。

酒過三巡,菜至五味。泗州兵馬張監押和府衙捕頭謝大郎來到花廳。燕青在劉豫同意下與二人安排了抓捕方逆餘黨。

張監押和謝大郎領了劉豫指令出去後,劉豫還要勸酒。燕青就見林衝不停的給自己使眼色。

燕青一回想:呀!忙著吃喝卻忘了府衙大門前馬車裏還有一個神秘人物一直等著兩人呢。昨夜要不是這神秘人物像林衝救燕青那樣神兵天降,自己和林衝能否逃得性命還在兩說呢。

------------------------------------------------------------------------------------------------------

注:本章菜名及宴飲規矩摘自《東京夢華錄》、《太清樓侍宴記》、《武林舊事》。

另注:劉豫在兩年後也就是宣和六年即公元1124年,任河北提刑。相當於現在省高等法院院長兼高等檢察院檢察長。那個時候劉豫51歲。後來因為金軍入侵,劉豫棄官逃跑。再後來走關係去濟南做的知府。這就是為什麼劉豫官做小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