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對空優勢最大的飛機是戰鬥機,但現在還沒有其他國家涉及到天空作戰的領域,隻有樂文謙一家,所有樂文謙並不準備製造空對空的,而是全力發展空對地,而空對地優勢最大的恐怕要非轟炸機莫屬了,哪怕是高科技發達的後代,一家轟炸機的威力都是驚人的,隻要能將轟炸機研製成功,幾乎就可以斷定這場戰爭的勝利了。
單純的想要靠蒸汽動力製造轟炸機顯然是不現實的,先不說蒸汽機那可憐的動力,但是蒸汽機龐大的體積,就令轟炸機無法負荷,但想要製造高效率的發動起,可不是樂文謙這二半吊子能研製成功的。
所以樂文謙還是走投機取巧的路線,先不準備製造轟炸機,而是製造車間設備,畢竟有了工業基礎,才能製造更加先進的設備,樂文謙將蒸汽機與兵工廠內的流水線融合在一起,製作出了當今時代第一個機械化的製造車間,然後才開始著手製造轟炸機。
本來樂文謙對轟炸機的設想還是依靠滑翔機模式,但後來又否定了這個設想,畢竟滑翔機的體積太大的話,無論是起飛時需要的動力,還是飛行中的穩定性都是一個不確定因素,所以樂文謙將整個想法都顛覆了,從滑翔機想到了熱氣球,再由熱氣球想到飛行艇。
飛行艇的製作方法要比滑翔機簡單許多,而且穩定性高,唯一的缺點就是航行速度慢,有一定的高度限製,以及氫氣的危險性,稍有不慎,飛行艇就會變成一顆巨大的炸彈,但現在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樂文謙隻能冒險一試,大不了在製作和駕駛的過程中,進行嚴格的安全控製就是。
既然要造飛行艇,最先解決的還是氫氣的問題,想要生產氫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水進行電解,但現在沒有電,所以隻能尋求另一個辦法,就是將活躍金屬泡在醋中,經過化學反應就會產生氫氣。由於氫氣太過不穩定,危險性極高,所以樂文謙隻是將原料準備後,但並沒有急著生產,而是準備放在最後麵再生產。
解決了氫氣的問題,接下來就是飛行艇的主體部分,想要承載足夠的重量,飛行艇的體積就必須足夠大,不僅如此,密封性和耐用性也要超強,樂文謙先是找來大批的裁縫,將特殊處理過的布縫製成一個如同導彈一般的巨大氣球,每一個縫製的接口,都要經過嚴格的密封處理,謹防氫氣會從裏麵跑出來。
主體部分搞定以後,便是下麵的機艙,最終設計出來的機艙可以容納六個人,承載一噸重的物品,為了提高飛行艇的性能,樂文謙隻好在蒸汽機上麵下大功夫,將蒸汽機的體積再次縮小,直到可以讓飛行艇承載,由於飛行艇的動力輸出全靠一個總長四米的螺旋槳,所以蒸汽機的性能必須要不變,或者提高。